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弁服制度
2015-02-28赵玮彬
李 岩,赵玮彬
(通化师范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周代的弁服制度
李 岩,赵玮彬
(通化师范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周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饰来彰显各等级之间的臣属关系,周代的弁服是体现等级尊卑的重要标志。通过探讨周代弁服的种类与功用,说明周代弁服制度的形成与礼制的紧密结合,有助于深入了解周代的政治制度、周人的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等诸方面。
周代;弁服;制度;礼制;等级
孙诒让《周礼正义·春官·司服》云:“凡服尊卑之次,系于冠,冕服为上,弁服次之,冠服为下。”可见冕、弁可以区分服的尊卑,因头上冠之以“弁”,故称弁服。正如周锡保先生所云,“弁与冠自天子至于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与弁遂分其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 ”[1]47
一、弁的构成
“弁,首服之次者。会,琪,上有邸,有笄、纮。”[2]89这里可以看出弁的基本组成和构件分别为会、琪、邸、笄、纮。而对于“会”“琪”的涵义,《周礼·夏官·弁师》中说:“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琪,象邸,玉笄。”郑玄注:“会,缝中也。琪读如薄借綦之綦。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其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正如《诗·卫风·淇奥》所述:“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即皮弁的缝合之处装饰的五彩玉状如星星闪烁。对此,周锡保先生有述,“会即缝中,琪即綦。此谓缝中贯结玉为饰,状如皪皪之星,因而曰会弁如星。象邸即在弁内之顶上用象骨为柢。”[1]47
朱和平先生亦有论述,“弁顶称邸,用象骨制成,故称象邸。弁上可横插以笄,多以玉制,故称玉笄。”[3]44
二、周代弁的分类与涵义
(一)周代弁的分类
“周代人们常戴之冠称为弁。据说弁有‘爵弁’‘皮弁’等区别,爵弁是祭祀典礼时所戴的,皮弁是田猎攻伐或者平日所戴的。这种区别至迟在周初就已经出现。”[4]34同样吾师吕文郁先生也认为:“弁,是次于冕的另一种比较尊贵的冠,分做皮弁与爵弁两种。 ”[5]
1.爵弁
《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爵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或谓緅。”可见爵弁的颜色是红中带黑。对于爵弁的颜色,《白虎通义》卷十有进一步的解释,即爵弁者,周人宗庙士之冠也。《礼记·郊特牲》曰:“周弁”,《士冠经》曰“周弁,殷冔,夏收”。爵何以知指谓其色?又乍言爵弁,乍但言弁。周之冠色所以爵何?为周尚赤,所以不纯赤。但如爵头何?以本制冠者法天。天色玄者,不失其质,故周加赤,殷加白,夏之冠色纯玄。何以知殷加白也?周加赤,知殷加白也。夏、殷士冠不异何?古质也,以《士冠礼》知之。
《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凡冕以木为体,长尺六寸,广八寸,绩麻三十升布,上以玄,下以纁……其爵弁制大同,唯无旒,又为爵色为异。又名冕者,俛也,低前一寸二分,故得冕称。其爵弁则前后平,故不得冕名。”又有任大椿《弁服释例》载:“爵弁重于皮弁,有爵韦弁,有素爵弁,有布爵弁。爵弁无旒,与无旒之冕同,惟不俯尔。”以上可见爵弁形制与冕相似,但无冕之前低后高之势,且没有旒。(见图1)
《礼记·杂记上》:“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郑玄注:“弁,爵弁也。”这里说明爵弁可用于祭祀。又《三才图会·衣服·爵弁》载:“古者冠礼初加缁布冠,欲其尚质;次加皮弁,欲其行三王之德,是益尊也;三加爵弁,欲其行敬事神明,是弥尊也。”这里提到古代行冠礼加爵弁的意义,即具备了参与祭祀的资格。
图1 爵弁
2.皮弁
