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文本教学价值指导探究阅读策略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2015-02-28孙家来

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不列颠香港回归尼亚

□孙家来

发掘文本教学价值指导探究阅读策略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孙家来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内容的新闻报道,文本以独特的新闻视角,从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及英方撤离的角度,报道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教学中通过相关设问和比较阅读,进而发掘文本的内在价值,探究新闻的写作策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香港回归;不列颠尼亚;新闻写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加深对新闻文体的了解。

2、了解文中主体部分的特色,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

3、了解本文独特的新闻视角,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展示中英交接相关照片和有关视频,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引导解决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本文独特的新闻视角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讲解: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6月30日的交接仪式更是吸引全球各大媒体的目光,那么本文是如何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在报道此事的众多稿件中脱颖而出呢?(观看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知识引路,文本探究

问题设计(一):本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指导策略:复习旧知,指导解决。

指导过程:1、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3、文本的结构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问题设计(二):本文主体部分选取了那些新闻事实来加以报道?

指导策略:介绍新知——新闻特写,帮助解决。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指导过程: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几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2、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三、比较阅读,深入探究

问题设计:本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那么它在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有何独特之处?

指导策略:通过比较阅读、播放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指导过程:

课前向学生印发当时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在头版刊登的一篇新闻《中华民族永载史册的盛事世界和平正义事业的胜利》,课堂进行讨论分析两篇文章在报道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一)本文与所发材料中的文章相比在报道的视角上有什么不同?

说明:为帮助了解本文独特的构思,可播放小品《心病》中的截屏,重点抓住其中的经典台词“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来体悟本文是从英方怎么撤离的角度来写的。

本文从英方撤离的角度,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来反映中国收复香港;而材料中的文章只聚焦于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从中方如何接管香港的角度展开。

(二)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材料中的文章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交代吗?体会背景材料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更进一步让读者了解英国人是如何结束它们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三)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也侧重于英方的撤离,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如:

1、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

明确:港督旗帜从这里降下。这是作者在继续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时,举行降旗仪式之后发表的评论,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无比兴奋。

2、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写出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再这片土地上。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此文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成果之一,在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举办的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中学)

[责编尚华]

猜你喜欢

不列颠香港回归尼亚
藏品见证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25周年
不列颠空战中的英国皇家飞行员
不列颠空战
对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反思
海波尼亚的翡翠绿岛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
回眸不列颠空战
沁园春·贺香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