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5-02-27王丽萍
王丽萍
(沈阳二四二医院 辽宁沈阳 110034)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王丽萍
(沈阳二四二医院 辽宁沈阳 110034)
社会的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全社会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负面舆论同时要求我们更要遵守职业道德。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几重要方面。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为实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而努力。
职业道德 医德医风 职业纪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随之发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变革。如何加强医院的职业道德建设,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从而使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强化领导,抓好组织实施
领导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健全领导机制,是搞好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1.要建立严格的领导机制。成立职业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党组织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牵头组织协调好职业道德建设,行政领导把职业道德建设列入综合目标责任制,与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工会,共青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党政领导搞好职业道德建设。2.要建立部门责任制。首先,从医院党委到党支部、科室、层层制定方案,签订纠风责任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其次,科学管理,保证落实,实行量化考核,把有关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融入日常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之中,定期考核,并在院务会上公布,使奖惩制度落到实处。
二、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俗话说,“医者仁术,贵在医德”。但现实中却有一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化,放弃了“以病人需求为第一选择,以病人满意为第一标准”的职业宗旨,缺乏耐心、细心和同情心。缺乏刻苦钻研和创新精神,部分医务人员忽视了社会道德准则,产生了“靠山吃山”的想法以及以经济为主导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把治病救人当做对病人的施舍,把医疗服务视为获取利益的手段,滥用药、滥检查、大处方、吃回扣等现象禁而不止。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首先,要抓好政治理论教育,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武装广大医务人员的头脑,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增强遵守医德规范的自觉性。
其次,要坚持不懈的进行职业宗旨,职业准则,职业责任,职业规范,职业纪律,人生观,价值观,优良传统和抵制不正之风等教育,在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青年医务人员中,培养和树立起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观。认清医务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救死扶伤”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摒除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克服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的片面观念,杜绝收受患者钱物,乱收费和对患者态度冷淡等不良倾向。
再次,树立典型,学有榜样。榜样能够产生正面激励作用,榜样所反映的先进思想和道德情操,通过具体事迹活生生的展示在人们面前,能够从正面引导人们学习先进思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导人们的正确行为。
三、有效制约,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建立健全一整体套严格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使职业道德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通过贯彻有关条例,制定岗位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使每名职工上岗后,都能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搞好自我约束。医德医风建设重在教育,更靠制度,制度是抓好医院管理的基础,也是搞好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规范,并组织学习,做到有章可循。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通过医务人员挂牌服务、三级社会服务承诺公示、发放门诊病房患者征求意见表、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建立医德考评档案、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等一系列内外约束机制,使医务人员置身于病人和群众的监督约束之中。
四、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社会主义医德的核心内容,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行业应遵守的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中,注重从转变医务人员的观念和摆正医患关系位置上入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设立门诊导诊服务中心和院长接待日;建立绿色通道,增强应急能力和抢救成功率;开展优质护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落实医疗制度和遵循技术操作常规上下功夫,养成严格执行制度和认真履行职责的良好作风。将医疗质量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医德医风作为构成医疗质量的重要要素,其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的好坏,并能在医疗效果上体现出来,因此要把为病人治好病和服好务,作为医德医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来对待。
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因此,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尤为重要,必须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常抓不懈。
[1].《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04期,2傅建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相适应”、“相协调”、“相承接”.求是,2003,(10):32.
王丽萍;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62、12;籍贯:辽宁省沈阳市;单位:沈阳二四二医院;职称:政工师;从事医院党委纪委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