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2015-02-27方强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作业同学学生

【案例】记得去年学习“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单元时,班里的朱致远同学曾写下《写给“翱翔小组”》这样一首诗歌——

我们的“翱翔小组”

普普通通的六个人

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

没人能替代你

如果谁要离开

我心中会惆怅万分

因为我们相互需要

谁也离不开谁

请记住我们——

我们是“翱翔小组”!

一首简简单单的小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诗句,但那一句句朴实的语言,一股股真挚的情感,读来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翱翔小组”在他心中莫大的动力。那么,你知道朱致远同学的过去吗?

两年前刚接手担任501班语文课,第一天上课就认识了这个叫朱致远的男生,除了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外,上课无精打采,双手常躲在书桌里;下课喜欢恶作剧,捉弄女孩子;还有更严重的一点就是作业向来不做,做了也是稀里糊涂一片,不知所云。我知道要转变这样的一个学生绝非易事,但我又不能放弃他,怎么办?于是我决定接受挑战。

首先,我对朱致远同学进行了一番全方位的了解:他头脑灵活,动手能力也强,课外知识比较丰富,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玩。其次,也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情况:爸爸妈妈开了一家茶室,由于家长对他的教育缺失平衡,再加上部分同学对他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不满,使其有了厌学的情绪。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开始实施计划。

融入小组,感受自身价值!

那时,学校正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班也被列入其中。毫无疑问,朱致远同学也加入了合作学习小组当中,并担任了小组的卫生组长。刚开始,我注意到他在小组中的表现极不习惯:作业不做或没有完成,第二天评价表上他们小组会扣掉一分;小组群学后他也会有汇报的任务,他不得不站起来;刚想丢下手中的垃圾,但同学的一句“你是卫生组长”,他也不得不捡起来。一段时间下来,尽管还是有些不适应,但发现他有了些许的变化:作业尽量按时完成,如果有时因没有完成作业而给小组扣分了,他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有时课余走过班级,你会看到他在一边捡垃圾一边说:“叫你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去,还扔地上!”

第一次约他到办公室谈话,我只是介绍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喜好等,主要是让他对我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而对于他的学习情况,我避而不谈。第二次谈话,我是向他们小组做了一次问卷:这样的学习方式你觉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只记得他说:“方老师,在我们翱翔小组中,我虽然学习比不过他们,但我一定会管好小组卫生的,您放心吧!”听后,我为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而感到很惊喜,这个小小的“卫生组长”可能就是他在小组建设中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参与合作,体会收获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要彻底改变朱致远同学,我就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其通过参与合作,体验学习的快乐。记得一次语文课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当小组正在进行群学时,我有意走到了翱翔小组,倾听他们交流的情况。只见他们一边交流、补充,一边记录、整合。短短的一个“笑谈水浒”的故事,简简单单的“张冠李戴”和“囫囵吞枣”两个词语,他们竟然从“字面意思”找到了“文本句子”;从“伯父笑着说的话”理解到了“婉转的批评”;从“我的羞愧悔恨”体会到了“读书的方法”;还从“伯父送书”感受到了“伯父对青少年的关心”。如此交流下来,朱致远的导学稿上已记得满满的。尽管他可能说的不多,但他在倾听中收获了原本独学中没有理解的内容,收获了原本单向听老师枯燥讲解中不会领悟的内容。之后的小组汇报展示,他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课堂作业本》他难得地按时完成上交,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字迹也端正了许多。我想,这或许就是合作学习带给他的一份快乐。

小组展示,获得自信的源泉!

朱致远同学的改变除了有我的鼓励、小组的帮助,但最终是来自于他的自信,而他的自信却来自于小组展示。

现在的朱致远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真可谓活跃。在朗读展示、写话展示、评价补充等环节,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一次语文课后,我问朱致远:“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举手发言啊?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啊?”他说:“方老师,我相信我自己,哪怕不对,我试一下总可以吧!”

在小组文化展示中,将小组最重要的四个项目——组名、组徽、组训、组歌设计并参与展示,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那是不可能的,小组成员就要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出谋划策,展示一个与众不同又别具特色的小组。翱翔小组的展示,充满朝气,积极向上:一张张笑脸,一双双翅膀,飞向天空,展望未来,既表现了小组“团结协作、蓬勃向上”的组训,同时也向大家表达了“自由翱翔、个性成长”的心声。

现在的朱致远同学,已经是我们班的一位比较优秀的学生了,按时完成作业,喜欢看课外书,上课积极发言,评价有个性。

【反思】案例中,我紧紧抓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步步让朱致远同学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体会成功的快乐,拉近师生交流的距离,让学生的改变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1.当我们处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会本能地需要一种安全感、被需要感,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一种自身的价值。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坐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是小组的重要一员,不可以随意丢弃或调换,每个人的表现也将影响着小组的荣誉。这时,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一种存在的价值,无形中激发了学习的动力!这也证实了沙赫特的实验:人具有乐群性倾向,越是恐惧、不安,人们的亲和需求就愈加强烈。

2.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双向传递,是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过程,在倾听他人的同时思考自己的理解,同时对有异议的内容提出疑问,将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双向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学情决定教师的教学,关注学生自学、思考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在参与合作中体会收获的快乐,在双向互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怎样才有自信?有展示就有自信。在展示环节,学生改变了往日的面貌,打破了沉默,有的只是笑容、自信。此时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都是这样的自信、出色。他们的内心有无穷的能量,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能量源就会被激活,就会带给你平日里所看不到的精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展示,也可以评价,有肯定,也有建议,体现了“生本”理念。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才能在展示中得到了锻炼,同时在展示中也收获了自信。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获得共赢,就得合作,社会如此,学校亦如此。所以,我们也在重新构思着我们的教育,它也需要有一个合作的载体,让我们的教师在合作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学生在合作中快乐地成长。如今的课堂里呈现出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组组激情的展示,一次次积极的发言,一句句响亮的口号,让我们真正发现了学生的无限潜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只要给学生一个合作的载体,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只有六位学生的小组所发挥出来的无穷魅力。这就是所谓的“小组有限,展示无限”,让改变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猜你喜欢

作业同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生写话
作业
我想要自由
聪明的学生等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