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类选秀节目成功的因素
2015-02-27曹陆军
曹陆军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数码媒体系)
论音乐类选秀节目成功的因素
曹陆军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数码媒体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节目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其中真人秀类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本文对现时火爆的音乐类选秀节目进行探讨,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因素。
关键词:选秀节目;创意;平民化
从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到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从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到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明星与明星的较量,草根和草根的火拼,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之热横扫各年龄段观众,吸引各个阶层受众参与互动。
1 趣味与创意吸引观众眼球
当前中国的音乐类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追捧,与这些音乐类选秀节目当中的创意元素密不可分。例如《中国好声音》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盲选”,选手上场表演时导师是背对选手的,而选手只能通过自己声音的实力来征服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明星导师。一旦导师认为这个声音是他所认同和渴望的,就会拍按其转椅上的红色按钮,而选手得到导师的转身后将有挑选一位自己喜欢的导师的权利,而导师转身那一刹那也是为收看节目的人们津津乐道的特色看点。这个创新有趣的选人方式无疑打破了以往人们脑海里那个评委看完选手表演然后打出分数的比赛模式。《中国好声音》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小组擂台PK淘汰赛制。此赛制一改之前一人一首歌的淘汰赛制,对决的两名选手在擂台上共同演绎一首导师挑选的歌曲,然后由导师和导师请来的明星嘉宾决定去留。
人们的猎奇心理往往比较倾向有新意有趣味的事物,因此,节目的创意和人们的“好奇心”碰撞在一起就会产生化学反应。
2 细节把关精良制作
一档成功的音乐类选秀节目除了需要节目制作团队内部的默契配合,更重要的是节目制作方对于细节态度以及细节问题上的处理。《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中国好歌曲》等优质的音乐类选秀节目的热播,说明现在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制作一改以往粗制滥造、得过且过的方式,借鉴国外节目制作的理念,追求细节,精打细磨。事实上观众市场的反映也有力地验证了这个道理。
就以《我是歌手》为例,一期大概是95分钟的时间,而这95分钟的画面则是来自400多个小时的素材,动用的摄像机数量高达40台。其中有15个机位是专门用来全程拍摄观众的,所以观众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逃不出摄像机的法眼。此外制作方还在每个歌手的休息房间里安装3台摄像机,要的就是把歌手在台下的表现真实地呈现给观众。这么丰富的画面素材经过专业的后期制作团队的仔细筛选,从中选出最符合《我是歌手》节目定位的画面。《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这两档热播的音乐类选秀节目无疑是节目里的法拉利,精心打磨每一个零件,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再次得到充分的证明。
3 平民化角度更具人情味
现在的音乐类型选秀节目的制作的角度不局限于舞台上的表现,选手背后的故事往往更能吸引观众,从而塑造出一个独特的选手。因此,当下的音乐类选秀节目更加偏向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进行切入,观众会对本身具有故事的人物更感兴趣,想知道他们背后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我是歌手》在节目开始时和歌手登台前都会有一段歌手本身的采访或歌手在台下或家里的练习纪实。例如《我是歌手》突围赛中,歌手曹格在镜头前讲述自己成名前的奋斗经历,甚至坦言曾经想放弃这条路。这像是告诉大家,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是需要经过挫折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这样通过一个选手背后励志的故事不仅能够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也能更加突出选手的特点,更加贴近大众。
再如《中国好声音》,我们可以发现选手在上场前都会伴随着家人和朋友跟节目主持人华少有一小段交谈,主持人华少都会像朋友交谈一样搭着选手或选手家人的肩膀与之聊谈。在选手演唱结束后,四位导师会问选手的梦想或背后的故事,为的就是要从平民角度去深入了解这个得到导师认可的选手。而过去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导师往往就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他们与选手的对话是从上而下这样的一个态度,这样就会使选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与评委产生一定的距离。然而《中国好声音》中的四位明星导师却一改这种形象,在遇到自己欣赏的渴望的选手时还会放下身段请求其加入自己的阵营,他们会为优秀的选手而互相抬杠,互相调侃,也会在听到激情的歌曲后不由自主地摆动身体,在听到充满感情的歌声后泛起泪光。例如,那英曾经在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中脱下高跟鞋,赤脚与大山女孩黄鹤一起合唱,让观众觉得明星也有真性情,也很平易近人。
参考文献:
[1]方琳.《中国好声音》媒介影响力观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2]毛艳,王可佳.音乐类选秀节目状况分析报告[J].媒体时代,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