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动且行: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的关键

2015-02-27李龙英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动画设置师生

【摘要】“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教学更有效的重要途径。且动且行是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一是师生互动,动引结合;二是生生互动,动趣有加,并结合《设置动画效果》一课的教学加以阐述。

“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更是教学有效的重要途径。实践互动首先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权威,而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其次意味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与学生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双向交流互动关系。再者通过互动,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共享智慧人生。在教学中欣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亮点;在欣赏中教学,把失误化为宝贵的资源。这样,教师才会胸襟开阔、珍视个性,学生才会思维敏捷、好学上进,师生才会习惯于“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教学才能在互动中前行。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学各要素之间多边的互动交替来推进的。且动且行,是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实践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一、师生互动,动引结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纲要》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想参与互动的欲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常常会伴随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想象力的充分活跃,灵感随之而来,收获惊喜连连。

1.讨论交流,心灵互通。教师抛出问题,此问题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或者是能抓住教学重点的问题,或者是能突出事物中矛盾的问题。师生各自交换自己的想法、意见,以达到双方之间互通的目的。如《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环节一:上课一开始为学生呈现大家熟悉又喜欢的孙悟空。孙悟空翻着跟斗来到大家面前,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你还有好的设想吗?出示任务一:探究设置动画效果的基本步骤,请为孙悟空设计动画效果。同学们边看书边尝试,马上就有了答案,争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操作步骤。学生神思飞扬,讨论热烈,在交流中学习了动画设置的要领,了解了动画效果的多样性。

2.质疑问答,激励创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如《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环节二:孙悟空来了,4只小猴也登场了。出示任务二:请你为小猴们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同学们各显神通。有让小猴蹦蹦跳跳跑起来的,有从花果山中钻出来的……王同学给小猴设置了爬树动作,笔者发现后展示了他的作品,表扬了他的创新做法。这时张同学嘀咕“爬树的样子很好笑”,我听到后立即请张同学说说自己的意见。张同学说:“小猴如果从地上一下子到树顶,那是飞上去的。要是让小猴多停顿几次,爬树的样子就好看了。”“对呀,谁有办法让小猴多停顿几次?”几位同学举手发表了自己的办法,笔者一一作了评价,并且让他们作了演示,在演示中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动画路径的设置。然后提议:“让我们一起动手帮助小猴爬上树,看谁设置的效果更切合实际?”看到学生那专注的神态,我又一次感到欣慰,因为他们学会了思考。

3.操作探究,能力提升。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行实验操作,以探究知识的本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环节三,布置任务:合理安排4只小猴出场的次序。如何调整小猴出现的顺序?学生与老师一起观察窗口中的栏目、命令,一起尝试,通过共同努力,终于找到了几种方法。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

二、生生互动,乐趣有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明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人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从中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运用信息的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教改的主要方向。笔者就小组互动合作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1.生生互动中感受乐趣。小组互动合作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组互动合作要透着“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充满乐趣的事。如《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环节二:同学们完成小猴的动画设置后,进行小组成员之间互评作业活动。全体组员参与评价,针对小猴们五花八门的动作,同学们在惊喜声中学到了他人的特色,同时也能诚恳地指出作品的缺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互评活动是平等的,同时学生都是直接参与者,所以更容易接受意见和建议,也更容易吸收他人的长处,同学们“乐”在其中。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也不是旁观者,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以促进各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效率在欢乐的氛围中提高。

2.生生互动中多元参与。这个“动”是全方位的,即动嘴、动手、动脑。就如《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环节二中“小组互评小猴的动画效果”。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由地评说,巧妙地修改,在议论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了动画设置的方法,体会了动画设置的效果。这个“动”又是多层次的,即知识、能力、情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发掘了各自的学习潜能,使课堂教学在同学们的唇枪舌剑和思维火花碰撞中高潮迭起。小组互动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既可讨论、评价,又可实践、竞赛,但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运用;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可搞形式主义,不可脱离教学实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有所得,在“动”中得到发展。

3.生生互动中建立自信。如《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环节四,拓展练习:与孙悟空一起取经的还有谁?两人一组,每人至少请出一位,并设置恰当的动画。同学们两个脑袋挤在一起,兴致勃勃地选择图片,选择动画效果。不一会儿,就有几个组完成了任务,举起了小手,争着要演示。这样的合作,就把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及时展示交流小组互动合作的成果,学生在欣赏时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每一个收获都是齐心协作的结果,从而强化了合作的理念。同时,我为了让学生对成功的喜悦体验更深,课堂巡视中发现学生有创新,就让学生当小老师;当学生面向同伴演示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是多么自豪。一次次的累加,自信由此生成。

理想的互动式信息技术课堂应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课堂。老师把制作的“孙悟空翻跟斗”展示给学生看,与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一起制作孙悟空“七十二变”,分享其中的快乐;学生演示自己的作品“小猴爬树”,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在欣赏中思索,在思索中改进、提高。在这种互动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且动且行,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能力的提升,使教学发挥最佳的效益。

猜你喜欢

动画设置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做个动画给你看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麻辣师生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