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发展的困境

2015-02-27韩文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媒体化听众广播

韩文婷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简论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发展的困境

韩文婷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随着通讯和网络的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播日渐“窄播化”,听众收听习惯的不断变化使传统广播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是广播媒体的一大课题。

1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发展概况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在为传统广播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又在与广播的融合中改变和重塑了广播的存在方式,为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广播在与新媒体的融合方面显现出许多新的动向: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个人网络的多样和成熟;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收听方式日渐老龄化,年轻用户普遍倾向于使用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方式来收听广播;新媒体环境要求广播从业者具备全媒体能力,广播在寻求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4G已经成为电信业的热点,它所代表的不单是一种新开发而来的通讯技术,而且还将带来新的移动通信环境、移动设备终端、信息服务大环境的新境况。4G对传统广播不仅是在网络和终端层面,还在于整个的应用服务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4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大环境对传统广播媒体发展的影响,这是新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交汇博弈之后的进一步深化。

2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发展的困境

新媒体技术的激烈竞争,使媒介融合成为广播寻求突破发展瓶颈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既有在台网互动、一体化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又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网络广播市场的逐步形成。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用户开始尝试选择收听网络电台,这使得网络电台的数量和发展空间激增。虽然我国的传统广播媒体在实现广播数字化方面克服了许多弱点,改变了传播方式,也扩大了传播范围,但是网络广播在技术、资金和经验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然而,新媒体化和全媒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应该成为广播媒体在探讨未来发展问题时统一的宏观战略。

2.1 “听众”到“用户”的转变——来自新媒体的强势冲击

媒介融合的重要结果就是将细分的“读者、听众、观众、网友”被“用户”这一概念所取代,未来的广播多媒体“用户”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被动的听众。对于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听众”一词本身就具有被动性。在收听习惯发生颠覆式改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的思维模式应与时俱进,将原本“传播信息给听众”的思维转变成“服务用户”的思维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传统广播要想取得成功应尝试站在听众的角度把听众视为用户,根据用户的特点来调整传播策略,设计和策划更多贴合用户需求的广播节目,实现广播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移动收听需求也日益旺盛。以北京广播网和北京广播在线App为例,其针对的是使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各年龄段用户。这类用户不仅在收听和使用习惯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对广播电台节目所涵盖的领域及内容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同一款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已不再适用于各年龄段和各阶层的用户。传统广播需要在掌握用户个人情况及其收听使用习惯的基础上不断细分和完善,设计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广播产品,并在此道路上努力培养新的用户群体,这样才能实现传统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2.2 创新形式受到约束——制度陈旧和人才匮乏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媒体发展出现瓶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创新形式的约束,制度陈旧和人才的匮乏导致传统广播迈不开步子。广播媒体可以在传统音频业务的基础上,制作一些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模式的且兼具传统广播特色与权威的视频类节目。广播可视化就是利用视频手段将广播内容进行“可视化”的一种处理方式。部分广播频率听众日益减少、发展遇到瓶颈需要我们对广播节目的不断创新,更新陈旧的制度,强化品牌建设与推广,推出品牌广播栏目,努力将声音品牌做精做强,共同提高传统广播的新媒体化程度。

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是竞争的关键因素。说到底,媒体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新媒体环境中的广播发展呼唤全媒体传媒人才的参与和加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将不再是要求全才,要为全媒体化的传媒集团提供多种服务。只有掌握全媒体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发展需求。

2.3 品牌影响力日渐式微——营销能力整合不足

微博名人堂媒体影响力排行榜2013 年12月11日数据(影响力由活跃度、传播力、覆盖度三大指标构成,而非单纯粉丝数量)显示,中国之声名列第25位,环球资讯广播名列第56位,经济之声名列第71位,这三家微博是百强中仅有的广播媒体微博。作为三大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品牌,这个成绩不容乐观。可见传统广播媒体在加入“微博大战”的过程中缺乏营销整合能力,是盲目跟风、定位不准导致后劲不足的典型体现。

2.4 新媒体融合形式呆板——忽视对大数据的利用

海量存储是网络最大的一个特性。分类整理海量信息,进行数据库存储是将来网络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与此同时,对大数据的利用势必会成为广播新媒体化的道路。互联网行业带给各行各业最直接的红利就是大数据的累积与发掘,然而传统媒体不了解互联网正是从迅速掌握大数据开始脱节的。广播行业多年来从未间断地进行受众调查、分析、互动,离开了电话、信件、抽样的模式,却忽然发现自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越发遥远了。传统广播也曾非常看重新浪微电台应用,其运营平台手里掌握着大量用户使用时间、人群分析、行为喜好、

消费习惯、品牌忠诚度等数据,但业内普遍关注的是电台排名、粉丝人数、博文转发等表象数据,并没有和互联网企业一起深挖在线广播的用户特征,是广播发展战术上十分遗憾的表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了传统广播机构直接从最擅长的关系网入手,重新构架全新媒体场景,打造语言体系的通路,可现行的广播媒体却没有充分利用。

广播在新媒体化的进程中建立自己的音视频资料库大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会”期间视频节目推出的《代表一分钟》《委员一分钟》栏目,为两千多名“两会”代表、委员建立专门的视频数据库,采访上会的代表、委员,把他们带来的提案、议案整理归纳,让网民第一时间知道代表委员们所反映的和关心的内容,为中央台建立起一个代表、委员的视频数据库。新媒体时代下缺失对媒介市场的调查和受众情况的研究,是广播媒体新媒体化的大忌。这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受众信息的数据库,做到科学定位,有据可依,才能实现新媒体化的成功运作。

2.5 社交化转型路径狭窄——探索尝试力度不够

微电台尽管以微博为平台进行播出与互动,但说到底仍然脱离不了广播的内核。目前,微电台的受众群体仍然尚未形成气候,微电台的节目内容虽然较为多样化,但在贴近性上仍有待提高。未来广播利用微信与听众互动的潜力较大。微信与广播的融合,既有手机短信、微博互动的优势,又发挥了广播以声音打动人的特点。但是微信语音互动易受环境影响,音频质量还有待提高。另外,传统广播媒体的区域化、本地化特点非常突出,当地老百姓喜爱的主持人和热门节目,以及拥有良好口碑的频率品牌都是广播媒体的核心价值。这些应当在传统媒体新媒体革新中保留下来甚至要不断加强,不能一味贴近移动互联和新媒体时代而放弃或弱化自身的优势资源。

3 结语

在新老媒体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传统媒体中所建立起的新媒体部门与主体业务部门无法自然实现匹配发展的问题,最终拉不动大船的新媒体小船只剩下了疲惫与搁浅,成为徒有形式的“新媒体中心”。广播是社交媒体的原始形态,面对已经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需要载体去学习、掌握、研究、发展用户的选择、价值、需求和趋势,才有可能具有直入用户生活领域的机会,打造圈子。功能突出、特色分明、需要与用户共同完成软件选择的移动设备更有开发空间和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广播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之一,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跨平台综合系统,借力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工具相结合,弥补自身缺陷和作为传统媒体的不足,更新守旧、固步自封的思维,积极走媒介融合与互动之路,走上跨越式新媒体发展之路,才能挖掘出自身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韩文婷(1988-),女,山东烟台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史。

猜你喜欢

媒体化听众广播
平台媒体化与媒体平台化建设的研究——由《新媒体广告》课程改革引发的战略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黄龙戏的媒体化传播策略研究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析利用媒体影响强化高校后勤管理建设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