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实效

2015-02-27申彬

关键词:新知多媒体情境

申彬

(济南育才中学山东济南250022)

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实效

申彬

(济南育才中学山东济南250022)

当今信息时代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出具有创造才能的开拓型人才,已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促进了良好的环境。

培养思维开拓思维深化思维

一、设计情境,展开想象,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1. 引“趣”,启迪思维。

导入新课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引“趣"这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如我设计的一堂英语活动课,“My favorite sports”(我最喜欢的运动),由于课型新,在多媒体的动画、音乐以及运动中,利用当今青少年喜爱的运动明星,如詹姆斯、梅西等,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形象、和谐、直观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 质“疑”,开拓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启疑性问题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形象,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中发现疑问。如在介绍Christmas day时,设置疑问“Is there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精彩画面以及动人的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过程,找到答案。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端正学习态度,与教师“同频共振”深入理解教师讲授内容,甚至会跳出课文的局限,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新知识,从而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切实体现课堂的实效性。

3. 求“异”,深化思维。

将已有的知识结构调整、重新组合可以激发思维。在英语学科中,有许多看起来内容都相同,事实上,如果把它们放到一块,就能找出一些不同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求异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相同处求不同,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深化学生的思维和独特的创新能力。

“引趣”、“质疑”、“求异”中设计的丰富感知材料,赋知识于形象之中,既满足了学生认知的需要,同时在运用这些感知材料时,又离不开对感知对象的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因此设计丰富的感知材料,既构建了抽象思维的支柱,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练习,多层训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要反馈,课堂练习的过程是以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深化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从教学过程的优化出发,灵活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逐步深化、分层达标,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 基本训练,正确思维。

基本训练是第一个层次的练习,以最基础的、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主,以测查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程度,通过分散练习、集中反馈、暴露学生理解、应用新知的差异,以便及时调整,利用多媒体设计的练习,以其特有的优势,促使学生“要做”、“争做”。如在学完“My favorite sports”活动课后,我把情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实践口语操练,首先多媒体出现体育背景,并配有适当的场景,要求学生分角色在下面进行练习。然后学生上台模拟表演。这样的练习形式充分利用了学生好奇、好动、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也使中下学生能及时掌握新知、纠正错误。

2. 综合训练,强化思维。

巩固练习是在学生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巩固深化新知识为主要目标,通过强化训练,熟能生巧。多媒体设计的练习能根据不同要求,设计出灵活的练习形式和题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开放训练,发展思维。

实行“开放性”训练是巩固练习的延伸和发展,所谓开放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多层次、多角度训练,不论是习题的数量或者难易程度,都实行相同起点、不同终点,分层达标,上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多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打破一题一练的方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练习于课件上,让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如在学完“Because it’s there”这一课的新知识,可以设计一组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自己轻点鼠标去找自己能够完成的题目,同时在练习中无标准答案,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想象,通过不同方式去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由于教学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都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以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联系,构成一定的教学结构,才能使各种要素功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我在英语教学中,多采用三个层次的教学,“引新知”;“探规律”;“促迁移”。引新知——指导学生思维质疑,探规律——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促迁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其中“引新知”一层是学习新知的关键,因此教师设计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产生许多疑问,而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去探求其中的奥秘。“探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去研究,同时多媒体的帮助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其本质特征提供了条件。在找到规律进行总结后,教师创设更深层次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来促进知识的迁移。

多媒体对教学有辅助和促进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作用,而不能视其为一种全能媒体,如果整堂课,不管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就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依赖于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的越多越好,还需要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教师需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逐渐走向成熟,切实达到课堂高效。

申彬,男,(1982.2.24—)毕业于济南大学,现任职济南育才中学,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新知多媒体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新知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生活新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