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监控技术

2015-02-27刘丽霞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

刘丽霞

(作者单位:新疆广电局节目传输中心6503台)

我国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监控技术

刘丽霞

(作者单位:新疆广电局节目传输中心6503台)

摘 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是国家对广播电视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广播电视立法相对滞后。目前,广播电视网络存在着非法干扰破坏等一些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从广播电视发射监控的功能、系统网络结构的设计及主要技术进行探讨研究,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发射监控

作为主要的媒体类型,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因此,做好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成为今天电视技术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广播电视发射的自动化监测、控制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特点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不仅是一项具体的专业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长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1.1 政治性强、影响大

广播电视的传播覆盖面大,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地球的各个角落。广播电视的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等的制约,只要能听、能看,就可以从广播电视中获得信息,因此受众广泛。而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国家的重要信息都是通过广播电视向全国传达的,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广播电视播出一个环节出问题,不良影响会涉及全地区、全省乃至全国。

1.2 实时运作、不可挽回

这个特点是针对直播节目而言。由于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直播节目对受众最具吸引力,因此,直播成了各个电视电台竞争的法宝。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访谈节目、大型晚会以及互动节目等都以实时直播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听众)。这些节目的现场与播出同步,画面不可逆转,不能临时删减,往往瞬间的差错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1.3 环节多、设备多、环境复杂,可能发生的问题多

2 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根据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可以采用基于PLC、局域网结构的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现代化测试技术、多媒体技术,对调频、电视、微波设备进行遥测、遥信和遥控;远程管理局域网由山下基地的远程计算机组成,用于实现对山上监控系统的访问与控制,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式结构,共4层:数据采集层、前置处理层、应用层和集成通信层。

2.1.1 数据采集层

该层由分散的现场控制机和现场设备组成,现场控制机负责对现场设备完成实时数据的采集。并且,可进行本地发射机的开、关和倒机等操作。数据采集层还具备与前置处理层的通信接口。

2.1.2 前置处理层

该层由前置机的数据处理、上下通信、系统对时、菜单等模块组成。前置处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现场控制机进行巡检,汇集实时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送到应用层各功能模块。

2.1.3 应用层

该层由系统的各应用功能模块组成,包括值班员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管理与打印工作站等。由于应用层内采用局域网方式联结各功能模块,因此,应用层功能模块的扩展是很方便的。

接下来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如果不对学生的阅读提要求,不给予方向性的指导,文献阅读必然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1.4 集成通信层

该层由服务器和远程管理局域网组成。远地计算机通过服务器和电话网(或数字微波),采用WEB服务器和浏览器方式远程访问微机监控系统。同时,通过防火墙来保护本微机监控系统免受伤害。

2.2 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2.2.1 现场控制机采用PLC、现场网、控制网等多级计算机网络互联的结构,这种监控系统的运行较为稳定可靠,同时也应用了TCP/IP国际上流行的网络协议标准,使用分层结构,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2.2.2 该系统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等功能,值班软件直观形象、反映情况真实准确;具备先进的组态软件,用户有充分的自由,监控系统实时性强。另外还具备WEB服务器,远程管理局域网可与监控系统联网,共享实时数据。

3 微机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高频干扰主要从3个途径窜入计算机系统:一是来自空间的电磁波的辐射对主控机和前端机的干扰;二是干扰信号从接地线窜入计算机系统;三是干扰信号从取样信号传输线窜入计算机系统。对于第一种干扰,我们对主控机建立了专门的计算机屏蔽室;对于后两种干扰,则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掌握正确的接地原则

在发射机的高频接地中,虽然每部发射机的各部分均用宽紫铜带连接下地,但工作在高频时,地线的电感则不可忽略,地线的阻抗会变得很高,在一段地线的两点之间干扰电压会有数伏,甚至达到数十伏,而取样信号通常只有几伏,若受到干扰,监控系统根本无法工作。因此,正确的接地才能避免因接地引起的高频干扰。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寄生电感影响不大,因而常采用一点接地,以减少地线造成的地环路。

高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寄生电感及分布电容将造成各接地线间的祸合,影响比较突出,故一般采用多点入地。

3.2 采用平衡方式传送信号

传感器输出与前端机的输入之间采用平衡双绞线传输,前端机的输入电路再将平衡信号转换成计算机需要的不平衡信号,这样做使信号传送过程中干扰信号在平衡传输线上差模值最小,平衡双绞线对干扰信号起了同相位抵消的作用。而且,每一点使用一对二芯屏蔽双绞线,屏蔽层和发射机房的高频接地系统连接,这样既对高频电磁波屏蔽,各取样点之间也不会相互感应窜扰,查找问题和排除故障也比较方便。

安全播出是无线传输发射的永恒主题。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发射要靠过硬的专业技术,要靠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更要靠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来实现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的播出,更好地为广大电视观众服务。总之,计算机在广播电视发射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不但要发挥其特长优势,还要做好抗干扰的技术工作,保证计算机能对广播电视的发射进行准确的监控。

参考文献:

[1]李西亮.浅谈县级电台安全播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81-282.

[2]武成梅.试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03-104.

[3]徐孟侠.关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的学习笔记[J].电视技术,2004,(5).

猜你喜欢

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
探讨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基于矩阵LU分解的并行处理
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