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待业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2015-02-27胡乔木
胡乔木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楚雄 675000)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待业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胡乔木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楚雄 67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我国就业领域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待业大学生成了一个新的待业群体,解决待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党事关党的执政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待业大学生待业的原因,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教育中充分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争取尽早实现就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待业大学生 应用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待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待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保证党的执政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所谓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抵御和化解风险,从而保持其稳固的执政地位的一种客观状态。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实现深入改革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毕业大学生不能正常就业,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成为知识型游民,对党的执政安全、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威胁。著名学者杜亚泉认为:“知识阶级缺乏独立思想、达则与贵族同化,穷则与游民为伍,因而在文化上也有双重性。”此中所论述的知识分子特点,在今天研究待业大学生的特点时,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亨廷顿认为:“文盲的政治参与可能比有文化人的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危险性更小。有文化人的政治参与更容易像滚雪球似地扩大,对政治安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例子也是一个很好地证明,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缅甸、泰国的军人政权都曾为高校学生和无业大学毕业生的问题大伤脑筋,出现熟练工人奇缺,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过剩。因过剩而失业的待业大学生对社会安定极具威胁。正因如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待业大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疏导和社会干预,对其应激行为予以缓冲。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显然,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待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发挥稳定剂和推动剂的作用。只有努力做好待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待业大学生才会将眼光放远,从长远利益出发,勇于做普通劳动者;才会真正融入社会,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人才。这样也会减少一些待业大学生犯罪和自杀的案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王豪因就业受挫在家服“敌敌畏”自杀,还有一些大学生抢劫等等。一方面帮助待业大学生实现了就业,另一方面减少了这些社会不和谐因素,那么这个社会也就逐渐变得和谐了。
3.切实解决大学生待业问题的需要
我国待业大学生从类型上看,除一部分是因为专业、性别、制度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非自愿性待业外,大部分待业大学生还是属于自愿性待业,可以说待业大学生自身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待业的主要原因。如就业观念陈旧、择业心态不端,虚荣心和攀比心较强,就业的时候“这山望着那山高”,“互相攀比,强求平衡”,违约、“跳槽”现象频发,其中部分待业大学生“羡慕嫉妒恨”心理较强,怕别人比自己好,总希望别人承认他的选择是最好的等。
解决待业大学生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既要通过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硬件来解决,另一方面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待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源头上转变他们的就业观、择业观,才能切实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妥善解决大学生待业问题,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解决大学生待业问题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二、待业大学生待业的原因分析
1.就业观念陈旧,与社会现实要求不符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也已经进行了几十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已经发挥着基础和主导性的作用,政府统包统分的制度已基本改变,“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新模式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新机制已经逐步形成。但高等教育的“精英”理念在学生及家长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铁饭碗”、“公务员”仍然是时下学生和家长的优先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从5%到15%,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高等教育大众时代,马丁?特罗呼吁要树立新的就业观,不能以精英教育时代的传统就业观念来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待业”表明他们没找到与自己身份相适应的工作,“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仍然很难被接受,如大学生当掏粪工人、环卫工人等,对北大学子毕业卖猪肉嗤之以鼻,这些都是陈旧的就业观念,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不一致,才会出现“就业难、招工难”的现象。
2.自身能力不足,自我定位过高
社会实际工作要求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善于应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整体素质偏低,部分毕业生整体素质远远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专业面偏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所带来的深刻变化的了解。
许多大学生为接受高等教育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尤其是农村生源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所付出的代价更加高昂,出于回报与补偿的心理,不能或不愿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也不能准确地认清自己,在对自我进行定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估自己,就业期望值过高,薪金待遇要求过高,要求到大城市、沿海地区、富裕行业,追求高薪、高待遇、高层次岗位,不愿到艰苦行业、中小城市、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这种就业定位使大学毕业生滞留在大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到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
3.心理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择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大学生在求职时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择业自卑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部分大学生过低地评估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择业焦虑,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出现焦虑。出现以上两种心理,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失败。
三、待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法
心理疏导教育法指的是让教育对象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发表出来,然后再加以引导、说服,把各种不同的思想言论引向正确的方向。对待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这一正确方法,通过心理疏导的形式让待业大学生能充分表达他们对就业的想法、对社会现象的不同看法,然后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采用“堵”的办法解决问题。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自我教育的机制乃是一种人类独具的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强调自我教育,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他们自我教育水平,帮助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引导他们分析自己待业的主客观原因,使教育内化为毕业生的自觉行动,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
2.情感教育与心理咨询法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待业大学生待业后,生活窘迫,家长的不理解,同时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经常碰壁,毕业后身边缺少亲朋好友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很少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当面对压力、挫折、失意、困惑时,更容易出现失落、无助、空虚、孤独、压抑等情感反应。如果情感长期难以发泄、排解,郁积在心,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上的疾病和障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心理咨询主要是在意识层次上进行的一种教育性、指导性比较明显的活动,它不仅为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所必须,而且是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们潜能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将心理咨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待业的特殊境遇,会给待业大学生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如心理失衡、心理恐惧、心理焦虑等,这些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成为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的一大障碍。
3.典型教育与大众传媒新型载体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也称为示范教育法,指的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长久以来,榜样的力量都是是巨大的。对于待业大学生生而言,榜样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典型引导法,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诱导作用,可以激起待业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引导他们学习、对照和效仿,并内化为自己的感情和行动,进而形成良好的群体风气,是对待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大众传媒新型载体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等。首先,人才市场和社区是待业大学生寻找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最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建设人才市场文化和社区文化这些载体,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利于消除待业大学生的落后观念和意识,促进其积极就业。其次,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载体。利用大众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能最大限度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拥有长久历史却又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待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长期被忽视。待业大学生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待业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好方法。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型转换,从方法单一向方法综合型转换,从传统载体向现代载体转型,从务虚向虚实相结合转型,提高待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颖.待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13(03).
[4]康胜利,俞大军.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然性分析及实施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2(03).
[5]刘振中.就业指导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8).
胡乔木(1985-),云南玉溪人,助教,工作于楚雄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