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中国风”观照下的方文山歌词

2015-02-27吴娜娜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周杰伦

余 鑫,吴娜娜

1.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淮南,232038



古今“中国风”观照下的方文山歌词

余 鑫,吴娜娜

1.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淮南,232038

以方文山的歌词为研究对象,从歌词创作的修辞手法、歌词中蕴含的“中国风”以及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等方面探究其艺术价值,揭示歌词中表达的意境美。古风古韵的意境描画与现代人多愁善感的情绪表达高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方文山自身文化积淀和性格特质的统一,而且还营造了强烈的画面感、历史感以及浓郁的民族气息。

中国风;方文山;歌词

作为一种流行音乐的通俗歌曲研究总是处在学术界研究的边缘。然而,流行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食粮,已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符号。一首传世之作不仅是文化素养下孳生出的艺术品,也是具有典型个人印记的标志,而歌词是歌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拟以方文山的歌词为研究对象,从修辞手法、歌词的“中国风”以及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等方面,探究其歌词艺术的魅力。

当今歌坛有许多音乐人,而方文山可谓是当今华语歌坛第一词人,他包办了周杰伦的许多歌词创作,成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创作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歌词。多产的他,已经连续6届入围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他填词的歌曲不断在各大音乐奖项的领奖台上回响。但是,学界有关他创作的研究却是乏善可陈,近十年来的学术论文也不过寥寥几篇。方文山和周杰伦合作的作品在音乐市场的广泛流行,与学界对他音乐研究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不仅反映了音乐理论研究的滞后,而且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们对方文山、周杰伦为代表的流行音乐文化扭曲的认识。方文山的歌词创作是传统与流行的充分糅合,同时也融入了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性格特质,形成较为鲜明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歌词画面的即视性和历史的丰厚积淀高度融合,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氛围。歌词的词语看似简单,却渗透出一种别样的风味。

1 修辞手法的运用

古诗词之所以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于它寥寥几句便可以绘出图景,尽展世事,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修辞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可以使行文锦上添花的手法,在歌词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极大地增添歌词的魅力和文学气息,使之更加醒目且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方文山将中国古诗词的修辞手法运用到歌词写作中,使得歌词展现出深厚意境的同时还散发着中国式的韵味。他在歌词创作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对偶、夸张、衬托等,将古典创作的手法运用得游刃有余,使其作品展露出特有的光芒。

1.1 不同形式的押韵

“歌曲属于听觉艺术,歌词是歌曲的语言载体,方文山所创作的歌词之所以受大众喜爱就在于它能让人听明白并且易于传唱,所以他的歌词经常使用易记、易懂的口语化言辞,但歌词的口语化并非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大白话,而是一种具有中国古典美感的特质,这也就要求歌词的言语除了节律上须注意抑扬顿挫外,还须讲究音韵上的融洽动听”[1]。

在方文山的歌词中,每句的尾字几乎都押韵。这种押韵分为两种:一种为每句的尾字都押韵;另一种为分节押韵,每节押的韵不一定相同。他的歌词不乏江阳大韵,但轻柔纤细的一七等韵占多数,充分体现了婉约精致的境界和缠绵悱恻的情感。如:“海平面远方开始阴霾,悲伤要怎么平静纯白,我的脸上始终挟带一抹浅浅的无奈,心不在,那难过无声慢了下来……转身离开,分手说不出来,蔚蓝的珊瑚海,错过瞬间苍白,当初彼此不够成熟坦白,热情不再,你的笑容勉强不来,爱深埋珊瑚海”[2]。

这首歌讲述了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分开,双方内心都充满不舍。可是他们不愿意让对方难过,都尽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两个人内心说不出的感受,相爱的人不得已的分开就好像是“海鸟”和“鱼”相爱一样是场意外,而分开之后两个人回到各自的世界里,就像从未遇见过那样。全篇以“来、开、再”为韵脚,使之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悱恻和无奈的情感色彩。歌曲用一种对话式淡淡伤感的语调诉说着两个人心中的无奈,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1.2 比拟的运用

