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意识
2015-02-28许纪友
□许纪友
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意识
□许纪友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多样选择与个性发展的广阔的平台,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修课和选修课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目前必修课和选修课课堂教学特征不明,问题出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意识模糊不清,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一定要牢固树立“脑中有纲”“手中有书”“心中有人”的课程意识。
选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意识
选修课的实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多样选择与个性发展的广阔平台。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时至今日,一线教师面对一堂具体的选修课的教学仍然在以下两个操作层面左右为难: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必修课和选修课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必修课和选修课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简言之,就是在选修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仍未找到一条操作方便、特征明显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仔细深思,问题出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意识模糊不清,导致必修课和选修课课堂教学特征不明。下面以安徽省多数地市选用的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和《先秦诸子选读》四个模块为例,具体阐释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一定要牢固树立“脑中有纲”“手中有书”“心中有人”的课程意识。
一、牢固树立“脑中有纲”的课程目标意识
在课程目标上,“必修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这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联系和区别。
必修课强调“共同基础”,而选修课重在“多样选择”;必修课程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保证,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共性的一面,而选修课程则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因此,曹勇军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性质与定位》一文中说:“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继承、巩固、拓展、提高。两者之间既有继承性,也有独立性。继承性是指选修必须重视对必修内容的梳理和巩固,选修课仍然具有基础性;独立性是指前者强调基础,后者注重拓展,强调探究,着眼于发展和提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第(六)条明确指出选修课程设计有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其中,诗歌与散文系列有5个具体课程目标,小说与戏剧系列有6个具体课程目标,新闻与传记系列有5个具体课程目标,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有7个具体课程目标,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有4个具体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每个系列设计若干模块。目前共有人教版16个模块、苏教版18个模块、语文版14个模块、粤教版15个模块和山东版11个模块教材可供选择和使用。
“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选修课教学要时刻牢固树立“脑中有纲”的课程目标意识,厘清选修课课程目标有上位、中位和下位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目标区别;二是五个选修系列的课程目标区别;三是不同模块课程目标的区别。搞清这三个区别,我们就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真正明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
二、准确把握“手中有书”的课程内容意识
在课程内容上,具体来说,就是选修课一个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篇文本到底教什么?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是“选”“修”选修课教学内容的标准和纲领。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也就是说,选修课以必修课为基础,拓展和提高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例如,我们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古代诗歌和散
文,需要和必修课一样去疏通文本的语言文字障碍,但不能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疏通上,而要根据诗歌与散文系列5个具体中观课程目标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教材体系微观目标的要求,在“拓展和提高”上下工夫。而如何“拓展和提高”,就要在“选”什么和“修”什么上下功夫。因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的开设是为了发展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是我们又要避免选修课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么把选修课扭曲为所谓“拓展提高”的应试复习课:把《语言文字应用》上成高考语法知识补习课,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当作高考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训练题;要么简单地照搬大学选修课的模式,不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随意拓展,任意生发,一味求“深”求“难”,把《中国小说欣赏》和《先秦诸子选读》上成大学的文学史和百家讲坛,忘记了“必修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
三、科学定位“心中有人”的课程设计意识
在课程设计上,也就是具体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来教学选修课,课程标准强调“选修课和必修课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选修课教学的个性和特征。课程标准强调的差别主要是指“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语言文字应用》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技能,我们就要把它上成“活动研修课”,主要采用“知识训练活动法”;《先秦诸子选读》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我们就要把它上成“问题研究课”,主要采用“圆桌论坛讨论法”;《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我们就要把它上成“文本研读课”,主要采用“鉴赏评价探究法”。
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方法的差别主要不是指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一样,而是指因“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使得选修课的教学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和针对不同选修内容的“选择研修”方法上,而对那些和必修课具有共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本没有必要去刻意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诵读法教学,必修课的古代诗歌教学采取它,选修课的古代诗歌教学就不能采取它吗?未必有这样的必要,实际上也未必有这样的可能,因为诗歌教学规律是有共性的,不能因为教学内容安排在选修课中就可以无视这样的基本规律。我们千万不能机械的区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必须非此即彼和泾渭分明,因为他们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清,也无需分清,只不过重心不同而已。所以,理想的选修课教学,每个模块选修课程都应该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特点。不同模块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就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除此以外,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学生的学业基础、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短板同样制约着即使是同一个模块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以,科学定位校本特色的“心中有人”的课程设计意识非常重要。
高中语文选修课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创新,发展多向思维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不同系列、不同模块、不同课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寻找选修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责编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