《释名·释首饰》云:“弁如两手相合抃时也。以鹿皮为之谓之皮弁。”又《周礼·夏官·弁师》云:“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琪,象邸,玉笄。”对此,朱和平先生解释说,“皮弁多以鹿皮制成,上有琪会;皮弁其形如覆杯,以多块上尖狭下宽延之皮片拼接缝合而成。其缝合处称会,周制天子十二会。会间缀以五采玉为饰,名为琪,亦作綦,天子十二琪。”[3]44(见图2)
图2 皮弁
关乎此,晁福林先生亦有述,“周王所戴的皮弁,要在其缝中饰以五彩之玉,据说是每串要用十二枚,弁的下缘要装饰以象骨,并且以玉笄来束扎头发。”
而关于皮弁的用途,我们来看一组文献:
《礼记·玉藻》: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
孔疏:“遂以食”者,既著皮弁视朝,遂以皮弁而朝食,所以敬养身体,故著朝服。
《周礼·春官·司服》:视朝,则皮弁服。
郑玄注:视朝,视内外朝之事。王受诸侯朝觐于庙,则衮冕。
《论语·乡党篇》:吉月,必朝服而朝。
《集解》引孔安国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
《诗·小雅·頍弁》:有頍者弁。
毛传:弁,皮弁也。
《白虎通义》卷十:皮弁者,何谓也?所以法古,至质冠名也。弁之言攀也,所以攀持其发也。上古之时质,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礼》曰:“三王共皮弁素积。”裳也,腰中辟积,至质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战伐田猎,此皆服之。
以上文献可见皮弁是在视朝时用的,正如朱和平先生所说,次加皮弁,以示益尊。皮弁用于视朝。[3]43-44此说法与《三才图会·衣服·爵弁》所记“古者冠礼次加皮弁,欲其行三王之德,是益尊也”相同。
(二)周代弁的涵义
《孟子·万章下》:“万章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赵注云:“皮冠,弁也。”故对于周代弁的涵义,首先我们以皮冠为例来讲。
《左传·襄公十四年》: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
杨伯峻注:皮冠,以白鹿皮所制帽,田猎时戴之。君见臣,臣若朝服,依当时仪节,应脱去皮冠。昭十二年《传》叙楚子见子革去皮冠可证。即群臣相见,亦必脱皮冠或胄。成十六年《传》“郤至见客免胄”是也。孙林父、宁殖着朝服,卫献见之不脱皮冠,盖故意辱之。
这里可见周代臣下用不摘皮冠与国君说话来表示对国君的不满。同样周代国君如果表示对臣下尊敬,也要在接见臣下时摘下皮冠。比如《左传·昭公十二年》传所载“楚子次于乾谿,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这里讲的是,楚灵王驻军乾谿,臣下子革觐见时,楚灵王“见之,去冠”,这是国君出于对臣下的尊敬。
综上而论,可见在周代头上所戴弁的摘下与否,可以表示对对方是否尊重。另,上述提到的皮冠用于君主时,在某个特殊的场合又有着特殊的涵义。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十二月,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
杜预注:虞人,掌山泽之官。
杨伯峻注引孔疏云:周礼,孤卿建旃,大夫尊,故麾旃以招之也。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古者聘士以弓,故弓以招士也。诸侯服皮冠以田,虞人掌田猎,故皮冠以招虞人也。
显然,这是在说周代国君在狩猎时遵照周礼的严格规定,招不同身份的人觐见需持与其身份相符的物品做标识。比如用皮冠是招虞人的标识,因虞人乃掌山泽之官,招时必以皮冠,虞人见皮冠则应招,不见皮冠则不应招。故虞人敢于对齐侯“招虞人以弓”作出“不进”的举动。
又,周代的弁对于儿童来说,则是儿童成年的标志。《诗·齐风·甫田》就有关乎于此的记载:“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其中“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毛《传》云:“婉兮娈兮,少好貌。总角,聚两毛也。丱,幼稚也。”“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孔疏:“指言童子成人加冠。”这是说头上扎两个发辫的幼稚儿童,没多久突然带上了弁,这表示其已由儿童变为成年人。
