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照现实:电视剧《虎妈猫爸》成功的立足点

2015-02-27张小雪郭晓丹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关键词:现实

张小雪郭晓丹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2.西交利物浦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关照现实:电视剧《虎妈猫爸》成功的立足点

张小雪1郭晓丹2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2.西交利物浦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虎妈猫爸》是2015年上半年受关注度颇高的一部中国大陆家庭类电视剧。它的话题、内容牢牢把握80后中产家庭的共同处境,深入关照人们在当今社会中的命运和理想。电视剧分别从教育话题,职业女性的话语权利以及当下中国的家庭理想等维度展开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虎妈猫爸;家庭剧;现实

《虎妈猫爸》是2015年上半年受关注度颇高的一部中国大陆家庭类电视剧。“任何一种产品,它赢得的消费者越多……得到的经济回馈也就越高,因此它必须诉诸大众的共同之处。[1]”《虎妈猫爸》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话题、内容牢牢把握80后中产家庭的共同处境,深入关照人们在当今社会中的命运和理想。《虎妈猫爸》牢牢地把握住自身的受众群体,将目标观众锁定于需要承担起家庭责任的成年人群。成年人的世界是盘根错节的,因而这部电视剧中充斥了最平凡的家庭伦理、人性矛盾和理念冲突,却以不平凡的,具有逻辑与层次的,带着辩证思维的开展模式,在“不容易”的成人世界里,耐心地打捞光明。

1 把握深刻写实的教育话题

对于教育的热议,可以说是将这部电视剧提上话题榜的重要推手,也是该剧中最具辩证性的精彩内容。从市场效应来看,教育观念的冲突与碰撞原本就是当代家庭直面的棘手问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愈发成为大众媒体中的流行议题,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可以引发观众群体的热议,从而扩大影视剧影响力。上个世纪80年代,卡迪夫和斯坎内尔就指出:“广播铸造了分散在各地的、完全不同的听众与国民生活的象征性中心区域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广播也在地区性以及全国性的听众当中推动了社群身份/认同的建立。[2]”现如今,电视剧起到了相似的作用,且这种联系更加广泛与深入人心。

《虎妈猫爸》以巧妙的逻辑线索表现了四种教育模式,一种是以“虎妈”“狼爸”为代表的应试教育方法;一种是以留洋归来的罗丹为代表的国际化教育模式;一种是以“猫爸”罗素为代表的无度宠爱的培养态度;最后是以留美教育专家唐琳为代表的快乐教育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影视剧在表达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隐藏的话语,例如许多青春偶像剧,标榜头脑简单、与世无争的女孩更容易得到成功男士的青睐,因而潜移默化地带有“成见”的标签。可喜的是,《虎妈猫爸》并没有特别推崇某一种教育方法,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下,电视剧中的四种教育模式是在辩证与磨合中推进的,因而这一部分的表现是深刻写实的。“虎妈”“狼爸”的教育致使孩子因感到缺爱而变得孤僻,快乐教育的方法则使孩子无法直面未来成人世界的残酷。为了辩证地铺设这两种教育观念的冲突,电视剧设置了直接辩论与戏剧剧情两种方式,将两种教育观念的合理之处与弊病都罗列了出来。《虎妈猫爸》以贴近生活、适度夸张的戏剧剧情制造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节带入感。

在整部电视剧中,编剧和导演并没有给所谓积极、正确的教育方法下一个定义,如同真切的生活一般,毕胜男与罗素的家庭也是在探索中寻找教育方式的,他们处处碰壁,每种教育的方法都会带来孩子人格、情感上的蝴蝶效应。人情感的丰富以及思维的多元,致使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集中了人性考量与问题冲突的重要议题。电视剧不仅展现了生活的真实性,同时还将生活中的论辩和思考作了一个总结,对观众来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面临同样的教育困惑的人的观点,被凝练地表达了出来,具有十足的“号召力”。总的来说,《虎妈猫爸》用夸张、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新颖的直接辩论的方式,用电视语言展开了一场有关教育的激烈对峙,对当代人的教育困惑进行了一场系统的反思,在提起“家长”观众精神头的同时,也承担起了大众传播、商业作品的社会责任,即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的“人学”责任。