方文山在歌词中还运用相当多的比拟,这不仅赋予行文以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也使作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他将拟人、拟物,拈连泼洒在行文中,静作动写,物作人言,化抽象为具象,把无情作有情,在人的脑海中形成相当深刻的印记。而这种深刻的印记则是方文山独到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3]。当你细细品味他所创作的歌词时,在脑海里留下了余味,那么方文山的“目的”就达到了,而这也正是他的独到之处。

例1 城市霓虹不安跳动染红夜空[4]。

将城市静态的霓虹灯比拟成活物在跳动,一个“跳”字,形象生动,具有鲜活的生命感。“不安”描绘了城市的喧哗,同时也暗示出主人公的内心。“染红夜空”清晰形象地刻画了夜空被霓虹灯照亮,如同泼了红墨一样将夜空染成了红色,强烈的渲染充斥整个画面。

例2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5]。

“一盏离愁”,将孤烛独摇展现出来;“一壶漂泊”,将酒比拟成人的漂泊;“酒暖回忆”将酒形象化,可以重温回忆;“相思瘦”说明相思如同人一样会因相思之苦而日渐消瘦。这些看似不合情理的组合,都是用拟物手法营造出来的,勾勒出一种浪迹天涯游子借酒消愁的意境画面。

例3 悲伤站在我的斜对面,它将无情的话削成箭,射穿我付出过的从前[6]。

将悲伤比拟成人可以站在主人公的斜对面,而且形象地将其描写成一个无情的刽子手,用无情的话语化为利箭射向将“付出过的从前”抽象化的主人公,强大的悲伤将主人公深深地打败,“被射穿的付出”折射出主人公无法抵抗的无奈和难过。

例4 胡同里有只猫志气高,他想到外头走一遭,听说外头世界啥都好,没人啃鱼骨全吃汉堡……他这边儿搞搞那儿瞧瞧,连残羹剩肴都吃不着,他的家乡话无人知晓,连侃大山都没人肯聊……别人的土地再美好,也比不上自个儿的巢[7]。

将“胡同里的猫”比拟成人想去外面走一遭,“他的家乡话无人知晓”比拟成人与人之间淡漠的交流。在这里将人们独自来到一个城市打拼时的辛酸与无助的感受,用猫咪独自离开胡同去外面的世界寻找传说中的“汉堡”来代替,在增添趣味的同时,也将隐含的失落与忧伤的情感烘托出来,“别人的土地再美好,也比不上自个儿的巢”,比直接叙述人生打拼经历要更有说服力。

1.3 词语陌生化产生的美感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方文山在他创作的歌词中有时会出现明显的“语病”,从严格意义上看,经不起语法的推敲,换一个维度审视,可正是因为他的这些“语病”改变了以往长期禁锢的固定的语言搭配习惯,以陌生化的超常搭配刺激人们麻木的语言习惯,从而产生新鲜的美感。

方文山的歌词常常会出现相当多的生疏语言,也时常将歌词的凝练、意境的营造、韵律的协调以及特殊情感的表达进行缩写或省略。在以往的写作中,这是一种非常规手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用这种说不通的思维模式来写作,而正是方文山恰当地运用这些在语法上说不通的思维模式,为歌词缔造出另一种不一样的另类美,极具后现代艺术的特质。

例5 关掉你的嘴,唯一的恩惠——《以父之名》

不管是日常用语还是文学语法,“嘴巴”都不会被“关掉”,应该是“闭上”。而此处,“闭上”反而没有“关上”显得那么含蓄,一个“关上”将这句歌词的情感变得柔软了许多。

例6 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一壶乡愁》

“温了一壶”,在正常的语境里一定会是“温了一壶酒”,可这里却一反常态。“乡愁”怎么可以温出来呢?其实还是温酒,只不过这壶酒已化作满满的乡愁,一饮而尽醉游梦里的故乡,“将往事喝个够”,主人公惆怅的心理跃然纸上。如此写法,使得情感更加膨胀,意味也更加悠远。

