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学科特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体现

2015-02-27杨成燕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环节语言英语

【摘要】所谓“自为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教学出发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促进智能发展。自主合作学习,作为“自为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要体现不同的学科特色。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科及学生特点,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课改之路。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首先,我们要明确英语的学科特点。我们让学生学一种语言,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这种语言,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如此。然而,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课堂上没有大量的信息输入、或输入的信息没有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就不可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通过“输入——巩固——输出”这样一条程序,先给学生大量输入语言信息,然后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内化,最后才能让学生有效地输出运用语言。如此的“输入——巩固——输出”程序,似乎一直需要教师进行操控,与我校的“自为课堂”建设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似乎背道而驰。其实不然。在英语的“输入——巩固——输出”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并不是“操控”,而是“指引”。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把这种学科特点与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指引学生自主输入、合作巩固和有效输出。

一、拓宽输入渠道,指引学生“自主输入”

与传统意义上教师“满堂灌”的输入方式不同,“自为课堂”理念下的“输入”,是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自主输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和学生自身资源要素,拓宽输入的渠道,变传统的“满堂灌”输入为学生的“自主输入”。教师的任务是,明确输入的内容,指导输入的方法,检测输入的程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输入语言信息。

1.以“导学单”为抓手,指引学生课前预习,自主输入。“导学单”作为新课改的一个抓手,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导学单,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与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准备。教师的指引,主要表现在导学单的设计上。罗楚春在《罗楚春与先学后研模式》提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明确,学生易于把握,且重点、难点突出,切忌‘高、大、全’。”因此,在设计导学单时,教师要明确预习目标,细化预习步骤,让学生明确知道预习的内容和预习的方法。指导语要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不要用“读懂”、“学会”等含糊不清的词语作为指导语。

例如,在教学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 Book 3 Unit2《Coming to school》时,在预习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学单的:

Unit 2 Coming to school (A)

一、听读三步法:

1.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point to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听录音,跟读A部分2篇,边听边指)

2.Read and point to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twice, circle the words or the sentences that you can’t read.(指着单词或句子,自读2遍,圈出还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

3.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or the sentences that you can’t read.(听录音,再跟读A部分1次,注意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

二、写出下列单词或句子的中文意思

Car taxi  bike  bus minibus  school bus

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__  _________

What can you se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can see a taxi.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仿照例句,造句,多说几句

例:I can see a car.

这样的预习要求具体明了,学生一下子就知道要学什么,该怎么学,能自主输入语言信息,预习效果自然就好。

2.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指引学生课内自学,合作输入。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上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输入语言信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的指引,主要是指明小组自学的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小组中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输入信息。

3.以“小老师教学”为契机,检测初步输入效果,促进再输入。在“组内自学”环节后,教师可设计“小老师教学”环节,让已经会读并且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学新单词和句子。这个环节,既可以检测学生在“输入”环节的前两个阶段中的自主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全班同学在小老师的领下,再一次全面、系统地输入语言。教师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指引小老师的“教”和全班学生的“学”,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设计活动任务,指引学生“合作巩固”

前面提过,英语的学习,是通过“输入——巩固——输出”这样一条程序完成的。在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后,学生并不能立刻有效输出,这中间还需要一个“巩固内化”的环节。学生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巩固内化,才能把这些信息建构成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出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后,设计多层次的活动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所学语言信息。

三、创设真实情境,指引学生“有效输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学生能否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由地运用所学语言,是检验学生语言学习有效性的标准。因此,语言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有效输出”,灵活运用。作为外语,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有效输出语言,教师要善于创造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笔者在英语教学中,通常会在大量输入、巩固内化后,设计一个任务型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活动。

例如,在教学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 Book 6 Unit3《My day》时,笔者在“有效输出”环节,设计了以下任务型活动:Introduce your own days.(根据自己的实际,描述自己的一天)活动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先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组里,拿着自己一天的活动照片,介绍自己的一天,最后选几个小组上台展示。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人人参与,运用所学语言,根据自己实际,介绍自己的一天,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地输出语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由此可见,有效输出,同样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关键看教师通过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自为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的“自为英语课堂”是英语的学科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课堂。既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学科特色,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教会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环节语言英语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语言是刀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读英语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