此外,据《周礼·夏官·弁师》记:“王之弁绖,弁而加环绖。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为之,而掌其禁令。”对此晁福林先生的解释是,“在吊丧的时候,王的皮弁上要加以绖——即麻制的带子,将绖环绕于皮弁的周围。诸侯和卿大夫的韦弁、皮弁的规格和周王不同。弁上所饰的玉的数目和颜色都要依照等级而递减,据说凡是侯伯等级的,可以饰玉七枚;属于子男等级的饰玉五枚;属于孤卿等级的饰玉四枚;属于三命之卿的饰玉三枚;属于再命大夫等级的饰玉二枚。除了周王的弁可以饰以五彩之玉以外,其他的人最多只能用两种颜色的玉。 ”[4]35-36
这里充分表明根据周代弁的不同规格和形制可以体现出人的不同身份等级,折射出周代等级制度对周代弁的规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周代弁服的种类与功用
“弁与相应的服饰相配,组成各种弁服。”[6]《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视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丧,共其复衣服、敛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陈序。”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周代用于不同场合与用途的弁服种类,同时也显现出其严格的等级性。正如常金仓先生所述,韦、皮、冠三弁服都是革衣。诸侯五等、诸臣五等各依命数。士服爵弁、皮弁、玄端。韦弁服有《左传·成公十六年》郤至“跗韦之跗注”为证,皮弁服见于《士冠礼》,冠弁服无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衣皮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衣革,周人三弁服是不折不扣的革衣。[7]对于上文提到的“士服爵弁、皮弁、玄端”,《仪礼·士冠礼》对其服有详细论述:“爵弁服。纁裳,纯(丝)衣、缁带、韎韐;皮弁服。素积、缁带、素韠;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缁带、爵韠。”
以上列举了周代弁服的种类,下面将分述不同弁服的功用:
(一)爵弁服(见图3)
关于爵弁服的功用,清代经学家任大椿曾在其《弁服释例》中有过概述:
爵弁为天子、卿大夫及诸侯之孤,祭于己之服,又为士助祭斋服,又为士助祭之服,又为释祭视涤濯之服,又为天子、诸侯先祖为士者之尸服,又为衅庙、迁庙、祝宗人、宰夫、雍人及从者入庙之服,又为士冠三加之服,又为士亲迎之服,又为诸侯始命之服,又为士之命服,又为诸侯之复服,又为士之复服,又为公之袭服,又为大夫之袭服,又为士之袭服,又为公之襚服,又为天子承天变及哭诸侯之服。
可见爵弁服为参加祭祀和各种典礼之服,而将其具体化则可从下述文献记载中得证。
《礼记·杂记》: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
郑玄注:弁,爵弁也。冠,玄冠也。祭于公,助君祭也。
孔疏云:“弁而祭于己”者,弁,爵弁也。祭于己,自祭庙也。助祭为尊,故服絺冕。自祭为卑,故服爵弁。“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者,弁谓爵弁也。士以爵弁为上,故用助祭也。冠玄冠为卑也,自祭不敢同助君之服,故用玄冠也。
《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郑玄笺:弁,爵弁也。爵弁而祭于王,士服也。
以上可见,由于大夫和士身份等级的差别,大夫私祭时穿爵弁服,公祭时则穿冕服;士私祭时穿玄冠服,在公祭时穿爵弁服。简言之,爵弁服可作大夫祭家庙、士助君祭之服。
《仪礼·士冠礼》:宾降三等,受爵弁,加之。服纁裳、韎韐。其他如加皮弁之仪。
《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
郑玄注:主人,婿也。婿为妇主。爵弁而纁裳,玄冕之次。大夫以上亲迎冕服。
以上足见爵弁服又为士冠礼三加之服和士昏礼亲迎之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已提及只有在公祭时士才可服爵弁服,而这里士昏礼亲迎显然属于私祭,为什么这里又说可以服爵弁服呢?其原因在于周代婚礼的特殊规定,即士人亲迎时车舆服制都可以用大夫的等级行礼。这里士婚礼亲迎服爵弁服则是依照大夫私祭服爵弁服来行礼。