2 歌词创作中蕴含的“中国风”

方文山在歌词创作过程中,运用娴熟的表现手法,用歌词将旋律中深沉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优美的旋律与精湛的文字糅合在一起,使旋律与歌词具有一种密不可分的整体性,给聆听者以清晰的画面感和别样的意境美。他的歌词与歌曲旋律配套创作,旋律的起伏与歌词所诉情感一笔道来,旋律所散发出来的情感都被歌词以具体的文字描述出来,使听者为之动容[8]。

方文山在沈阳接受《华商晨报》采访时说:“‘中国风’的精髓在于文字。它不同于嘻哈之类风格,它是用曲去表现,是用文字、画面的营造使歌词发挥的作用。在遣词用字上面用古典化的技巧,并不一定是古声音节,但一定要用中国式的意境去营造。”[9]方文山的创作一直将中国古典之美与现代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中国式的美轮美奂的场景,既有古典式含蓄委婉的情感流露,也有现代人简单而又纯粹的情节背景。这种跳跃式的写作手法使得感受者产生出一种跨越时代,梦回情缘的意味。

例7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10]。

这是以中国古代艺术作品青花瓷为主题创作的一首清雅素淡的作品。“青花瓷”“牡丹”“仕女图”“烟雨” 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图。再与贯穿始终的缠绵婉约之情相结合,挥毫点染看似描写瓷器上精美绝伦的花色纹路,实则在勾勒一位含蓄婉约的江南女子,将女子的美丽用青花瓷的素雅展现出来,使青花瓷鲜活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眼前。其婉转细腻的情致如烟似雾般令人迷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寓意深远:天青色是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为了变成天青色,只得等雨降临,这种自我不可实现的无奈等待就如同“我在等你”一样苦苦等待,但却遥遥无期。

例8 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梦醒来 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 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11]

“屋檐”“沧海”“天涯”“闻”“寻”“青苔”“琉璃”“尘埃”“芙蓉”“船行”都是具有古代诗歌意境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歌曲中平添了许多中国古典诗词的唯美与韵味。“沧海”蕴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意。见过大海的人对其他的江河湖泊就不再觉得有吸引力,而似锦的巫山之云才为上乘,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的云则不再让人流连忘返。所以“沧海”也有“坚定”之意,其等待的恒心与坚定的心态可谓是“固若金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描绘出“燕”的往返来去让人产生出韶华倏忽而逝,时过境迁的凄凉。再从“屋檐如悬崖”到“把结局打开”都是很精致的五言诗句,短短的几句就把地点、时间、情感、人物都一一展现出来。“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表明如同一张泛黄的相片,在歌曲旋律中渐渐重现了当年的光彩,回忆慢慢展开,故事徐徐道来。“千里之外”是一个形容距离的词,而全篇皆可用一个“等”字来概括。等待是漫长而又寂寞的,加上“千里之外”之后,情感更加强烈,可以看作“纵横交错”的等待,“横”是两个人相隔的距离——“送你离开,千里之外”;“纵”是等待过于久远,所等之人未归,等到物是人非——“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如此纵横结合将两个相爱之人分隔于天南海北,溢出的感情久久不能消散,细细咀嚼,意味深长。

图 1

3 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

方文山所创作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意境感,他将作品的旋律进行充分地消化,深入地体会,将旋律深层的情感咀嚼出来,并用文字叙述出来,然后将其归总、凝炼,最终成词。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展现了歌曲的意境美。显然,他对于这种旋律感情的把握和歌词融为一体的手法令人为之感叹(图1)。

