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浅谈使用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心得体会
2015-02-27王鹏
王 鹏
(江苏省镇江市江南学校,镇江 212003)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浅谈使用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心得体会
王 鹏
(江苏省镇江市江南学校,镇江 212003)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主要讲述的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历时14年的跨度,详尽地描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如何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以及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的历史事实.面对着强敌入侵,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展现出了不畏强暴、誓死保卫国家的大无畏民族精神.教材将本单元分为四课,即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内容安排前后衔接紧密,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各阶层为了民族解放和自由幸福,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教材中问题的设置合理,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也教育了今天的学生,不要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要忘记那些英勇捐躯的先烈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历史功勋.
通过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课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接下来我对此进行逐一分析.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材内容揭露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阴谋,由此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信息,日本侵略者这样做,不仅说明了它的卑鄙无耻,同时也是它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的东北地区的开始.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教材叙述的同时展示了蒋介石致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的密电,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东北会迅速沦陷,是因为蒋介石实行的不抵抗政策所致.面对家园被毁,东北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由此拉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接着,教材介绍了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各阶层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一大批知识分子用他们的方式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洪流中.音乐家聂耳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在当年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加入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教材中“说一说:你唱《义勇军进行曲》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华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而英勇抗战.关于“西安事变”的介绍,教材不但介绍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和经过,更强调了在中共中央的主导下,最终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学生通过讨论教材中的“想一想: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释放蒋介石?”,能够得出中共中央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一切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全民族抗战,针对当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此后,教材顺利地过渡到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教材详细描述了事变的经过.教材指出,和“九一八事变”一样,“卢沟桥事变”同样是日本侵略者为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制造的一个阴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教材用大篇幅的阅读材料充分地肯定了国民革命军将士英勇抗敌的行为,并设置了“想一想:佟麟阁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问题,在肯定佟麟阁抗战精神的同时,实际上把本课和前一课的知识进行了联结,因为抗战是全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进行的,国共两党同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而战,这是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教材中还介绍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对于这一内容,教材通过翔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特别是侵华战争中日本亲历者的报道来还原历史,让学生在感到震惊的同时,再次感受到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出路.教材及时地推出了“共赴国难”的板块,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敌、共赴国难的壮举,从而顺利过渡到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19课的课题直接揭示了在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全民族各个阶层同仇敌忾,共同为抗击日本法西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新的长城.教材选取了三个最典型的事例,由国民党指挥的“血战台儿庄”、共产党指挥的“百团大战”、其他各阶层民众用他们的方式支援抗战的“众志成城”.由此再次证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教材指出,由于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面对强敌入侵,为了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同时也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教材列出的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通过翔实的数据展现给学生,以及课文中关于知识分子积极支援抗战等阅读材料的呈现,既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抗战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他们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英勇的中国人民.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进入本单元最后一课,即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第20课中,教材首先介绍了中共七大的有关内容,为过渡到下一个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埋下了伏笔.本课内容的最后一句点明了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有两个意义,即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对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内容,教材首先介绍了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次通过纪实的形式介绍了日本侵略者向盟国和中国投降以及台湾光复的有关情况.最后,教材着重强调了抗战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通过对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所进行的教材分析,从中感悟到该教材的特点和特色.
一是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前后的联系和衔接,在内容上层层递进,首尾呼应.这样的编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是教材在材料的选择上非常严谨,尽量选用历史档案等第一手的资料,能够很好地还原历史.
三是通过精选符合本课内容、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呈献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是课文内容精练,用词造句言简意赅,很多地方都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既训练了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又避免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是精选的少量有价值的讨论题,有利于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培养总结归纳、去伪存真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是教材在涉及重要的历史观点等方面始终弘扬主旋律,避免了传授给学生错误的历史观.
通过这十几年来使用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我充分地感受到,北师大版教材的确是一本凝聚了很多专家学者心血的优秀教材,教师可以轻松地按照教材给出的主线讲述清楚各种历史史实,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中充分的历史素材获得很好的自学空间.而及时有效的思维拓展训练,则更是实现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