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英语选修课教学研究
2015-02-27曹雪丰
◆曹雪丰
建筑类英语选修课教学研究
◆曹雪丰
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其国际性一面正逐步展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正在或准备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筑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意味着对于英语能力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广度和深度明显超出了当前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本文以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为理论依据,以当前建筑类英语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为视角,探索建筑类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建筑;英语;选修课
对国民生产总值有重大影响的前15个行业中,建筑业从业人员仅次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增加,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同时,建筑业 “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与设计咨询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比如,作为建筑强省,2014年江苏省建筑企业总产值达24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居全国第1位。建筑业已成为江苏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源泉,累计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建筑业 “走出去”战略主要可表现为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由此建筑市场逐步趋向规范化、国际化。对于建筑类高职英语,这意味着在教学上必须迅速地、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建筑市场的国际化需求,以提高建设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其中,建筑类英语选修课作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扮演一定角色。然而到目前为止,高职学校对建筑专业英语选修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待研究。
一、建筑类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英语选修课的定位不充分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英语人才的要求,2007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文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建筑类专业英语除了考取文凭之外,主要实际用途有:阅读外文文献资料和与外国工程方交流,它对应于:①文献资料方面,国内主要见到的外文资料,包括标准规范、研究论文、合同文本等,绝大多数资料是英文的;②从国外交流来看,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机会,即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建设工程、外国设计咨询机构在中国的项目和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机会无论是欧美、东南亚还是中东地区,主要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上述内容已经明确了英语在建筑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往往更多地考虑成本而忽视发展战略,更在乎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愿意在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培养方面花大本钱。
这样的思想也影响到建筑类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提出建筑类英语的课程设置,但是在课堂层面上具体的目标则模糊不清。这个问题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建筑类英语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或思想上不统一,这导致英语选修课的选中率较低。一方面,是由于课程偏向工具性、应用性、概论式,加之入门类课程较多;另一方面,是专业英语类课程特色不突出,无法调动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浓厚兴趣。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和对外拓展,建筑类英语教学的不足愈发突出。健全、强化建筑类高职英语教学,并通过多元性的、贴合实践的辅修修课的来完善英语教学任务,是必由之路。
2.建筑类专业教学和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异性问题
随着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上强调学生实训的地位。从职业能力要求出发,重视建筑技能的培养,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整合相关建筑内容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实行一体化教学,授课地点放在实训场地,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时进行,边学边用,学了就用。而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虽然英语教师积极地探求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共同参与发、讨论法、小组示范法以及角色扮演,但是这种语言的学习模式截然不同于专业的学习。因此,学生在习惯了建筑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就不容易接受传统的英语教学。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对于英语有一定的排斥。
两种课程教学方法的差别也导致了或反映出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沟通的情况。在建筑类英语教学上,专业老师按照建筑教学方式开展上课,而英语教师则执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而基于就业的原因,学生往往不知不觉地倾向于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建筑类专业教学和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异实际上往往导致英语教学被排挤和忽视。
3.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性
以往的选修课教学评价往往只重视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评价过程中只重视老师的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只重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文化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这种英语学习评价体系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同时,考核的标准比较模糊,缺少统一的、科学的评定依据。英语选修课成绩的评定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这种方法只是按一定的比例把平时和期末两方面结合考虑。加上学生的平时成绩基本是以提问和出勤率为主,此类方法难以辨别学习状态,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语言的学习;而且建筑专业重视实践、强调动手能力的特点难以体现。
二、建筑类高职英语选修课设置的理论依据
1.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第10条)提出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初中后五年制和主要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2.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 “校中厂”“厂中校”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第10条要求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 “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
3.课程体系创新思路——岗位导向课程模块
岗位导向课程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必需的知识技能为课程内容。每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有相应的操作流程,需要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岗位导向课程以某一岗位工作任务和相关的操作流程、知识、技能为教学内容。通过岗位导向课程的学习,学生就可掌握实践工作中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它以岗位工作流程为课程编排顺序。
建筑类高职英语选修课开展岗位导向课程模块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建筑类专业方向拓展始终以“英语沟通”能力为核心技能;其次,建筑类专业方向所对应岗位群是否必需的“英语沟通”能力决定专业方向拓展的可行性;最后,实现方向培养目标的措施——岗位导向课程模块。
三、建筑类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探索
1.加快建筑类英语教学的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和保证。高职英语类专业教学的指导原则是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使学生具有运用英语进行涉外实际工作的能力。高职英语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虽说英语类专业实训室的数量和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增设了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但还是不能更好地融入建筑行业领域。因为英语是为建筑业服务的,只有做好实验、实训和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才能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开发建筑类英语的校本教材
阅读选修课的传统做法往往是要么忽略学生对语言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要么就是由教师进行灌输。前一种情况,学生的阅读是在无明确目的、无背景知识及心理准备下进行,很难对阅读材料达到深层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运用在建筑专业上,就变成为读文章而读,没有实际意义。后一种情况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读前准备是学习建筑类专业英语的重要步骤。教师对有关的背景知识介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或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或是布置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建筑类专业字典,像土木工程英语词典、施工建筑专业英语词典、房地产实用词典、土木工程常用术语英语翻译及名词解释等。在选择具体教材时,以《建筑专业英语学习教程》一书为例,这本教材共三部分组成,Part One: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Part Two:Traditional Chinese Buildings and Gardens,Part Three:Cases。各校可根据学生专业设计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挑选具体章节,组织和制定各专业的校本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英语作为语言的特点,体现阅读教学交际化的目的。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有效地使学生阅读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让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交流相互交叉进行,从而使阅读选修课既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效果,又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
3.推行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让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主动的学生个体转变成活跃的团队,达到生生互动的结果。如“建筑施工技术”,可设置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六个项目,再由学生自主选取其中若干小项目,分别完成各小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要用英语进行。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指定项目组长,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项目指导书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合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任务驱动法是教学过程中设置具体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包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以学生为主体,模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任务驱动法中,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首先提出一项总任务,明确知识点,把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把知识点巧妙地设计到子任务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模仿练习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
4.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体系
传统的英语考核方式重点在于考试成绩的高低,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体系,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每次学习任务都应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
职业能力是在专业或模拟实践中训练出来的,建筑类课程改革取消了 “闭卷”的理论考核手段,采用动手能力与 “开卷”理论考试作为评价工具,学生可以参阅参考资料。能够锻炼学生的资料查询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另外,课业是能够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能力操作方能完成的训练课题和项目。通过这几方面的结合,课程评价方式具有 “过程评价”“量化评价”和 “多元主体评价”的特点。
建筑类英语选修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高职学校的重视,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就英语选修课在教学中遇到的课程定位,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面的问题,高职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探讨,最终提出了适合专业英语教学的尝试。通过这种尝试的模式,一方面选修课程设立为实现英语学习不断线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另一方面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能得到极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这种实践既有助于满足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加强教学管理,又有助于缓解师资力量所面临的压力;同时多元的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靠信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成长。
[1]蔡蔚,张文霞.以人为本: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2004,(1):86-89+94.
[2]陈红荣.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9-221.
[3]邓小红,杨朝燕.英语专业视听说课课堂活动模式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08-111.
[4]胡琰.高职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2009,(7):46-48+50.
[5]沈燕琼.基于校园网的英语选修课教学环境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76-177.
[6]宋永燕.高等院校开设英语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7):134-136.
[7]许芸芸,孙兆英,孟庆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9-61.
(编辑:郝 婵)
曹雪丰,男,硕士,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育。
G712
A
1671-0568(2015)32-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