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及对策

2015-02-27刘娟

关键词:竞争力毕业生院校

刘娟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提高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及对策

刘娟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准确职业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的重点工作。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给出了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全民素质;另一方面,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数据表明, 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预计将突破700万人,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而2004年,全国才280万毕业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未来几年,我国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一些长期延续下来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户籍、用工、分配制度等远未得到根本解决,整个“十一五”期间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以此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并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以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出能够熟练地将自身专业技能有效运用到工作当中,且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项技能的能力集合体,从而保证大学生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提高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最根本途径;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会直接提高我国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他们充分、合理利用,避免人才的浪费。在根本上,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展。

提高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也存在一个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那么高职院校靠什么生存与发展,关键要看所培养的学生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有没有市场。被社会所接受、有市场的条件就是看所培养的学生能否为社会所用,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学生被社会所接受、有了市场,高职院校才会有市场,高职院校才能生存与发展。

提高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需要。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及实际操作的职业技能。具有了就业竞争力就可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社会与企业的认可、赞誉,惟有如此,才会被更多的企业与社会所看中,以此获得更多的就业的机会,提高就业率。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

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年都有六、七百万毕业生迈入社会,可是有80%的人感到不适应本职工作,在这六、七百万毕业生中有不少找不到工作,但同时又有不少企业招聘不到急需的人才。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与本科及以研究生相比,就业的压力更大。因此,培养其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更加迫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高校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不能体察社会变化,不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在面临就业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造成内心惶恐,紧张不安,个人事业和身心都受到严重影响。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获得外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职业、组织、社会等多方面。学生获得的外部信息越多,心理上的准备也就越充分。在规划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就能够根据社会需要,考虑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因此,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职学生尽早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向着目标方向努力,在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就业心态从容就业。

三、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对自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估计过高,缺乏敬业、团队精神,缺乏诚信,眼高手低,定位失度。还有部分应届生不愿在企业基层工作,不愿受企业的组织纪律束缚。所以,为了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加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冷静严谨、善于沟通、责任心、开放、会学习等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合理调适专业,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专业与产业结合,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专业的设置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适应,专业要适应经常的“消费群体”的需要,适应产业群体的需要,如,请企业的有关人员参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

3. 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为有了职业目标才有追求成功与事业的方向和动力。大学生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根据客观实际条件和可能来加以设计,要坚持与社会企业需求一致,与自身特点结合,目标要高但不能不切实际,而目目标幅度不要过宽。另外,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长短配合恰当准确,而目目标设置要在道德规范,法律的范畴内。

4.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实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实训活动,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和预谋,培养自己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素养与角色,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化的职业指导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因此,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不断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专业人士充实到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能力与水平。

6. 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作为学校,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积累案例;二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为教学反馈信息;三是要做好用人

猜你喜欢

竞争力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