2 关注职业女性的话语权利

《虎妈猫爸》这个名称看似并列短语,但“猫爸”实则是为了配合、衬托“虎妈”而存在的一个名词,所以“虎妈”是中心词,电视剧的大部分情节也是以毕胜男作为叙事推动力的。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力在发生改变,而影视剧女性意识的慢热导致它的功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拉德威曾说:“阅读爱情小说对于妇女来讲,正是妇女对身陷父权的处境的一种心照不宣的最为微弱的抵抗。这使她们能够划分出一块空间,在这里她们可以暂时放弃平日家人要求她们的无私精神。[2]”然而,当下许多观看电视剧的女性观众似乎也处于同样的境地,先前热播的《何以笙箫默》《锦绣缘》等电视剧,用唯美的笔触勾画了一个个浪漫的爱情家园,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女性的“精神伊甸园”,它们以梦的美丽外观成为很多女性生活的文化必需品,却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关

照女性生活。在这一点上,《虎妈猫爸》中的“虎妈”毕胜男的形象,则呼唤出了一个真实、完整的,伴随着泪与痛的“独立宣言”。这样的“独立宣言”超越了所谓“精神栖息的港湾”,进入了探索社会职业女性群体话语权利的层面。

毕胜男带给观众的最鲜明的印象,是在家庭和事业中都有强烈主见和掌控能力的职场女性。从职场成就来看,毕胜男不同于《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她不是搏上位的新人,而是个颇有成绩,管理着上百号职员的企业主管。相比《锦绣缘》中同样努力拼搏的荣锦绣,她的不同在于她已基本脱离了对男权的依附。从家庭地位来看,她也不同于《裸婚时代》中的童佳倩,裸婚突出女性对缺乏经济实力的男性的真诚相伴,而毕胜男的丈夫罗素在家中相对弱势。也就是说,毕胜男的“虎威”不仅体现在苛刻的教育理念上,还体现在她强势的,与男性齐平的话语权利上。然而,电视剧在不断铺展叙事的过程中,以对比的方式呈现出一个女性要获得较高话语权利必须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如,当罗素与毕胜男夫妻吵架后,电视剧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一面表现在朋友家打着电玩诉苦的罗素,另一面表现在黑暗里默默流泪为自己鼓气的毕胜男,两个不同的场景潜藏着不同的心态,这种心态中包含着个体的差异,也包含着强烈的性别差异,这组镜头将婆婆口中“十分强势野蛮”,丈夫口中“几近变态疯狂”的女强人在参与甚至决定家庭事务过程中艰难的心路历程展露无遗。

毕胜男看似拥有与男性平等,甚至超越部分男性的话语权,但在强势外表下,她需要付出更多的汗与泪。这部电视剧无疑是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进程下对女性精神困境的一个深刻写照。用克莱斯特·伊恩的话讲:“最后,总算有人谈到了我们。[2]”此处的“谈”,并非仅仅指女性话题,而是指对女性的社会处境和精神世界有了较为深入的发掘。波伏娃曾经说道:“女人注定是不道德的,因为她要是有道德就意味着她必须成为一个可以体现超人品质的人……若是让她未经许可就去思考、梦想、睡觉、渴望和呼吸,她就会背叛男性的理想。[3]”毕胜男在家中即扮演了这样一个“不道德”的角色,她试图在家中做出决策,试图让孩子、家庭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她对传统柔弱妇女界限的“僭越”使她遭致一系列麻烦,包括家人的反对、丈夫的出轨、孩子的怨恨,她在深夜落泪,唤起了无数处于这种艰难推进自身话语权的“尴尬”境遇的女性获得深刻共鸣。总的来说,电视剧全面反映了当下职业女性逐渐把握话语权利的现实,同时也深刻把握了女性在获得这种话语权利的过程中,来自内心的延宕和外界的重重阻碍,实现了在真正意义上对女性群体的关照。

