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5-02-27张秀金
张秀金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张秀金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本为教学主体,做到不偏离课本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以生活为例,使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就是一个好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做到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但这个解决问题又不仅仅是指单纯解决问题这一点,而是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首先是发现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接着是分析问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中的逻辑思维过程,将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最后是解决问题,强调老师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多举实际例子,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很多数学问题的原形都来自于生活,老师可以将这原形在课堂指出,或者选择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简化为数学问题,挖掘生活资源、采用数学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了解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银行的利率问题就可以教会孩子生活中的百分数。
二、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在某些方面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解决问题可以是熟悉后的结果,但发现问题是学生观察、质疑、提炼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将信息放在学生的面前,教导其对已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种种数据中挑出有用的数据,通过对其进行整理和将学生分成小组以便于他们的讨论,教会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做到不盲目听信也不盲目自信和对信息进行简便有效地处理。最后可就有用的、已知的信息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一)”时,通过示例一个原来装有45立方厘米的水在结冰后含有50立方厘米的冰的盒子,让学生就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所提问题无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来已知的问题,这时不要给予否定,而是应该立刻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没有提出过的问题,这时可在黑板上板书,之后让学生解决。通过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教会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首先,面对问题要做到主动出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画图分析、小组讨论甚至是建立对比等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入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其次,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比的应用”中的一道习题:“白兔比黑兔是5∶6,白兔有10只,求黑兔只数”,时通过学生自己讨论,然后讲解各自的解题方法,将所有的解题方法列举在黑板上。之后与学生讨论每种方法中的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对比明确哪种方法最为简单、哪种最好理解,强调班级团队思想的多样性,告诉学生数学是千变万化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遇到的各种问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用严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也要求进行反思,对于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时进行较好的防范和处理。此如说平时课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表扬,用较合适的语言表扬;而对于有时遇到的异于标准答案的情况自己需进行一定的思考;在批改作业时也可以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树立学得更好的信心。
五、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形成解题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学习,在平时工作中也能有所进步,前提当然是老师自己能够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说话行为及学生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为以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差,只要能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便是好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懂得每个人都会犯错,老师不一定每次都是对的,同样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或是要求可以适当进行考量。数学来源于生活,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生活,所以可以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把数学带到生活和平时的玩耍中。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也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大多可以应用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课本知识用丰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刘元宗.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02)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