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5-02-28邱璜
邱璜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我国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邱璜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惊人的发展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程度,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使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该文主要对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经济增长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调结构、稳增长、控风险、促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赖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提高分工的专业化程度。相应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贸易总量及贸易结构。从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来看,其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状况存在紧密的联系。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发展是难以分离的,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必须要全面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加强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同时要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增强国际贸易的融资能力。
一、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社会生产力和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贸易投资发展格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国际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亿元,而2014年达到636463亿元,跃居世界第二。2012年我国国际贸易总额超过38671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这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13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25.83万亿元,同比增长7.6%。出口13.72万亿元,增长7.9%,进口总额为12.11万亿元,同比增长7.3%。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从地区方面来看,2013年中部地区外贸增长13.6%,东部地区增长6.6%,西部增长17.7%,东西部外贸增长较为迅速[1]。2004年至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如表1所示[2]:
表1 我国进出口贸易变动情况(单位:亿美元)
其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我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国际贸易总体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进出口商品分类总额及其占比(单位:亿美元,%)
上述图表表明,在对外贸易中,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且有不断减小的趋势,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较大,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样的,我国进口的初级产品虽然总量较少,但是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总量较大,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对相关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贸易顺差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3]。从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来看,国际贸易将会随着各区域经济及产业的发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进而成为引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国际贸易分布格局趋于合理
从国际贸易伙伴国家的分布来说,由过去高度依赖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逐渐转变为全球市场均衡发展,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对东南亚联盟、印度、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的进出口增速要快于整体的发展速度。以2015年上半年数据为例,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分别增长了9.5%、10.7%、3.7%和12.9%。在主要贸易伙伴中,除了传统的发展中的大国,还有个亮点,就是与中国有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国家,这些国家与中国由于自由贸易区降低了贸易的门槛和各种壁垒,进出口贸易额均出现明显快速发展。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经初显成效,对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分别增长了27.9%、25.9%、17.7%、17.2%和17.3%。
从参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省份分布来看,外贸进出口发展较早的南部沿海(广东、福建和海南)进出口额全国占比由 1994年的 48.74%、2002年的41.19%逐渐降低,到2012年这个数据已经变为33%,由过去沿海地区占绝对优势逐步向均衡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以2014年为例,中部六个省份进出口总额3127亿美元,西部12个省份进出口总额达到3344亿美元,在全国外经贸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20%,中西部地区合计起来对于全国进出口总的贡献达到60.3%,贡献比例超过了东南沿海地区。同年东南部沿海地区进出口仅仅增长了1.6%,这样此消彼长的对比使中国外贸发展格局更趋优化。
图2 广东、福建、海南进出口所占比率
二、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区域经济总量的提升[4]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也在逐年增加。由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可知,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居民消费、国内投资和出口拉动。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和分配格局尚有待建立和完善,目前国内消费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区域经济总量的提升,尤其是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的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受益。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区域经济要想继续获得高速发展还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经济发展策略之一。
(二)国际贸易使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更为明确
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正在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专业化分工能够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进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专业化分工的国家和地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于我们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规模的扩大方面,也体现在分工的深化方面。随着不同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成本的变动,国际贸易使区域分工不断向前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是最早发展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地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运输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贸易的带动下,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成长。这些年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涨价,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凸显,国际贸易也有了更快的发展,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将不断提高,分工的明确性也将大大提升,这同样是我国目前国际贸易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有利影响之一。
(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4]
国际贸易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我国经济总量呈现出高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更是世人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中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对生产要素和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决定了某些地区的某类产品和服务在国际贸易中有着更多的比较优势。著名代工企业富士康内迁河南省后,给当地带来快速的外贸进出口增长。2013年富士康河南公司出口额196亿美元,占河南全省的54%。这样的贸易格局,实际上是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经济在外贸进出口中的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着该区域内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状况,而且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决定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5]
一国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最终是由该国的产业结构决定的。由于我国各地区在资源状况、历史文化、区位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不尽相同,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自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近几年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导,中西部地区则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产业结构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主要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中西部地区则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在进口方面东西部地区则呈现出相反的现象。这充分表明,我国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贸易结构状况,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转型所面临的重大的问题之一。
三、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加速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程度[6]
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总量及结构状况。加快专业化分工不仅是区域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区域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经营发展模式,实现按需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满足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以此提高区域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能够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此外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像富士康这样的外地资本,跨越式发展区域性专业分工。
(二)加快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随着现阶段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源、环境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同时,只有不断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才能够改善国际贸易结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国际贸易的逆差,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实力,这同时也是现阶段国际市场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在产业技术、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发展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国际贸易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尽快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不二选择。
(三)提高国际贸易融资能力
贸易融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作用也不断加大,但是在贸易融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实现与贸易国家的多边合作,增强互惠能力,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同时,也要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约束,严格控制其融资行为,避免因过度融资带来贸易摩擦问题,提高贸易融资能力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现阶段我国在发展国际贸易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
(四)注重防范国际金融危机[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因此,一旦某个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则会迅速波及全球,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都会给该国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从以往的外经贸发展历史来看,不论是九七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零八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对中国的外经贸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要增强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对外加强国际合作,对内压低经济泡沫,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的影响。要通过提高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意识、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措施等途径最大程度上保证区域对外贸易能够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两者呈现出相互影响的重要关系。所以,要想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国际贸易的融资能力,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等都是实现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
[1]周天芸,岳科研,张幸.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4(01).
[2]陈仕雄,胡必亮.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基于197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J].区域经济评论, 2014(06).
[3]张丽峰.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06).
[4]刘莉.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市场,2013(29).
[5]张景明.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分析[J].知识经济,2015(12).
[6]马章良.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04).
[7]刘琦,石建莹,李茜.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新趋势及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0(03).
(责任编辑:吕增艳)
F752.8
A
1008—7974(2015)06—0041—04
2015-09-02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安徽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AHSK11-12D32)
邱璜,女,安徽桐城人,经济学硕士,讲师。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