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的规范当从新闻记者开始

2015-02-27曹荣芳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曹荣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语言的规范当从新闻记者开始

曹荣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闻媒体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对这些发展和变化进行报道,就需要持续广泛地吸收来自社会各层面的新词汇、外来词汇,以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丰富广大民众的日常语言。作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人员,新闻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质量,影响着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广大群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语言规范又是语言表达的第一要素。

关键词:新闻记者;语言规范;新闻报道

我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社会生活中的任何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主要在语汇中有所反映,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所赖以进行交际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手段。”可见,语言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言文化工作窗口的新闻记者,特别是在使用新语言时,一旦忽视了对语言的规范,则会造成新闻语言失范行为愈演愈烈的后果。目前,我国一些新闻记者对于外来语言、网络语言不加消化就盲目使用,甚至滥用方言、自造词语、篡改成语,这些语言表达问题的存在都给语言规范带来了负面影响。针对上述新闻记者语言失范的现象,本文将从不滥用网络语言、谨慎使用方言、不用歧视性语言、规范使用专业术语等方面,研究新闻记者的语言规范。

1 新闻记者要做到不滥用网络语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一般而言,网络语言由以下几种类型构成:(1)数字谐音类,如“88”代表“拜拜”,“520”代表“我爱你”,“9494”代表“就是就是”;(2)符号象形词,如“@@”代表戴眼镜的人;(3)诙谐指代类,如“公司总裁”代表一个总在裁人的公司,“保重”代表“保持体重”;(4)英汉略缩语,如“累觉不爱”代表“太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cu”代表“see you”等。还有一些随着网络语言的快速发明和流行,难以进行归类的新形式网络语言。如“纠结ing”指“正在纠结”或“心情不好”,“KMP”代表肯德基、麦当劳等一系列青年朋友所喜欢的洋快餐。随着各种各样聊天软件的研发和广泛普及,互联网语言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的方方面面,甚至一些传统媒体也开始广泛地使用网络语言,进而对传统新闻语言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如“PK”一词最早也是源于网络语言,随着电视广播比赛型娱乐节目的风靡,“PK”这一词汇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用语,被广泛地使用到经济、民生、文化、体育地新闻报道中,各种报纸、电视、网络的新闻标题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该词。然而这些新兴的网络词汇虽然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和感染力,但其在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是不规范的,不能够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在全社会广泛使用。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出发,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都有其特殊的语境和社会情境,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因素。作为新闻传播从业者的新闻记者,不应该只注重对时代的意识追随或对某一部分新闻受众的满足,而大肆滥用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普遍推广的网络词汇。

2 新闻记者要谨慎使用方言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方言文学之所以可贵,正是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的白话不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不自然的活人,而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才是自然流露的人。”一个地方的方言承载着当地的文化,显示着一个区域的独特之处。然而,方言终究是某一特定区域的产物,如果我们过多地使用方言,必定会对普通话的推广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随着一些方言节目如湖南台“越策越开心”、重庆卫视“生活麻辣烫”等的大量推出,甚至一些动画片也被用方言翻译播出,使地方方言越来越让当地之外的人所了解和接触。这种用方言来做节目的方式固然提高了人们收听和观看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然而如果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方言,则是一种不严肃、不规范的行为。新闻记者使用方言来播报新闻,从表面上来看容易被本地受众接受并产生共鸣,然而从本质上来看,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只是暂时满足了受众的新鲜感,更多的则会对新闻信息的正常传播造成不良影响。《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明确规定,“除特殊需要之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地口音、语调等”,“不滥用文言词语”。

3 新闻记者要规范使用专业术语

因为新闻记者所要报道的内容都是最近发生的事实,那么新闻信息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新闻语言也就离不开相应的术语,如法律术语、经济术语、医学术语等。拿法律术语来说,所谓法律术语就是在法律条文中有明确规定的法律概念或法律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日常法律词汇,新闻记者在报道法制新闻时,必须用规范的法律术语来描述法律行为。

新闻记者作为有感染力、号召力的公众人物,其语言运用是否规范也会影响甚至直接作用到社会及公众语言使用。因此,规范语言,记者先行。

参考文献:

[1]端木德民.法制新闻的语言要规范[J].记者摇篮,2000,(5).

[2]杨希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J].出版视野,2005,(5).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