正如作品《夜曲》(1=G),乐曲开始时有一小节是空拍,后旋律中出现将近三秒钟的电视雪花屏幕时的嘈杂声,营造了一种电影将要开始的环境,也像是将回忆重新拾起的氛围。前奏以弱拍开始,旋律用吉他弹奏,产生出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第一段都是高频率的重复旋律,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喘息感。相对应的歌词中“嗜血的蚂蚁被腐肉所吸引”“我面无表情”“孤独的风景”“失去你还有什么事好关心”“断翅的蜻蜓”“掠夺一空的爱情”“凄美的字形描绘追悔莫及那爱情”……都像是主人公失去挚爱后内心难以抒发的悲伤,眼中的事物也一反常态。大段的文字用急促而平稳的语气独白,将各种只为增强气氛而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更加凸显他内心无法承受的难过。“白色玫瑰在纯黑的环境凋零”“乌鸦在树枝上诡异的很安静”“我在空旷的墓地老去后还爱你”(图2)。

图2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重复性旋律的基础上,描写挚爱沉睡的墓地周围的沉寂和忧郁的环境。文字透露出主人公内心对已逝挚爱的思念,与墓地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感;对过去彩色的美好回忆,与现在灰暗,冰冷的墓地形成强烈对比(图3)。

图 3

前半部两大段出现大量的“0666”“6666”“6 3”,反复出现的旋律溢出一种不安、焦躁的情感底线。最后一段再次出现前奏的主题旋律,也是整个乐曲的高潮部分。之后,将整个旋律重复,整个画面感极强的旋律再次营造出之前的感情基调,并且愈加强烈。

整个旋律主题中“4”和“7”,这两个不协和音给整个旋律增添了更多的忧郁感情色彩,辅之以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所产生的情感色彩即为悲伤、低落,甚至是无助。这一切都与歌词所营造的灰暗环境氛围完美契合,如同观看一部凄美的电影,听觉与视觉感受都倍感强烈。

4 结 语

综上所述,方文山的歌词创作在修辞手法、韵律、意境、音乐与歌词的结合等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并创造性地融入了现代的流行元素,使流行音乐的创作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他利用文字将他不同于常人的想象力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方文山也在含蓄的叙述中引领人们去认识曾经的自我,而这正是他艺术创作的质感体现。诚如方文山自己所说的:“我的词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12]这种记忆将铭刻在音乐和诗歌两种艺术的史册上,让人们体会它无穷的艺术价值。

[1]方文山.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56

[2]方文山,周杰伦.珊瑚海[CD].十一月的萧邦,2005

[3]张文勋.诗词审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84

[4]方文山,周杰伦.反方向的钟[CD].JAY,2000

[5]方文山,周杰伦.东风破[CD].叶惠美,2003

[6]方文山,周杰伦.悲伤的斜对面[CD].Dear,2001

[7]方文山,周杰伦.胡同里有只猫[CD].第六感,2000

[8]田甜.浅析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艺术[J].现代语文,2011(4):60-62

[9]王皓.方文山吴克群陶张信哲全面解析“中国风” [N].华商晨报,2008-09-24(02)

[10]崔魏.方文山:中国风歌曲应有历史感[J].北方音乐,2008(12):31

[11]方文山,周杰伦.千里之外[CD].依然范特西,2006

[12]方文山.我和周杰伦掀起“中国风”[N].南都周刊,2008-09-22(09)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6.018

2015-03-28

安徽省优秀人才青年基金重点项目“音乐人类学视阈下的西方艺术音乐研究——以R.施特劳斯音乐研究为例”(2013SQRW014ZD)。

余鑫(1980-),安徽霍山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音乐人类学。

J64

A

1673-2006(2015)06-0066-05

猜你喜欢

方文山中国风周杰伦
不及格的周杰伦,说好不哭还是哭了!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周杰伦 桀骜的少年也有坚持和守护
爱尚传媒打造大型诗词音乐综艺 周杰伦方文山加盟
把镜头对准自己
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我的人生数学题
不算看
马未都与方文山的“青花瓷”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