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2015-02-28茆玉昌
◎茆玉昌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茆玉昌
纵观近年来江苏省的高考试卷,语文试卷上现代文阅读题这一块,要求考生大胆进行分析探究,理解文章的主旨及思想情感,甚至包括一些细节方面的分析,促进了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意义的升华。正因如此,生命价值取向渐渐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树立学科价值取向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更加趋于成熟。
一、挖掘文本,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语文学科具有情感性。在进行的语文学习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富有弹性的。学生的精神境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丰富,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学会了享受学习,学会了感受世界,学会了感恩生命,学生的生命力在这里获得了释放。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讨,让学生感悟生命,感恩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享受语文再学习,在对文本的挖掘和探索中探求答案,从而获得感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以教学《陈情表》为例,以课文的忠孝为探讨主题,并结合生活中的感悟,进行思维扩散和拓展思考,感受亲情和爱国之情,并说出自己的理想,如何去思考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意义。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有很多主题可供选择,探讨坚强不屈可以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进行引领。
二、发展思维,提升优秀品质
高中语文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这一专题训练。这些经典的内容对学生生命的感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帮助。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所待”,可以从学习他的《逍遥游》中获得感悟;在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隽秀飘逸的书法时,或许还会悟彻到一种新的生死观。古文如此,而现代文中同样也有相关的论述。例:在学习《<物种起源>绪论》时,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文章中的前后关系,科学的论据本身就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应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语句,通过语法的分析,逐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展开合乎逻辑性的思维推理。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实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师生交往,感受生命快乐
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中这样阐述:对一个人的培养和教育,首先是从他的精神成长过程开始的,之后才能谈到对科学知识的获取。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往,搭建一个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探讨生命成长的意义,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并在成长中感悟到生命的快乐。师生交往可以是师生相处的每一个过程,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间。交流的内容也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可以和文本的内容相关联,也可以感悟生活的乐趣,扩展到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教师应做一位有心人,时时刻刻想着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价值取向。例如每到母亲节时提醒学生懂得感恩,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祝福母亲节日快乐。教师节到来之际也同样祝福教师,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写几句祝福语送给老师。交流的内容包括生活、学习和行为举止,从而重新建构学生的生活态度以及生命情感,思考生命的价值。
四、文化浸染,丰富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学生应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被文本中的内容及精神品质所浸染,从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更加热爱祖国以及祖国的传统文化,树立为世界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格。现代语文的教学都在极力倡导人文教育,以祖国的传统文化侵染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报》曾刊登的一篇科学院院士的文章指出:人文教育乃是立人之本和立国之本。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将会在这一关键时期逐步形成,有极强可塑性。语文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科的特殊性,能够把明理和表情达意以及文学素养结合起来,塑造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从课本的选材角度来分析,很多课文都包含着人文性的特征,学生很容易受到文化的侵染。如鲁迅的《药》这篇文章,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一种景仰和憧憬之情。有的是对生命的歌颂,有的是对善良的膜拜,还有的是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多重情感的交织,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丰富。
总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积淀生命之精华,可歌可泣的事迹和情感激励着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向上,报效祖国和社会。作为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焕发学生旺盛的生命活力,使生命因语文的学习而变得灵动而鲜活,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黄蔼北.浅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处理方式[J].语文月刊,2010,(01).
[2]王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几个疑点[J].教学与管理,2011,(16).
[3]付小菊.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后面的“附”[J].科学咨询,2009,(07).
(茆玉昌 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2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