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2015-02-27王长春

关键词:学案解决问题题目

王长春

(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山东烟台264002)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王长春

(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山东烟台264002)

在新课改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和疑惑:学生预习情况很不理想;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高效;学生的展示点评和听讲流于形式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大胆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课改困惑思考解决办法

我校以新课程改革理论及和谐高效课堂建设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创造性的构建出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制四段五步”教学模式。而我作为一名高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很荣幸的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了改革之中,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使用“三制四段五步”教学模式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首先对于“三制四段五步”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摆脱了传统教学上的“填鸭式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真正彻底的让学生在学习上从被动接受演变成了自主探究,自我研讨的主动学习,另外通过实质性的预习、展示、点拨、巩固四段过程,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在课堂上他们才是主导者,是知识的收获者,是能力的提升者,是学习的主人,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把学习变成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竞争性游戏。

在教学改革之路上,有收获也有困惑,尤其是一开始时,面对着底子弱、基础差的学生,我几乎没有勇气去面对这条漫长的改革之路,连一道最基本的运算都会出错的学生,怎么敢让他们在课堂上去展示、去点评、去交流他们的方法和收获呢?但面对这改革的浪潮,这个问题又是不可以逃避的,正如校长在和我们青年教师座谈会上谈到的,一个学校青年教师的创新力就是这个学校的发展未来,青年就要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魄力与魅力,正是校长的这句话让我有了动力和决心。但只有动力和决心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重重困难和疑惑:

一、学生预习情况很不理想

在导学案发到学生手里之前,再三的对学生强调一定要提前预习课本再写导学案,但是很多学生只是盲目的对着课本把基础知识写完就当是完成了预习,让预习流于表面,同时在对导学案的批阅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动脑的习惯。不认真思考,就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一连串的问题下来势必影响了课堂教学进程,完不成学习任务。

二、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高效

我们高效课堂模式的重心就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希望通过组内的合作学习让每一层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但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发现很多小组的成员都是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通过小组的代表发言,他说出的几乎还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非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面对这样的问题,小组合作就是去了它的意义,反而觉得浪费掉了很多时间

三、学生的展示点评和听讲流于形式

从一开始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就表现出了很积极的态度,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但是当学生到了黑板上去展示点评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学生的点评只是流于形式,就题论题,很多人的点评只是“照本宣科”,把黑板上展示的过程一字不漏的重复了一遍,而下边听讲的学生也觉得听明白了,在整理的过程中只是把黑板上的板书完整的抄下来,其实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在听讲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敢发问、没有勇气质疑,不善于动脑思考,不去追根究底,使学生在能力的提升方面有些脱节。

总之在开始的改革中,面对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接踵不断的问题和疑惑,更多地还是茫然无措。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学校请来了课改名校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黎明的曙光,听完了他们的课,立马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之前之所以觉得茫然无措的原因豁然开朗,脑海之中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针对于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着眼于实际,从学生本身的基础薄弱出发,导学案的难度不能太高,以注重巩固基础为主,能力题和拔高题不能太多,每节至多两道题目,并在课件上留有激动题目,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充实起来。

第二、鉴于学生预习的不够理想,和班主任协商,拿出一到两周的时间,每天抽出半节自习课,到班里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预习,并培养组长,树立组长对组员的威信,在以后的学习中由组长协助我督促组员完成预习。

第三,从组长入手,让组长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在每堂课前明确好每一个组员的目标,让每个人都有问题要去解决,C层可以负责最基础的题目,若有问题,由A、B层的同学协助完成。合作的时候按照先C再B最后是A的顺序来完成,力争基础性的题目组内自行解决。

第四、一开始时,认为只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就会像老师一样可以熟练的驾驭问题。实际上我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学生刚刚学习一节新课,知识根本就达不到系统性,怎么能像老师一样熟练的处理一道题目呢?通过和学生以及同组教师的交流我决定首先要让学生脱稿展示,其次教会学生应该怎样来点评一道题目,再次头两个月内以培养A层学生为主,之后再发展B层,另外在选择展示题目时,一开始在布置作业时同时把需要展示的题目告诉课代表,由课代表提前布置下去或者是各组自由选择题目来展示,给他们一些时间提前做好准备,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做好准备,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好转。

通过努力,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更让我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课前的预习让我的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让他们的凝聚力更强了,展示点评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了,表达能力更强了,甚至是C层的学生也能大胆的进行展示和质疑,班里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点评之星”。学生的成绩也在稳步提高。学生变成了我最得力的助手,我感受到学生不单单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他们的管理、判断、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这是我课改以来最大的收获和喜悦。

于我来说,新课程改革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但我仍有一些困惑,如随着改革的深化学生已失去了一开始的热情,有一些同学开始懈怠,尤其是C层的同学。还有随着知识难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作业开始出现了抄袭的现象等等,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路还会很长、很艰难,但我坚信:通过努力,我们会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学案解决问题题目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乡愁导学案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比例尺(一)”导学案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