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5-02-28李庆西

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周朴园项羽刘邦

□李庆西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李庆西

语文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采用驱情入境、精心设疑、放飞想象和标新立异等方法加以引导,能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语文课堂;创造性思维;培养

现代创造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灵感、引导他们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呢?

一、驱情入境,激活思维

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情感作基础,一个人只有在情感的驱使下并且进入情境,推动思维的展开,方能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创设情境,努力将学生引进一个个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情感激荡中想象飞翔、思维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作者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融会在一起,在三者情感的共鸣中陶冶心灵;学生进而把从作品中领悟到的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学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串讲诗句,那么整首诗就会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终只会破坏整首诗歌的韵味和美感。一位语文老师教学时,先和学生一起欣赏与诗歌情调基本一致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给课堂营造一种特有的意境;再要求学生伴着乐曲轻声朗读诗歌。随着乐曲婉转优美的抒情旋律和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学生的情绪渐渐地被感染了,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有学生说,在听到乐曲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辽阔的海面、皎洁的明月,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迷蒙的情怀,隐约的物象,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香飘于流水之间。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妇之心,心欲静而思不止,无需老师多作讲解,学生已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神话般美妙的境界。由此可见,良好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在备课中要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却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作品当中,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二、精心设疑,开启心智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致勃勃、富有激情地钻研、思考。在课堂预设的问题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推出的“疑”应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导航罗盘”,让学生在自主活跃的思维中开启心智。

语文阅读教学既要精心预设问题,又要准确地把握生成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设置的提问中,学生常会冒出荒诞不经的想法,但其中不乏有价值的创新成分。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文中第二段“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一个女生突然站起来说:刘兰芝太懦弱了,我没犯错,我为什么要自请遣归?即使犯了错,这是我的家,我为什么要走?我不赶老太婆走就不错了。备课时不曾预设这样的问题,但课堂上面对这样的观点,显然不能逃避,于是笑着说:“你太有个性了,我给你点个赞。对她的自请遣归,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呢?”有学生说:面对婆婆的不容和百般刁难,刘兰芝给我们演绎了什么是决绝,什么是品节,这是一个漂亮的女汉子,我喜欢。也有学生分析:理解刘兰芝的自请遣归,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试想身处封建社会,在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压迫下,一个弱女子是没有话语权的,无地位可言的,注定只能任婆婆摆布。也就是说,刘兰芝不得不走,最终不得不死。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学生的情绪更加激动,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三、放飞想象,挖掘潜能

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语文的空白点,搜寻新的构思,引发新的思想。在教学《鸿门宴》时提问:鸿门宴上如果刘邦不逃走,会不会被杀?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有的学生说:项羽在范增的鼓动下会杀了刘邦;即使项羽不杀他,范增也不会放过刘邦。也有学生说:项羽不会杀刘邦,因为项羽看重名,要的是信义,项羽想利用自己的威势,抓住时机,获取人心,建立霸业。不杀刘邦正是表明自己的君子气度,那是多么的宽容和豁达。这时,又有学生提出了异议:项羽不杀刘邦,他看重的是虚名,并不是什么君子气度,那是妇人之仁,自矜功伐,胸无城府,放虎归山,当断不断,留下祸患。学生们通过一番辩论、比较思考,对项羽和刘邦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诱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四、标新立异,另辟蹊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笔者在讲授《雷雨》时,大多数同学认为周朴园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但有同学就提出,不能简单地给周朴园贴上一个“无情”的标签:周朴园也有人性的一面。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对鲁侍萍的情和爱,家里的旧家具和相片、自己穿的衣服、生活上的一些习惯等,这背后都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爱情的留恋,就连鲁侍萍30年后满怀仇恨和屈辱地见到这些,心都软了下来。另一个同学又补充说:周朴园一直想用钱弥补自己的过错,这虽然不为侍萍所接受,但否定不了他对侍萍的感情。也有同学说认为,周朴园本身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但深入认识了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而且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

课堂上应该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既重求同再现,更重求异创新,鼓励学生放手、放心、放胆,在学习中分析、比较、认证,从而发现新问题,另寻新思路,得出新结论。

(作者单位:安徽省长丰县下塘中学)

[责编陈新平]

猜你喜欢

周朴园项羽刘邦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节选)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梦遇项羽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