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矫治对策
2015-02-27高强
高强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甘肃白银 730700)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矫治对策
高强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甘肃白银 730700)
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让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得到更多的关注。受到家庭条件以及父母不在身边等问题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的子女经常会产生自卑与焦虑、娇惯与任性的不良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问题与人格障碍,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个人成长以及情操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小学教育阶段,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与矫治,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农村 弱势群体 心理问题 成因 矫治对策
前言:
所谓的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就是指那些农村收入水平较低,靠自己很难维持正常家庭生活的子女。这些子女的家庭生活水平往往低于最低的生活保障线,生活困难。农村弱势群体子女还包括那些缺失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跟随家庭中长辈生活的子女。因为家庭成员死亡、大病或者残疾而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以及留守儿童们。农村弱势群众子女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孩子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温暖,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阶层,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农村弱势群体就是农村中人均收入不足,无法解决家庭问题的困难户。这些家庭的子女教育一般比较落后,影响了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
1.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问题
生活困难的家庭中,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一般较低,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使得弱势群体家庭很少去接触、接受新鲜的事物,缺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家长的子女教育意识不足,一些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愿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进行投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不重视,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孩子的受教育质量。
2.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弱势群体要实现自力更生,就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难以应对激烈化的市场竞争,外出务工的难度加大,会让家庭生活的维持更加困难。许多农村弱势家庭只能从事经济收益微薄的种植业或者养殖业。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弱势群体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其对于子女的教育供给就会更困难,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变少,导致弱势群体子女产生自卑与不公平的心理失衡问题。
二、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矫治对策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怀,需要从学校得到家庭中缺失的温暖。下面,我们就来对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治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关爱弱势群体子女
每一位小学生都希望在学校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特别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上都缺少正常的自信。作为小学教师,应当学会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去观察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关心,乐于与学生进行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要利用一个小小的眼神或者细微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与关怀。教师更要乐于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进行表扬,肯定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表现,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对于弱势群体子女与其它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要进行积极解决,公平解决,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和班上的其它学生是一样的,老师不会因为他们的家庭而瞧不起他们。另外,教师要定期找这些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可以变成优秀的学生,在努力中,在提高中,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就会减弱,更加越发地信任教师。
2.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思想交流
受到家庭管理方式与管理质量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很容易产生逃学、不写作业、抵触教师等问题。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们与孩子进行语重心长地谈话,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辅导,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这是因为,在面对面的谈话中,学生很少与教师敞开心扉,很难与教师进行真实的心灵交流。既然面对面的交流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那么教师就需要思考其它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交换日记的方法与弱势群体子女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也让学生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也可以通过小纸条的传递,让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更可以利用作业本上的特殊评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教师了解了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具体的家庭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其心理问题的早日解决。
3.加强感恩教育力度
除了家庭经济问题,农村弱势子女觉得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不足,对比其它学生,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很容易愤怒与失落,严重的会导致学生自闭。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断恶化的结果不堪想象。教师要利用感恩教育是去让小学生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呵护,感受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关怀。从宏观角度来家,国家应当加强两免一补政策的有效实施,全面落实营养餐的免费发放政策,让小学生从小感受到国家对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关注。更要引导小学生学习红色历史,认识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组织亲子互动活动,让小学生与家长说说心里话,使小学生认识到家长的苦衷,感受到不同爱的形式。感恩教育的成功,会让小学生心理失衡问题得到解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发展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着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力度与质量。教育工作的发展,让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教育地位得以提升。小学教师应当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需求,利用学校的教育是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
[1].郑信军.外来民工子弟父母养育方式和班级同伴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04)
[2].蒋玉芝;吴携春.试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3].茆怡娟.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8)
[4].赵碧波,罗细梅.破解“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J].党政干部学刊. 2002(10)
[5].黄雪莹;潘卫英;陈海英.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及教育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3(02)
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研究》(课题批号:BY[2012]G1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