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5-02-27李红伟

关键词:卓越中学语文能力

李红伟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李红伟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目前,关于卓越中学教师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梳理和重新阐释,提出了对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解,并依据相关成果,尝试着提出了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以期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取向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建构

一、对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理解

(一)关于实践取向

所谓“取向”是指在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选择时所体现的态度和倾向,这里所说的实践取向就是指在教师培养中,尤其是在课程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一种价值倾向。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教师的培养就是要以“实践”为核心价值,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实践,培养卓越教师。

(二)关于卓越

目前,关于卓越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个观点:

具有复杂而结构化的知识基础;不仅依靠直觉,还需要自我监控与评估;有意识思考与反思是“卓越”的核心。[1]

“卓越”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卓越者选择以成长机会“最大化”的方式处理任务,在自己能力的极限边缘工作;不断把常规的行为“问题化”,凭认知资源的再投入解决拓展性的新问题。[2]

(三)关于卓越教师

对于卓越教师的理解,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石中英认为,卓越教师心中要有爱、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3]柳海民、谢桂新认为,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一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二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一名卓越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三是专业能力卓著出色。”[4]刘湘溶认为,“作为一位卓越教师要具有:包容进取的教师德行;教师文化所浸染的胸怀教育、坚持理想、从容淡定的教师气质;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涵养;过硬的教育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特征。”[5]傅怀梁认为,“卓越教师中的‘卓越’就是优秀超越的意思;同时,他认为卓越教师的构成要素为:一是高尚的师德;二是丰富的知识;三是出色的执教能力;四是较强的创新能力。”[6]刘利平、朱广东认为,“达到有人格风范、民主法治观念、创新意识、研究能力、文化底蕴、完备的知识结构这样标准人称之为卓越教师。”[7]刘中黎基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卓越教师培养实践提出,“中学语文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创新而卓著地开展中学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在深层背景上应该具备研究型教师、学者与专家型教师、语文特质鲜明突出的魅力型教师等三种基本素养。”[8]

(四)关于卓越中学语文教师

参照以上相关信息,我们提出对“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理解。

首先,卓越中学语文教师要有坚定的从教信念,这是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灵魂;其次,卓越中学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这是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次,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卓越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这是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特色;第四,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根本。

二、对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解

(一)关于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是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9]。《辞海》中对模式的解释是,“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10]。由此可见,模式有例子、范例的意思,它被广泛地运用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例如,“市场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等等。因此,模式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可供事物参照的标准样式或者标准形式。

(二)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培养模式

教师教育模式是指从事教师教育的活动主体在培养、培训教师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套相对稳定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教师教育模式出现了很多种提法,例如,定向型教师教育模式、非定向型教师教育模式、3+0.5+0.5教师教育模式、4+2教师教育模式、“3+1”教师教育模式等。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在很多关于教师教育和培养模式的论述中,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培养模式之间没有准确的区分度,多数研究资料中,教师教育模式指的就是教师培养模式。因此,本文的教师培养模式就是指高等院校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模式。

三、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构建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具有扎实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卓越的教研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

(二)培养规格

1. 知识方面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中小学教学的实际,能够将学科知识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具备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

2. 技能方面

有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知教育教学规律,能够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及时处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具备优异的阅读、书写、文本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3. 素质方面

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教师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培养人才的理念。一般来说,课程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专业课程,为了体现课程设计的实践取向,我们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1. 理论课程的设计

理论课程的设计,以“卓越教师”实施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理论修养,夯实基础,提供支撑。以实践为导向的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古代文学文本解读、现当代文学文本解读、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新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等。

2. 实践课程的设计

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宗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主要包括:微格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名师课例分析、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书法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论文撰写、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演讲与口才等。

(四)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实践体系构建

1.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教师专业情意、专业行为、专业技能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上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增设特色课程,调整专业选修课,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2. 落实“三步实习”方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践是贯穿学生学习的主线,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这种实践并不是只是集中某一段时间进行实习,而是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交叉实现二者的结合,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谓“三步实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深入中学教学一线,了解中学教学的实际,不断增强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为成为一名卓越中学语文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3. 实习“双导师制”。所谓“双导师制”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两位导师负责培养,一名是学校教授理论知识的校内导师,一名是中学一线教师。一方面,在校内指导老师的教导下,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在校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两位导师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使学生成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师资。

4. 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考试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采取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能力检测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5. 搭建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整个培养环节,通过教学技能竞赛、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诗歌朗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平台。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以实践为导向,不断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才能培养出一批有着坚定信念和卓越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

卓越教师的培养和实践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践中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本文的构想是否合理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因此,本文对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模式的探讨也只能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1]李琼,等.中小学草越教师的关键特征:一项判别分析的发现[J].教育学报,2012,(4).

[2]李琼,等.中小学草越教师的关键特征:一项判别分析的发现[J].教育学报,2012,(4).

[3].石中英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J].中国教师,2008(12),5-6.

[4]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

[5]刘湘溶.高师院校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实践[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8-9.

[6]傅怀梁.面向“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69-171.

[7]刘利平,朱广东.浅谈卓越教师的标准及其培养路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2),45-46.

[8]刘中黎.中学语文草越教师的培养与课程设计[J].教育评论,2012. (6).

[9]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3:800.

[10]夏征农,陈全立主编.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596.

[11]陈杰.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

[12]钱雯.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

[13]何元.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整合连贯型”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14]刘如月.卓越教师全程化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

[15]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李红伟(1984--)男,江苏徐州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卓越中学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