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2-27李颖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铁南小学吉林公主岭136100
李颖(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铁南小学,吉林公主岭 136100)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颖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铁南小学,吉林公主岭136100)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课标的实施,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不断探究各种教学方法。本文分析童话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童话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学生的审美价值、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一、对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再认识
童话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生动可爱,引人入胜。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小学生爱听、爱说、爱读、爱写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1、激起儿童的想象力,有助于审美情趣的培养
儿童充满幻想,童话充满幻想色彩,童话是小学生重要的精神食粮。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然而,不是真实的生活。其显著特点是幻想,作者通过加工创造,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创造的。儿童学习童话最主要的成分是想象,所以,童话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最有效手段。正如文学家达顿所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童话诗一般的语言,勇敢善良的人物描写,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深刻饱满的情感诱引儿童愉快的体验。优秀的童话集思想性、情感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诗情画意,意境优美,给小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儿童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感的培养与发展。
2、引领孩子步入社会,接触“真善美”
教育实践证明,童话故事向儿童间接地放映社会生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净化心灵,接触社会百态。生动形象与离奇情节的背后,引发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接触认识,人与人的关系,美与丑的分辨,正义与邪恶的起因,借助某种行为引起的后果启迪感悟,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该做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不该做的,错误的行为带来惩罚与痛苦。因此,必须引领学生学会从幻想到现实、从现象到本质地分析童话,接触认识“真善美”。
3、让儿童在愉快中学习知识
童话涵盖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些知识融化于童话作品之中,是向儿童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童话的世界,学生接触了高山、大海、森林、沙漠;熟悉了人与动物的不同生活;了解了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知道了各民族的风土民情;掌握了万物生存的方式;认识了生活中简单的人际关系,获取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例如《小马过河》告诉儿童做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实践。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的颁布,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和对美的追求。
1、童话素养的缺乏
丰富的知识不能说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它是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理论前提。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师的能力尤为重要。童话教学成效的取得以教师丰富的童话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目前,有些教师对童话的教学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技能的培训,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往往把童话当作“哄哄孩子”,导入单一简单,线索笔直,互动表演,相互欣赏,没有实现童话教学的真正内涵,导致童话教学收效甚微。
2、内容内容量大、不固定
小学语文教材编制很多童话,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然而,童话故事的选取,时常对童话故事更改,偏离了原作,使童话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利的。为低年级学生编制的童话内容量大,带来一定的压力。童话内容多,产生恐惧感,教学内容变得单一,学生不能完全接受,童话占到课文内容大部,对语文教学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3、想象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童话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然而,小学童话教学,教师不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主要任务,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童话的作用没得到发挥,不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童话教学不成功。
三、几点对策措施
1、激励朗读童话
小学生理解童话故事是有限的,但是编制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语言精练,儿童通过阅读就可以理解,没有教师知道也可以,因此,必须鼓励学生阅读,大声朗读。童话常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阅读这些句子,体会语言的美妙之处,加深印象,以后的学习中运用。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朗读,也可以自由进行朗读,分组进行,展示自我,主动融入童话之中。教师对童话中的精美语句讲述,加深印象,掌握故事内容。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的是童话的主要特色,童话教学教师一定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一份童趣,和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抛开成人的理想化现实,像儿童一样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进入孩子视野里的童话世界。
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童话中的喜怒哀乐,体验学生渴望在童话中获取的东西,满足儿童的追求自由获取知识的欲望,诱引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3、运用童话表演,创造愉快的情境
真正的童话像一种游戏,小学生表演童话,获得的是游戏的自由和快乐。轻松愉悦的环境,儿童对作品产生阅读的欲望,自然地获取知识,因此,表演童话是一种极好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空间。根据童话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决不能为为表演而表演。
[1]胡丽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09:39-41.
[3]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刘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内容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5]杜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6]张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7]刘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18:81.
[8]师雯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及对策探讨[J].成功(教育),2011,24:45.
[9]姜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10]魏明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4,22:55.
[11]宗晶.童话教学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