《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纯衣。
郑玄注:服士之祭服以哭之,明为变也。天子至尊,不见尸柩,不吊服,麻不加于采。
孔疏:“天子至尊,不见尸柩,不吊服”者,薨在本国;天子遥哭之,不亲见尸柩,不服缌衰。吊而服爵弁纯衣,纯衣,丝衣也。
《礼记·杂记上》:复,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
郑注:复,招魂复魄也。
孔疏:“冕服爵弁服”者,诸侯既用褒衣,又以冕服爵弁服而复也。
以上又见爵弁服亦为天子哭诸侯之服和诸侯招魂复魄之服。
图3 爵弁服
(二)韦弁服(见图4)
图4 韦弁服
《释名·释首饰》云:“弁如两手相合抃时也。以韎韦为之,谓之韦弁也。”《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郑玄注:“韎韦,以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裳。”可见韦弁服的名称与“韎韦为之”相关,而这里提到的“韎”又为何物呢?
《说文·韦部》云:“韎,茅蒐染韦也。”《诗·小雅·瞻彼洛矣》郑笺云:“韎者,茅蒐染也。茅蒐,韎声也。”《国语·晋语》韦注云:“茅蒐,今绛草也。”《礼记·玉藻》郑注云:“缊,赤黄之间色,所谓韎也。”《墨子閒诂》卷八:“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朱衣冠,盖韦弁服也。周礼司服‘凡兵事,韦弁服’,郑注云‘韦弁,以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裳也’。韎朱色近通称。”
以上文献记载可说韎代表韦弁服的一种颜色,至于到底是什么颜色,清代学者孙诒让先生考证诸家学说得出的结论是,“韎为一入,与朱四入色浅深不同,散文亦得通称,故《诗·小雅·采芑》笺云‘天子之服,韦弁服,朱衣裳也’。孔疏谓韎是朱之浅者,故以朱表之是也。”[8]1636而对于“韦弁服”的颜色,经学家们观点不一,大致有三种:一是认为不分阶层都是“素裳”,二是认为不分阶层都是“朱裳”,三是认为“天子朱裳,卿大夫素裳”。鉴于此,我们来看《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郑注的解释:“韦弁,以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裳。”又有孙诒让疏云:“此韦弁服,即染熟皮为红色,以为弁及衣裳。”加之前面已经提到的《诗·小雅·采芑》笺云“天子之服,韦弁服,朱衣裳也”,可证韦弁服的颜色可采用上面第二种观点,即不分阶层都是“朱裳”。
另外,对于韦弁服的用途清代经学家任大椿先生在《弁服释例》中做了专门阐释:
韦弁为天子诸侯大夫兵事之服。戎服用韦者,以韦革同类,服以临军,取其坚也。《晋志》韦弁制似皮弁,顶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浅绛。然则形状似皮弁矣。戎事用韦,聘异于戎,故不用韦。《聘礼》正服皮弁,或以朝服,衣皆十五升布。此韦弁亦用十五升布为衣,特以韎染,异于皮弁、朝服之布耳。
这里除了谈到韦弁服作为兵事之服外,又提到了皮弁,关于皮弁我们下文将有具体介绍。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献记载中出现的皮弁、韦弁,在特定的条件下是指一物,下面作以简单分析。《荀子·富国》篇云“士皮弁服”,又有《荀子·大略》篇云“士韦弁”,对此,清代经学家任大椿在《弁服释例》中提出:《大略》篇之韦弁即皮弁。同样的说法还可见《周礼正义·春官·司服》:“孔氏谓皮韦同类,以皮统韦言之,《王制》及《左传》昭十二年疏,并以皮弁为韦弁之通称,然则彼所云皮弁,即此韦弁也。……据此诸文,则韦弁皮弁对文虽异,散文可通。”
除此,可证韦弁服用于兵事之服的文献记载还有:《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
以上足见韦弁服可作为兵事之服,而下面《仪礼·聘礼》中的一段记载又可看出韦弁服的它种用途。
《仪礼·聘礼》曰:“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下大夫韦弁,用束帛致之。上介韦弁以受,如宾礼。”这里韦弁服是用于诸侯间相互聘问的礼服,即向使者、副使馈赠礼物时所穿之服。聘礼是贵族之间的高级会见礼,故足见韦弁服规格之高。
(三)皮弁服(见图5)
“皮弁服,皮弁以鹿皮为之,白布衣、素裳、缁带、素韠。 ”[2]115
《周礼·春官·司服》:视朝,则皮弁服。
