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反思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2015-02-27

新课程研究 2015年32期
关键词:心灵专家教师

◇本刊特约评论员 余 瑶

教学反思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本刊特约评论员 余 瑶

教学是一场心灵的对话。雅斯贝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其实,教学也是如此。真正的教学是唤醒学生灵魂的教学。而教学要想走进学生心灵,需要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使教师 “超越实证材料与方法,使思想的自由度、探索性与创造程度得到拓展与提升,从而谋求和品味到理性沉思所带来的幸福”,也可使教师认识自我,透视自我的思想境界、心灵历程、理论体系和教学策略,使自己灵魂从孤独中走出来;还可深入学生内心,倾听学生声音,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只有反思,教学才有可能成为编织生机勃勃的网络乐事。然而目前,许多教师恐惧甚至害怕撰写教学反思,导致反思流于形式。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撰写教学反思呢?

首先,教师要理解教学反思的积极意义。教学反思是为了促进自我更好地成长,而不是应付检查。通过反思,教师不仅可以了解自我心声,回忆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困境,解读学生表现,总结教学规律;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教育本质上是 “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因此,教学需要教师保持慢的教育心态。在撰写教学反思时,教师要不急不躁,不对学生 “分门别类”,要将学生看作有待发展的个体,全面、公正、客观地分析学生。

其次,学校要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反思。以往学校都是通过检查督促教师完成教学反思,造成了有些教师被动地反思。其实,反思应尊重教师意愿。只有具有反思热情、享受反思过程、对教学有质疑态度和研究精神的教师,其反思才有效果。反之,若教师没有反思意愿,无论外界如何检查,教师只是疲于应付,反思效果值得商榷。因此,学校不应只制订详细的督促方案,而应尽可能创设条件,提高教师的反思认知能力和自觉性。另外,许多教师刚从教时有反思热情,然而由于经验有限,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思。因此,学校有必要邀请教育专家进行指导。专家指导应改变传统的专家讲、教师听的模式,而应在教学实际情境、座谈交流中予以指导,指导方式亦可多样化,即可通过互联网、电话等与教师交流。

再次,教学反思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专家共同完成。以往反思通常由教师个人完成。然而,教师也生活在一定群体中,需要群体意见。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是反思主体。教师既在共同体中表明自己的教学成就和困惑,还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更多地倾听学生、家长和专家的意见。家长可通过多种形式向教师反馈孩子的情况。学校可与大学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定期组织研讨会,鼓励师范生、专家等参与研讨。

最后,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互动的教学反思。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反思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纸笔,微博、博客、微信、QQ等都可以作为反思形式。纸笔反思虽然可以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但也有局限:教师难以与他人沟通,寻求帮助。而博客和微信可以使教师拥有许多 “知己”,当教师诉说困惑时,大家共同帮忙解决,教师也可将反思整理成文,供更多教师阅读。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是教师与自我、与学生、与同事之间心灵的对话。首先是自我对话。反思自己是谁、为何做教师,做教师自身优缺点等。只有先认识自己,才有可能更好地认识所教学科和学生。其次,要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对话时,要俯下身来,尊重和信任学生。当学生在叙述自己的故事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教师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学生。再次,要多与同事对话。教学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教师从个人化的框架中跳出来,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与同事对话时,教师要保持真诚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心灵专家教师
致谢审稿专家
最美教师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