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2015-02-27贾敬
贾敬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北京100000)
妇产科护理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贾敬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北京100000)
妇产科护理是护士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参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方法对中专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是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基于这一背景,结合已有文献和长期教学及临床实践,浅析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专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妇产科护理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中专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发现,当前不少中专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即“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模式,这已经和妇产科临床医学的发展相比落后很多。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且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来看,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落后
当前,中专职业院校采用的教材是2008年编写的《妇产科护理学》,其出版至今已有6年的时间,期间没有大的改变,内容显得比较落后,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而且很多教师长年脱离临床医学第一线,仅仅照本宣科,将实际的、生动的又复杂的知识讲解得十分简单,而且内容冗长陈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财政支持不够和政府部门对中专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中专职业院校教师很少有受继续教育及进修的机会,因此停留在过去几十年的“老本”上,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太过偏重理论
现阶段的中专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与现实需要有较大的出入。首先,理论课程比重太大,这与中专职业院校的定位不符。中专职业院校侧重于“职业”二字,即其培养的目标是实操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这就决定了在中专职业院校,理论课程是为实际操作的课程服务的,而不能本末倒置。但现阶段理论性课程太多,妇科科护理有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50学时,实践课时为22学时,理论课时是实践课时的2倍多,且实践设备陈旧落后,这导致有很多实践课无法上或效果不好,缺乏与临床结合的情况,进而导致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不会处理,也侧面影响了教学质量。
1.3 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唐代大文豪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点明一个实质,即教师的天职是讲授知识,传授技能,解答学生的疑惑。而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安排不合理,中专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往往不是很突出,同时教师长年在学校,缺乏对临床医学的了解,缺少实际医疗经验,仅仅是照本宣科,搞书本知识。而且政府对中专职业院校的发展也不够重视,缺乏财政支持,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投入,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不利于中专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教师很少有机会能够亲临临床一线,很少能接受继续教育,这些都是制约其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背景,给出适当的建议,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切实提高中专职业教育妇产科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改进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建议2.1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多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即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下面跟着记笔记,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合理之处,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制约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当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让学生能够勇于表达,勇于质疑。师生之间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前就选好题目,让学生在课下积极主动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展示。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同学则应当进行友好的辩论。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进取的精神,将原有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吸取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同时,这也是加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关系的很好的方式。
2.2 探究性教学法
孔子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点,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如果能将每个人的长处都挖掘出来并发扬,对学生将是终身收益的。教师作为指路明灯,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结合妇产科护理专业实际而言,教师可以采取诸如“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因素对分娩痛苦程度的影响”,让学生到课下进行分组合作,让每一个同学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如组织能力,探究文献能力,走访医院与人沟通能力等。这些是未来学生发展必备的能力,发扬每个学生的潜质,就是对他们的未来最负责的教育。
同时,教师应当遵循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一些实际情况,作为案例的形式让大家思考,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由于理论和实际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案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之间可能存在出入,在一些较大的可能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影响的差异中,应当怎样实事求是,最小化风险。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创新。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客观实际可以推翻理论,但理论无法改变客观实际,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客观实际,理论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适应性地变化。
2.3 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不可能经常跑到医院去实地参观,但缺乏对一线临床的了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将只是皮毛,无法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中专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规定,明确指出:“多媒体授课课时原则上不低于总课时数的15%”。根据这一规定,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如播放国内外高校医学院关于妇产科护理的讲座和课堂实时录像,听不同的学校不同风格的授课,可以大大打开学生的眼界,同时弥补本学校教育的不足。而且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考虑引入国外高校的课堂视频,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补充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妇产科护理专业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前沿,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进一步研究的动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看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在观看视频之前,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然后给出自己观看视频后得出的答案,可以让课堂效率事半功倍,也可以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总结本文从中专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目前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给出改进建议,即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法,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相信对进一步提高中专职业教育妇产科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2]林少健,李东海.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2):123-124.
[3]刘亚玲.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07(1):3-4.
[4]徐旭眷.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护理学杂志,2005,20( 24):54-55.
[5]于跃利,高学军,闫斌,等.我校外科学教学改革方面的自我见解[ 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教学与管理研究):14-16.
[6]黄清.Pow er Point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文选, 2004,23(6):788-789.
[7]史瑞芬.护理专业课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九江医学,2001,16( 3):78-79.
[8]杨德兴.护理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