郑注:视朝,视内外朝之事。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积素以为裳。
孙诒让疏云:皮弁为天子之朝服,《论语·乡党篇》“吉月必朝服而朝”《集解》孔安国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
《礼记·郊特牲》云: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
孔疏:郊日之朝,天子早起,服弁服以听之,小宗伯告日时早晚,及牲事之备具也。……结早朝著皮弁朝服以听祭报之义,示教人尊,严其君上之义也。
以上文献记载可见,皮弁服可作天子的朝服,且其象征着严君上之义。又孔疏《诗·卫风·淇奥》“会弁如星”云:“此皮弁,天子视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视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这里表明天子视朝时,君臣可以共服皮弁服。另《礼记·玉藻》云:“诸侯……皮弁听朔于太庙。”《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郑玄注:“诸侯与其臣皮弁以视朔,朝服以日视朝。”此亦说明诸侯视朔时,君臣可以共服皮弁服。正如戴震所云 “天子日视朝皮弁服,诸侯以为视朔之服。凡诸侯相朝聘亦如之。”[8]1638这里谈到的“诸侯相朝聘亦如之”,即《周礼·春官·司服》郑玄注所讲“诸侯之自相朝聘皆皮弁服”,体现出皮弁服除了用于上述视朝、视朔之服外,还被用于诸侯相朝聘之服。能为之作证的文献还可见 《仪礼·聘礼》所记:“公皮弁迎宾于大门内。”“宾皮弁聘。”郑玄注:“服皮弁者,朝聘主相尊敬也。”
除此,皮弁服还可作为士冠礼再加之服,即《仪礼·士冠礼》所云:“降二等,受皮弁。”另据孙诒让《周礼正义·春官·司服》引金鹗云:“祭服最重,天子诸侯祭服皆必丝衣。皮弁服非特用于视朝听朔,亦祭服也。……皮弁既为祭服,岂有不用丝而用麻哉!”这里是说皮弁服不只是用于视朝、视朔、朝聘之服,还可作为祭服,且皮弁服的质料是丝制。
图5 皮弁服
(四)冠弁服(见图6)
图6 冠弁服
《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郑注云:“甸,田猎也。冠弁,委貌,其服缁布衣,亦积素以为裳。诸侯以为视朝之服。”孙诒让疏曰:“‘凡甸冠弁服’者,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此弁与爵弁、韦弁、皮弁不同,即所谓皮冠。……凡王田服玄冠,而加以皮冠,不可云以冠加冠,故叚弁以为称,以弁本冠之大名,亦以皮冠举首蒙之,与弁制略相似也。”可见冠弁服的名称源于在冠上加弁,具体言之则是在用于田猎的玄冠之上加弁,此弁即皮冠。
又,前已有述,委貌是与玄端服或朝服所配的冠,也叫玄冠。这就是说玄端与朝服皆与玄冠相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何谓玄端与朝服。
1.玄端(见图7)
《释名·释衣服》:“玄端,其袖下正直端方,与要接也。”《周礼·春官·司服》郑玄注:“端者,取其正也。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而属幅,是广袤等也。”可见,玄端因其形制方正,故名玄端。
而周代玄端的服用对象与场合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来看一组文献:
《礼记·玉藻》:卒食,玄端而居。
郑玄注:天子服玄端燕居也。
《礼记·玉藻》:朝玄端,夕深衣。
郑玄注:谓大夫、士也。
孔疏:谓大夫、士早朝在私朝,服玄端,夕服深衣,在私朝及家也。
《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冠、緌、缨、端、韠、绅,搢笏。
《春秋穀梁传·僖公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
孙诒让正义引金鹗云:玄端……是服名,非冠名,盖自天子下达至于士通用为齐服,而冠则尊卑所用互异。
《仪礼·士冠礼》:主人玄端爵韠,……宾如主人服。
郑玄注:玄端,士入庙之服也。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使者玄端至。……从者毕玄端。……主人玄端迎于门外。
以上可见,玄端可作为天子燕居之服,大夫、士私朝之服,即周代上至天子,下至士皆可服玄端。另外玄端还被用于周代重要的士冠礼、士昏礼中,且无论宾主都可服之。
图7 玄端
2.朝服(见图8)
