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熏陶充实心灵、滋养生命——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文学熏陶的策略

2015-02-27周秀静

新课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熏陶文学作品文学

周秀静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一小学)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首先是一种文化,它负载文化、传递文化,反映人类文化的基本成果。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形成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如果在这个时期大量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等,是受益终生的,这些名著会影响他们的情趣,扩大他们的心胸,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高鉴赏能力。孩子们在人生最美好的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接受人类文化精品的滋养和熏陶,这是最好的影响孩子终生的语文教育。

一、丰盈语文教学的文学意味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也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现有教材中的文章,富有文学味道的名家名篇凤毛麟角。一个学期,孩子学习的课文大约二三十篇,仅靠这二三十篇来支撑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远远不够的,而其中富有文学性的课文又少得可怜。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来丰盈教材,使之充满文学意味。由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激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课文下方常有这样的注释:“本文的作者是……选入课文时有改动。”等字样,往往引发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兴趣。如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原文是怎样的?他还写过什么作品?……各种期待在学生的脑海中盘旋。此时,老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作品,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原文,阅读他的名篇,进而阅读他的名作。如,教学《猫》时,教师可以从作家“老舍”这个名字开始介绍,包括老舍先生的爱好、生活经历、文风、作品等,孩子肯定会被深深吸引住,他们不一定能全部理解,但至少有一位大师开始在学生心里扎根了。

教学古诗时,学生在学习之前大都已经朗朗上口,在理解诗意、感受诗境的基础上,老师讲讲诗人的有关背景,孩子一定会被深深吸引。如,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可以从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说起……随着老师对李白生平的介绍,学生对古诗就有了更宽、更广、更深的体会。

2.丰满文学感觉

有些课文学完之后,应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阅读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更多的文学感觉。如,学完鲁迅的《少年闰土》,可以补充《社戏》《故乡》等内容进行阅读;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可以把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推荐给学生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日积月累”里,出现了很多选自经典名著的语句,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等,教学时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在《孟子》《论语》里面再找一些传世佳句或篇章呈现给学生,带着学生走进经典,受到经典的熏陶。

二、营造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老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经常阅读经典文学的老师,逐渐形成的文学底蕴和文学修养会呈现在他(她)日常的言行、教学、品格中,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起示范熏陶的作用。

1.发挥教师的自身魅力

俗话说“言传身教”,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营造一种“我读,你读,他也读”的阅读氛围。尤其是老师的示范阅读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当学生看到老师手上的书跟他读的书是一样的,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当我们一起读完《夏洛的网》,我问学生:“谁愿意做我的夏洛?”有读过此书的学生心领神会,因为他们明白“夏洛”意味着什么;“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当学生大声诵读《草房子》里颠倒歌时,没看过《草房子》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这种兴奋劲儿……

老师与学生共读经典,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老师按个人主观意愿为学生选择书目,使学生阅读出于“非自由”的状态。师生共读就是老师与学生创造共同的阅读密码,拥有共同的语言。只有拥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保证师生交流的通畅;只有拥有共同的密码,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才会充满欣喜,才会充满魅力,师生只有拥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使阅读文学经典的热情持续下去。

2.创设浓郁的文学气息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停留时间最长,也是最主要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对孩子进行文学熏陶,当然要营造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浓郁的文学气息。学校形成浓郁的文学气息可以借助班级的读书角、校园里的文化长廊、教室墙壁上的名人名言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

列宁曾回忆儿时所受的家庭教育:家里每天都有一个“肃静时刻”,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工作或者阅读,大人和小孩都必须遵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使孩子养成静心阅读的好习惯,家庭读书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许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看作文书,却不允许他们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认为这些东西对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绩并无直接帮助,因此家庭购置的文学作品少得可怜。殊不知,只有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才能形成浓郁的、富有文学气息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拓展阅读文学作品的空间

小学阶段老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跟文学熏陶紧密联系,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充实孩子的心灵,提高语文素养,滋养生命。有人担心,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是否太早?非也!如:郭沫若、鲁迅、钱钟书、冰心……哪一位大师不是从懵懂时就接触了并不太理解的文学作品。中国文化讲究的就是熏陶感染,讲究的就是潜移默化。

1.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在推荐好书时,老师不光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做到游刃有余。现在的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那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结合教材,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学了萧红写的《祖父的园子》,可以把《呼兰河传》介绍给学生;学了老舍写的《猫》,可以向学生推荐《养花》《骆驼祥子》等来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学习《草船借箭》,就给学生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就推荐《红楼梦》……这些选自名著的课文,更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好时机,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何乐而不为。

2.发挥阅读课的作用

结合教材,根据所学课文给学生推荐文学作品是零散的,那么阅读指导课则可以系统推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现实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要求,告诉孩子阅读是非常有趣的。然后老师再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作品,还可以利用导读课就文学作品阅读要求和阅读方法做适当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老师推荐与学生推荐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活动是很有实效的,能起到推波助澜、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一个阶段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老师应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阅读体验飞扬起来。如低中段可以开展“古诗文诵读”“美文诵读”活动;高段可以开展“阅读大王”“书香校友”“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存折”“日记漂流”等活动。当学生感到阅读有意义、有成功感时,他们就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读,再也不用家长与老师督促了。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来充实学生淳朴的心灵,希望学生成长并快乐着,快乐并收获着。经典名著伴随着他们成长,阅读为他们打下了一生发展的基础,夯实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学生在阅读了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后,语文课本上那些简短的课文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语文教育将成为与人类文化长河连接的溪流,顺着这条溪流,学生可以溯流而上,寻找语文的源头,寻找知识的源头,寻找生命的源头,而连接这源头的是阅读,因为阅读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能源。因为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文学熏陶,充实心灵,提高素养,滋养生命。

[1]李振村.给孩子的心灵以滋养[J].小学语文教师,2003(03).

[2]宗白华.美学散步[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J].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07).

猜你喜欢

熏陶文学作品文学
用艺术熏陶家风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