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5-02-27蔡国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三中浙江杭州31110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学情写作能力习作

蔡国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三中,浙江杭州 311106)

七年级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蔡国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三中,浙江杭州311106)

作文难教,也难写,笔者认为改善学生的写作,需要研究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样本,诊断学生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困难,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写作学情为着力点来进行作文教学,从而发挥作文指导有效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情习作教学

一、问题提出

教完了《春》这篇散文后,就布置写《秋》的作文,结果发现本次作文学生有内容写,以往写不到600字的学生也能字数达标,而且好的学生还能写出富有秋韵的作文来。这与以往不同的结果引起我的注意,为此进行了调查,有70%的学生认为因为有例文可仿,也知道观察方法,多角度的描写方法,所以写起来就效果好多了。这结果启发了我: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写作不同于成人,他们总体知识积累不够,认知结构不够完善,需要老师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

认知负荷理论也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活动均需消耗认知资源,若学习活动所需的资源总量超过个体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引起认知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这就是认知超载。写作学习也是一种复杂认知活动,其中包括众多认知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写作困难,很可能与高认知负荷密切相关。[1]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一两处困难点提供帮助,帮助他们降低认知负荷,使习作活动深入开展。

介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就在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通过研究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样本,诊断学生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困难,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写作学情为着力点来进行作文教学,从而发挥作文指导有效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写作学情是指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需求。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写作学情,进一步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笔者结合10月初学校第一次统一检测,对作文的得分和学生作文失分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发现满分40分的作文,班级平均分为26.6,低于同类班级2.5分,而且除4个学生分数在30分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分数集中在28-26分,从分值看班级学生写作水平基本处在同等层次。其次,作文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洞,叙述概括性的多,细腻的描写少;选材千篇一律,新颖独特的少;布局比例失调,“头重脚轻”的多,疏密相间、和谐统一的少;语言贫乏,平淡的多,生动的少。由此可见所教班级学生的叙事能力、描写水平是欠缺的,需要夯实两方面的功底。再者由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的阅读面又十分有限,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语言储备)少,很多学生存在“无米可下”“无话可写”的障碍,为此,笔者就根据习作规律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把记叙文写作为七年级作文教学重点,叙事功底的夯实和描写能力提高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中的重点,以此来解决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样的内容选择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有关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三、设计原则

1.精要原则

斯金纳认为,要达到一个难度较大的行为目的,需要连续接近法,分很小的步子强化,每次强化的难度加大,这样可以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目的。在写作教学中就可以理解为一课一得,一次训练一个写作点,通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指导,来练好作文一招一式。

2.迁移原则

认知负荷理论提出者认为,在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尤其对低水平写作者而言,写作的基本技能尚未熟练,样例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图式获得和规则自动化,可使外部认知负荷降低。所以就活用教材文本资源和学生习作样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和“范式”,通过“范式”学习,获得写作图式,并能类比迁移,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生本原则

基于学生问题开展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信息要对称,从学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以“学情”为起点,所以在课前要关注学生的写作经验和写作能力,课中要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通过评讲、修改等“学的活动”让学生运思、积淀、提升,课后关注学生的习作样本,依着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关键,再指导或训练。

4.对接原则

阅读是吸收,教材文本是资源,它有着最规范、最全面的语言范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教材对学生写作的示范作用,从教材中探寻归纳写作训练点,可使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同轨。但由于一篇课文可提取多个训练点,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筛选、提炼,使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训练点”和写作能力训练的“练点”的相互对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四、内容设计

1.教材提炼的核心训练点

七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叙事水平和描写能力为重点,所以对课文的能力指导点的梳理以这两个方面为主。七上主要训练叙事能力,结合课文《秋天的怀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散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紫藤萝瀑布》,筛选出训练点为选材独特(一人一事、一人多事),详略恰当,结构精巧(以物为线索、关键词贯穿、情感转变),以事眀理(卒章显志),并以《想起你就温暖》为题做知识点指导。七下主要为描写能力的训练,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对话特点、《秋天的怀念》母亲的动作细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心理描写、《春》的多角度写景方法、《社戏》景物烘托来训练语言、动作、心理、景物描写。

2.学生习作样本提炼的训练点。在这一年的实践中,结合学生习作样本出现的开头绕圈子,废话多、描写少,点题生硬、突兀,单纯叙述,没有细节,打不开思路等问题,着重训练行文中描写多次点题,过程分解、定点放大,多角度打开思维的时空等训练点进行指导。

3.至于学生在写作中碰到的提笔忘言、词不达意的情况,笔者主张要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化功夫,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炼字、炼句、炼段的训练。诚如王宁先生所说“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不论思想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起来。”所以笔者对语言的积累运用是与以上写作能力点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随文指导,在评讲、修改中积累语言,训练学生的词语运用、句子表达。如《想起你时就温暖》此文写作中很多学生不会表达“温暖”的感受,为此就分析学生富有表现的语句的特点,主要是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为此交给形象化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写出了“一刹那,我忘记了寒冷的瑟缩,忘记了恐惧的躲避,忘记了委屈的眼泪,世界里弥漫着温暖的橙色”,“你的眼神穿透了岁月的尘埃,如今隔着记忆看来,温暖如旧,像乌云散后的太阳般灿烂”“温和的眼神,涌起阵阵暖流,只觉得砸在胸口的雪花消融殆尽,路旁的花朵应声怒放”等句子。

五、教学流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时间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在写作过程要有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实践中提炼了这样的教学流程:预写、探究、修改、讲评、拓展。①预写:这是学生原始状态最真实的写作水平的展现,所以无须顾及表达表达的好坏。预写环节是为了引起头脑风暴,让学生找到自己问题所在。

②探究:通过对老师提供的范式进行探究,归纳提炼写作技法,学习写作的规律和经验。或者对老师呈现的学生作文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不足之处。

③修改:结合探究所得的技法,开展具体的实践训练。即对预写的内容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第二次的写作,二度写作是一种精雕细琢。

④讲评:通过作品展示,进行多角度(自我、学生、师生)的讲评,发现闪光点,指出不足点。

⑤拓展:拓展延伸,要求学生进行第三次实践训练,进一步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经验。

另外也会根据训练的内容给一张助写卡片,或唤醒语言记忆,给予语言运用的帮助,或借助写卡片,呈现写作知识,指导学生开展不出声的言语活动——运用写作知识。[3]

写作是一个曲线型、循环反复的发展过程[4],所以以上过程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弹性、动态的。比如预写环节有时是激趣导入,有时是修改作文展示。但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开展“说”“读”“写”“评”的语言运用活动是不变的主线,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供有力的指导是不变的核心。

六、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不再感到畏难,也形成了一定的写作动机,很多学生从9月底开始坚持写每日一则。

2.让作文教学回归了教学化,在实施教学时紧扣学生的学情,选取一个训练点,建构一个写作知识体系,让学生写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在课堂上开展作文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修正、自主建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作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1]朱晓斌.《写作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57

[2]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9期

[3]董蓓菲.《从知识传授到行为实践的视点转移》: 《初中语文教与学》 2014年第11期

[4]祁寿华.《欧美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学情写作能力习作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