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探究
2015-02-27王娜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王娜(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探究
王娜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二分法不利于发现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借助生态学的理念,绘制高职课程体系网络能够清晰地呈现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生成与补充关系。文章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知识、技能、应用、拓展四个方面绘制了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以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激励。
课程体系生态学艺术设计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教育生态学则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
2.课程体系的界定。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中对课程的设置主要依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如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这种“二分法”割裂了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无法清晰地呈现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容易导致课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因此有必要借助生态学的观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新的审视和梳理。
3.课程体系的生态特点。生态学视角的课程体系强调在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渗透生态学的概念,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打破单一学科或课程的限制,以生态思维解决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集成性。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应是各种课程的有机组合,其教学体系具有自洽的内在逻辑关系。开放性。生态学视野下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社会环境尤其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要对某些课程或某些知识点进行调整。还要营造开放性的精神环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之中。联系性。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生态因子总是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联系的。”高职专业教学应保证各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各种知识与能力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
二、生态学视野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生态目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生态目标指应实现从对知识、能力的追求向对个性的追求的转移。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呈现强烈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通过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推动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2.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生态内容选择。教学中,“我们把知识划分为学科、单元、课,然而学生常常不理解学科之间、学科中的事实之间的联系,或学科与生活的相互关系。”生态教育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
3.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生态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学生仅仅处于一种服从和被动地位,其主体意识和主体价值将受到严重抑制。要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生态理念,教师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介绍生态学视野下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各类广告公司、电视台、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各类媒体,企事业单位广告部、网络公司等,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与较强的设计创意能力,具有从事广告设计工作的广告创意策划知识与广告设计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广告设计制作、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品牌传播等能力,能胜任广告设计、广告营销与策划、包装设计、网站策划与设计制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要尽快改变传统课程中各种学科之间分割的状况,加强艺术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沟通,以多种审美渠道共同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2.课程设置与选择。生态学视野下的课程设置不再仅仅强调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简单的划分方法,而是从专业自身属性和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把课程分为知识、技能、应用、拓展4大类。
3.设置专业课程网络。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后,把课程体系分为知识、技能、应用、拓展四大类,每一个类别都包含若干课程,不同类别的课程相互联合、相互补充。通过若干门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对某一课程特别有兴趣,可以沿着这门课程的知识脉络进一步深入学习,由某一课程延伸到新的课程,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如喜欢版式设计课程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同时,一些课程也具有交叉融合的特点,如“广告摄影”既可作为应用类的课程也是拓展类的课程。
4.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对课程包括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讲解或者示范;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为学生释疑解惑。
5.学习成果的分享。学生会根据兴趣和自身特点形成一些小的学习团队。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学习交流与学习成果分享活动。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呈现给大家,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交流和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探讨和研究问题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奖项,对课程学习突出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1]孟虹.设计生态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研究[M].硕士论文2010
[2]谢方圆,孙承毅.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学校文化建设探究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