3 反映当下中国的家庭理想

武汉大学的邓晓芒教授曾经在《中西方文化比较十一讲》中对中西方家庭的家庭观念做出过哲学上的区分,西方家庭的特征恰如恩格斯在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详细解读的那样,体现出强烈的个体意识和私有观念。中国的家庭则是讲求群体意识,这一点在影视剧中也有表现。部分“婆婆妈妈”的“话题剧”为了突出婆媳矛盾、婚姻危机、财产纠纷等话题,将中国家庭根深蒂固的共同理想弱化了,同时更因过分强调某一对矛盾而脱离了生活的真实性。在《虎妈猫爸》中,这种交融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家庭理想则被生动展现。

《虎妈猫爸》将重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并分化出两条清晰的叙事脉络,一条是对孩子成长的共同关注;一条是对家庭和睦的共同维护。电视剧通过适度夸张的戏剧表现手法,以社会中产阶级小家庭为单位,在塑造每个人物鲜活个性的同时,为他们赋予了适当的“阶级特性”“年龄表征”与“性别色彩”。在抚养孩子这个问题上,爷爷奶奶过度宠溺,他们一个扮演女仆,一个扮演老马,镜头从茜茜的视角望去,二位老人的动作举止十分夸张,奶奶带着蝴蝶结,爷爷弓着背,拿着酸奶,整个场面十分荒诞,而这样的荒诞恰恰显示出超乎理性的爱,相比一些电视剧中长篇累牍的对话,这样的画面恰恰是意义丰富的。这样的形象并不能精确反映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例,却对社会中的相应人群做出了较具概括性的映射。相比之下,母亲则十分严苛,毕胜男时时高喊“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事的人”的口号。而另一边,父亲罗素选择嬉皮笑脸,姑姑罗丹则不停地充当和事佬。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是同出一源的,他们夸张的举动中透露出繁衍与发展的原始渴望。在维护家庭稳定这个问题上,《虎妈猫爸》没有运用因媳妇的执着诚恳而感动婆婆,最终致使整个家庭问题得到缓解的老俗桥段,罗素因不堪忍受毕胜男的强势,摇摆在毕胜男与唐琳的情感之间,而罗母虽十分喜欢温文尔雅的唐琳,但她依然坚决反对毕胜男与罗素离婚,相比亲人之爱,她的观点更多来自维护家庭稳定的理想。虽然在华人社群中,婆媳关系始终是一种微妙的、易碎的、难以调和的关系,但对于大多数已经育有子女的家庭来说,离婚仍然不是第一选择,维护家庭关系的基本稳定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选择。《虎妈猫爸》的人文关怀恰恰体现在这里,婆婆没有那么“刁钻”,儿媳也没有那么“泼辣”或“懦弱”,她们的争吵或和好都是本着“把日子过好”展开的。

在《虎妈猫爸》中,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哈姆雷特,内心充满延宕的情绪,人与人之间又是罗生门,充满嫌隙,即便是父女之间,仍然有难言之隐,但因为共同理想的索引,致使他们殊途同归,最终在相互理解中回归到家的原点。剧中所有的家庭问题都凝结在共同理想中,使得每个人的情感变化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同时还实现了对家庭生活面貌更加真实与全面的还原。许多中式家庭则将血缘纽带扩大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联系,社会现实也远没有这么简单,这种血缘纽带虽然也会带来情感负担,但更会凝结而突显出一股家庭的生命力,电视剧将这种向上的力量辩证描述得非常到位。

参考文献:

[1]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钰,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4.

[2]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史安斌,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2005:300,162,19.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540.

猜你喜欢

现实
“剧本杀”里的现实逃脱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心性与现实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让人民的向往照进现实
梦与现实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