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

2015-02-27张秋花

关键词:汉语作文语文

张秋花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中学西藏曲水850600)

浅谈中学生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

张秋花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中学西藏曲水850600)

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应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在"国培计划"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时候,不止一位授课老师提到了作文教学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大致为:学生作文兴趣十分缺乏,写作动机是完成任务得到高分,在写作时不惜将无作有、编造事实、虚构情景、虚情假意,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其原因在于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单调;忽视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心理特点,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写作空间。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原因,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可遵循以下策略: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巧用童话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巧用日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满足学生表现欲;循序渐进;重视作文批改。

中学生国培计划语文作文兴趣培养

作文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记录生活的乐土,是语言魅力展示的舞台1。作文教学是汉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它对于完成汉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快乐习作,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的,口中要说得用文字写下来,写出心中的快乐,写出心中的喜悦,消除心中的困惑与烦恼2。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正确引导,势必使学生走许多弯路,甚至影响他们对汉语文学习的兴趣。西藏农牧区的学生平时很少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汉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说话也是颠三倒四、词不达意,更不用提作文了,他们害怕写作文,甚至还产生了厌恶的心理。作为西藏的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使民族地区的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好汉语、写好作文,适应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需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写作兴趣呢?

1. 加强学生汉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要使学生愿写、乐写,必须激发学生对写作萌生强烈的欲望,在习作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兴趣越浓,学生就越想写;越想写,就会写的越好;写的越好,兴趣就会越浓厚,形成良性的循环3。但是,近年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人们的表达能力也随着写作能力的下降而逐渐退化。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2. 加强学生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

“培养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4,这是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陶冶情操。

3. 加强学生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

西藏地区的学生由于平时很少用汉语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导致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都比较差,以致写作文时东拼西凑,却不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加强作文兴趣的培养,目的是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美、创造美,不断的丰富自我、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二、理论依据

作文教学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文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5。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能力、禀赋、习气,就没有教育。”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所谓内部动机是指个体从事活动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是出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基于好奇心以及寻求挑战,获得理解和掌握的愿望。一般来说,内部动机主要有以下四种:1.好奇心。可以说是内部动机的原型。即当我们接触到不明确事物或未完成的事态时,就会引起好奇心。这时受好奇心的驱使,探索未知的行为过程或结果,可使人获得满足感。2.上进心。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技能的进步或解出难题等而会产生喜悦之感。3.羡慕憧憬理想人物。学生常以父母或教师为理想人物,常想长大以后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这种想提高自身,憧憬理想人物的愿望,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4.朋友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与朋友之间相互合作协助下完成自己的理想目标7。如果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只是让他们坐在那里空想,又怎么会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呢?

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何更快更好地学好汉语文、写好作文,适应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中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也总结了很多丰富的经验,然而却忽视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而导致学生的作文模式趋于相似,创新越来越少。很多学生的作品不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感人至深的作品也越来越少了。

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国培上课期间,吴婷婷老师和我们学员也对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行了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乐于接受并主动完成的学生只有少数,大多数的学生勉强接受,甚至有些还持有抵触情绪。

1.2 完成作文时,能够做到思路清晰的学生也不多,多数学生依靠工具书的辅助可以完成,有的学生甚至于无话可说,胡乱摘抄,靠凑字数来完成任务。

1.3 对于作文课,多数学生不喜欢。

1.4 对于写好作文,少数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个别学生是出于情感需要,有感而发,多数学生是为了让父母或老师高兴。

2.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田刚老师在上课时,也经常和我们讲:学生“三怕”中主要的是作文。学生作文兴趣十分缺乏,写作动机只是完成任务得到高分,在写作时不惜将无作有、编造事实、虚构情景、虚情假意。将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堂而皇之地冠以第一人称;将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大大方方地收入自己的视野;将自己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无中生有地变成好友。也有不少同学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家长和同学看的,不便写真话,因而“制造”了情感的波澜和起伏,在作文中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却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如此一来,学生就开始从内心排斥作文。久而久之,对作文也就失去了兴趣,甚至望而却步。

3. 问题形成的原因

上述这些普遍存在于学生写作活动中的心理障碍问题,不仅给学生的习作带来了困惑,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题。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

可以将学生在作文中的困惑,看作是主观和客观矛盾冲突的结果。学生在作文时,总希望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然而,当这种心理需求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时,往往就会导致畏惧、厌倦等心理障碍的产生8。造成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来自写作主体内部的原因

3.1.1 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本地区的学生平时很少用汉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语感都比较差,以致写作文时东拼西凑,有想写的东西,却不知如何去组织语言。

3.1.2 疏于观察。对于身边的人、事、景等不是没看见,而是“视而不见”;眼睛看见了,却当作没有发生,没放在心上。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观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基础,同时也是准确生动表达的前提9。

3.1.3 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有很多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能够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或者是在考试中得高分,而忽视了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所以在写作时,经常是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3.2 来自作文教学的外部原因

3.2.1 课堂作文教学还仅仅局限于每学期的六篇习作,形式单一,方法单调。

3.2.2 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过多强调作文形式与技巧。

3.2.3 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自由的写作空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动力的源泉。”10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育和教学,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培养初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1. 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生活是写作最直接、最根本、最丰富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这炊”,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2.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学生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会想象出许多既现实又非常新鲜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看图说话写话也是初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需的训练阶段。看图作文中,画面上的人物和景物都是静止不动的,要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把人物写的有血有肉有思想,就必须通过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才能构成完整的故事。只有想象的细致入微,新颖别致,作文的内容才能丰富。

3. 巧用童话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2。初中学生还处于天真无瑕、活泼可爱的成长阶段,他们一般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作为老师就是要满足他们的爱好,巧妙地变兴趣为动力。在他们阅读童话故事的同时,适时适当地读一些作文中优美的句子给他们听,慢慢的再由老师读转变为引导他们自己看,培养他们自觉阅读作文的能力,作文读多了,兴趣就会随之而来,这时候再鼓励他们写作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巧用日记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作文中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与日记的基本要求是完全相同的。但相比之下,日记具有更独特的优势:一方面,记日记是对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及时记写,学生对事情的记忆很清楚,费不了太多工夫即可写出;另一方面,记日记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几乎不受约束,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显得尤为自由,具有真情实感。在指导他们写日记的时候,我曾叫他们去观察小动物,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写出来的都是他们的深刻体会,内容自然就真实生动了。

5.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教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将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的道理,教学生写好作文也绝非是一日之劳,它必然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贯穿于汉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学的阶段性和连贯性要求汉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来自农牧区的学生应重点抓词句的训练,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写句子,再逐步由句子训练转为段落训练。

7. 重视作文批改

作文评语是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把刻度尺,对于学生写作能起到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作文所作出的评语,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体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的评价理念13。学生用心写的每篇作文,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面对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在审题立意还是谴词造句方面,教师都应该努力寻找值得表扬的闪光点。学生在亲切的鼓励中,不仅感受到老师的期望,而且自信心得以增强,兴趣得以培养,思想也得以升华。

在这次的国培计划中,我从吴婷婷、贺卫东、田刚等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就能使作文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

[1]于冬玲.让学生告别写作烦恼[J].新课程研究,2010(22).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龙生芸.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10 (22).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5]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7]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0]皮亚杰,英海尔德.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11]爱因斯坦.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2]侯明红.作文评语在习作评价中的魅力[J].新课程研究,2010(22).

猜你喜欢

汉语作文语文
学汉语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