图8 朝服
《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韠。”郑玄注:“玄冠,委貌也。朝服,十五升布衣而素裳也。衣不言色者,衣与冠同也。”此可见朝服是素裳、素韠,至于衣的颜色则点明是与玄冠颜色相同。这里我们不妨将朝服与上述玄端作以对比,便可得出以下结论,即钱玄所讲“玄端与朝服大同小异。两服均玄冠,缁布衣;其不同者,朝服素裳、素韠;玄端则玄裳、缁韠或爵韠。”[2]117也正如《仪礼·士冠礼》郑玄注所云:“玄端即朝服之衣,易其裳耳。”
下面来看一组关于朝服的文献记载:
《仪礼·燕礼·记》:燕朝服于寝。
郑玄注:朝服者,诸侯与其群臣日视朝之服也。
《春秋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景公曰:“寡人有不腆先君之服,未之敢服。“
何休注:卿大夫冕服而助君祭,朝服而祭其祖祢。
《礼记·深衣》孔疏引郑玄《目录》记:士祭以朝服…….谓天子之士与诸侯大夫同。
以上记载足见朝服可用于卿、大夫、士祭祖之服。
综上而论,周代的弁已经有了细致的分类,且不同种类的弁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功用,可以由弁确定服弁者的身份等级。看来周代的弁服制度已经形成并有具体之规制。周代的弁服已被赋予了深刻的阶级内容和文化内涵,服饰的政治功能日渐凸显,同时也为后世等级服饰制度奠定了基调。
[1]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2]钱玄.三礼通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4]晁福林.先秦民俗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吕文郁.春秋战国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6]缪良云.中国衣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7]常金仓.周代礼俗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8]孙诒让.周礼正义: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
(责任编辑:徐星华)
Bianfu Regime in Zhou Dynasty
LI Yan,ZHAO Wei-bin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134002,China)
As everyone knows,Zhou dynasty is a leveled etiquette society.The leveled relationship is manifested by rigorous leveled costume.Bianfu,which reflects the hierarchies,is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In this paper,the kinds and function of Bianfu is discussed.I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Bianfu regime and etiquette.It is help for in-depth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system, ideology and custom in Zhou dynasty.
Zhou dynasty;Bianfu;regime;etiquette;level
K224;K225;K231
A编号:1008—7974(2015)06—0111—06
2015-08-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周代服饰文化研究”(13YJC770027);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周代服饰制度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386号)
李岩,女,吉林通化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