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兴趣教学探讨
2015-02-27王丽华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吉林德惠130300
王丽华(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吉林德惠 130300)
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兴趣教学探讨
王丽华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吉林德惠13030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英语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近年来为全面锻炼学生语言能力,英语教学内容也在发生不断变化,受语言复杂性以及学生母语文化等影响,使英语学习兴趣不断丧失,一定程度制约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此便需注重明确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引入兴趣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注意事项、兴趣教学的路径进行探析。
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教学兴趣教学
前言
不可否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都趋于完善,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拓展。但从当前英语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并未完全理解改革创新的实质,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以其中兴趣教学为典型代表,是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分析与兴趣教学的探讨对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从教学目标角度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方面。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要求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寻找学生兴趣点所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得以培养,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听说读写等技能,为语言的习得以及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综合来看,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语言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三方面,保证几方面做到相辅相成便可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从教学观念角度
教学观念是否更新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重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使自身教学理念不断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才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各方面都发生一定变化,但此时教师若沿用传统教学手段将导致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大多教师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理念层面,教学中完全以教师、教材等为主体,抑制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因此如何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成为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需考虑的重要问题[1]。
(三)从角色转变角度
新课程改革中对角色转变的阐释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该过程中的身份需完全以引导者为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以现行英语教材内容为例,其在语言使用方面便提出相关的要求,名词学习过程中,对pen、book、bell、football较多易被学生混淆的词汇,教材中都提出引入相应的试验方式,如通过模型展示要求学生利用习得的句型词汇进行对话。整个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而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的引导与组织。对于传统教学中完全围绕教师开展的教学方式,应以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取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全面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2]。
二、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兴趣点”
现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材发生极大的变化,其更注重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以教学中“numbers in English”内容为例,教材中包含许多如电话机、汽车等相关插图,其中0-10的数字号码以及车牌号中都有所体现。事实上这些插图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教师只需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引导方式,便可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并强化自身记忆,如在数字号码教学完成后,可提出“what’s your bike number?”等句型,不仅可帮助学生习得相应句型,也懂得如何将数字号码等词汇融入具体实例中。因此,教师需注重对教材内容中与学生兴趣点契合的资源进行挖掘,懂得活用教材,这样才可保证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英语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其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即使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和蔼的笑容都可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极其明显的作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适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带入课堂中,使复杂的英语词汇、语法结构在辅助实物的帮助下便于学生掌握。或者直接利用相应的游戏活动解决以往机械式的学习方法,以教学中“find the right place”为例,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要求学生开展寻宝活动,其中宝物内容可融入简单的如书本或文具等。在活动结束后要求每组学生对寻宝路线进行讲解,这样相关的如go upstair、go downstair以及the second floor等都可为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迎刃而解。
(三)以“因材施教”为理念的教学手段应用
由于初中学生本身不具备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且在知识掌握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注重做到因材施教,其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要要求。教学活动中除引入如趣味活动或利用教材资源方面外,也应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如听说读写训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可利用媒体情境掌握知识内容。另外,因材施教中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可从小组竞赛活动方面着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习达到知识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标[3]。
结论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完善我国教学体制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学校以及教师应正确认识新课改的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角色转变等方面都应满足新课改要求,同时在兴趣教学活动中需注重从教材内容中寻找学生兴趣点,通过教学手段的应用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目标。
[1]田迎玖.浅议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兴趣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9:132.
[2]叶晓燕.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海外英语,2011,02:69+76.
[3]郭雅丽.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校园英语,2015,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