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良好习惯种子 采摘绚烂品德之花——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2015-02-27张吉红
张吉红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
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认知程度和行为能力大体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环境的变化,他们的认知能力、做事方法、与人交往方式就会显示出不同。在这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应运而生,分析小学生不良习惯生成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内在环境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
1.客观原因
小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包括:(1)先天遗传及生理发育的影响,父母近亲结婚、高龄生育或者受到药物及外界事物刺激影响。(2)家庭方面,父母的溺爱、迁就,家庭成员本身的恶习、家庭结构等。(3)社会方面,包括广义的社会环境,指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家庭以外的学生的朋友、邻居、社区,以及影响个体的各种社会活动等。(4)学校方面,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间接地造成或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行。
2.主观原因
小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主观原因有:(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学生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有关的道德和道德准则。(2)不能明辨是非,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为约定俗成的习惯。(3)性格上的缺陷,它将制约人的行为,导致学生身上表现出执拗、任性、骄傲、自满等消极的性格特点。(4)动机需求,信念与态度的影响还有后天的学习。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学生就会转向校外寻求刺激,信念和态度将受其影响,外部不良的环境将影响学生的行为认知,加之模仿和学习,就像人们常说的学坏容易,变好难。
二、矫正的方法和策略
1.针对盲从性要注意教师、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孩子从长相遗传到举止、眼神、动作、声音以及与人相处,对待各种事情处理的方法和态度,都将受到家长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家庭地位显赫的孩子从小将有超出普通人的优越感;家庭和谐的孩子自然待人心平气和,能与人友好相处。学校在这方面有义务向家长传授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学校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最终使不良行为习惯发生改变。教师更应该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2.结合偶发性要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功能
在学生的成长中,学生是习惯养成的主角,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取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教师要明确这一点,要有目的地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上升到主动的自我提升。以“内化”来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永久性养成。
3.对于逆反性要抓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这类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处理上要慎之又慎,一味地“说服教育”或者“校法”,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不妨尝试一些方法,如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采用多样的矫正方法,强制限制逆反行为,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灵活多样的表彰奖励等。
不同的环境和氛围将促使学生有新的认知和感受,可以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掉不良习惯,保持好习惯;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正面引导,用正确的行为掩盖并消除不良行为;对于危害较大的逆反行为必须强制限制。小学生正处在认知多动期,恰到好处的强制,效果好于迁就和延缓。学生善于模仿,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恰到好处地给予奖励,并给予相应的引导,从而让学生主动约束和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遇到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言语恰当,态度端正
学生的不良行为一旦被老师发现,老师的态度一定要明确,必须明确指出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危害,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及危害,但言语一定要得当,就这件事情论危害、谈后果,杜绝产生联想或者殃及一些相关联的人与事。
2.举止端庄,方法得当
在“不良”事件发生后,教师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要表情狰狞、恶语相加,更不能动手推搡,应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教,如果你的方法得当,会比找家长、找学校效果会更好,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能力。
3.该说的说,该瞒的瞒
小学生年龄小,说教的时候较多,但是老师的无意之举同样会让他们受到伤害,所以,还是提倡缩小他们的不足,能不在大庭广众之中谈论的不良行为,坚决不说,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4.呵护但不姑息迁就
有时候班主任会出现护“孩子”的现象,“护”无可非议,但是要适度,不能迁就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是一味地“护”,后果将不堪设想。
5.把握尺度,讲究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振动比惩罚更强烈”,所以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时宽容应该放在第一位,宽容不是不管而是讲究尺度,讲究艺术,一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和拥护,那是他(她)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人格魅力得到了认可,所以在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时,尤其是在说话过程中要注意劝导和批评的艺术。
总而言之,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学校中的影响较大,负面导向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以感情为突破口,以关心、爱心、诚心、耐心为基础,以科学的心理疏导为主要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纠正,讲究艺术。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习惯,讲究技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定能实现德育之花遍地盛开的理想境地。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一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