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2015-02-27张萍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山东滨州256805
张萍(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山东滨州 256805)
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张萍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山东滨州25680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一门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及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积极的人才。课程的设立目的要求在传授这门课程时,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当前小学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内教学与社会教学结合
在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照本宣科,往往会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品德与社会科目是一种课本上的理论,与生活无多大关系,所以,对学生的内心深处无多大的影响。使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把思想境界仅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的造成了,书本教育,学而无用,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另外,由于品德与社会属于考查科目,所以在重视程度上,无论老师和学生都有所不足,久而久之这门课堂变成了一门走过程的课程,课程已经开设,但是课时数以及课堂质量也难保证。由此看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需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回归自己的现实生活,通过实践,充分体会思想品德教育的宗旨,达到课程设施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供一个民主的自主学习氛围
原有的教学模式多依据教材知识,把教材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或者详细的传授,让学生去僵化的记忆条条框框,导致教学僵化,学生学习无趣。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把僵化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形式多变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教学中来
在课程教学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扮演角色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实践中来。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实际体会,增强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将组织“二人三足跑”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课余时间组织比赛,比赛完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整理。让学生对照自己小组去分析成功小组的原因,自然的得出: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由此继续套理论得出: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作和分工的共同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学生从实践中见真知。
2.民主讨论的教学模式
讨论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的最好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发展让学生们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知识,了解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讨论的“民主”让愿意发表意见的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要学会倾听和记录。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无论正确与否,都要倾听,让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原因,老师作好记录。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分析和判定。要注意对学生意见的充分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如在教学“学会合作——对手也是朋友”时,出示美洲狮的故事(动物园内养着美洲狮,起初将它放在一处山野之地,放进鹿啊、兔啊这类小动物,不想这些狮子依然一副萎靡不振、低眉耷耳的样子。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美洲狮恢复百兽之王呼啸山林的雄风。)学生们在经过思考后,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认知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然后根据他们的意见分析原因,继而得出:生活中离不开竞争。之后我又把知识拓展,共同阅读了鲶鱼效应。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精选教学内容,让现实生活进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学习,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综合课的性质决定了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让像是生活走进课堂。
1.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
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十分纯真的。然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教材上或与老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由此而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让学生失去了对教师对教材的信心,从而严重影响以后的求学之路,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把这些疑惑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然后深入剖析这些额我问你题的实质,与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根据课程内容,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师的教学不是只把知识传授完毕了就完成了,还得让学生根据所学去体验生活,去运用所学,也就是学以致用。学生在学完教材内容之后,应该让学生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教学《新时代新变化》时,寻找家乡的变化。学生调查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寻找人民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请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或社区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选播一些宣传片,让学生感悟家乡的变化。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它是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课堂形式与众不同无论在授课的地点、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会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这些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去寻找适合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端正科学的学习态度,客观的分析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达到本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更应该端正教学的态度,积极从现实实际生活中寻找积极有益的内容,根据本校、本班的特点,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