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原始宗教教育看近现代教育的雏形

2015-02-27黄晓雅

关键词:雏形氏族崇拜

黄晓雅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517)

从中国原始宗教教育看近现代教育的雏形

黄晓雅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517)

中国的氏族公社时期,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大约5万年前--5千年前)和父系氏族公社(大约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两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宗教教育活动已比较明显的体现了原始社会教育多方面的情况。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山头人、东北的鄂伦春人、海南岛的黎族人,在解放前还过着类似原始社会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劳动中,可以得一些有关宗教教育方面的资料。有利于窥探教育的雏形,对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并指向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 宗教教育 教育形式 雏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雏形”一词的定义为:未定型前的形式。因此,“教育雏形”:应定义为:教育未定型前的形式。而中国原始社会的宗教教育便可看作是教育未定型前的形式。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宗教教育已初见近现代教育的内容、思想、形式等,包括思想教育、生活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等多方面。近现代欧美教育课程体系之所以能成功适应于中国的学校,并发挥其强大的生命力,也是由于符合了中国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是中西方教育结合的产物。因此,探求原始宗教教育能更好的理解教育的发展趋势、理解现代教育形式的历史根源。

原始宗教的出现和繁荣是人类思维发展和精神生活丰富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能力提高的表现。根据原始氏族时期教育产生的史实应该认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原始宗活动在氏族公社时期极为普遍。这类活动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和祖先崇拜、巫术占卜等多种形式,都含有不同形式的教育。符合了教育起源的两个基本性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的发展的需要。

一、“自然崇拜”中的教育雏形

“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应自然现象、季节更换等等的庆祝活动。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①然而,人类并不是崇拜一切自然现象,而是崇拜某些对人类最有影响的自然力。比较流行的自然崇拜对象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石土地、禽兽草木。不难看出,原始社会人类的自然崇拜是有选择性的,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一)从“日月星辰的崇拜”中来看

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对天体运行规律的基本认识。人类初步总结了:季节变化、昼夜更替、天气冷暖、流星特点等基本生活规律。通过宗教祭祀、口耳相传、图腾雕刻、禁忌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成员传授相关知识。体现了广义上的生活教育。例如:太阳神在鄂伦春族、赫哲族和纳西族中占有突出地位。这种广义上的教育对于今天社会生活仍然有极大的影响,体现了生活教育的普遍性、传承性、历史发展性的特点。

(二)从“风雨雷电、水火土木的崇拜”来看

风雨雷电、水火土木的崇拜作为自然崇拜的内容之一,体现了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对环境做出的初步认识。通过巫术活动掌握风向、风力、雷雨、闪电以及取火的基本生活常识。如:火葬即是对火的一种崇拜,一方面体现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宗教思想;另一方面又是掌握知识的一种途径,通过家庭教育传授给年轻一代。其作为家庭教育的雏形,有着传承性、生活性、科学性的特点。

(三)从“山石土地的崇拜”来看

对山石土地的崇拜,则是与劳动教育分不开的。苏联教育研究者的“劳动起源说”便是认为教育最早在劳动中产生。由于土地为万物的负载者,采集、渔猎依赖于土地、耕作、畜牧也需要土地、日常生活更是与土地密不可分。因此,原始社会人将土地尊为“地母”,这种叫法一直延续至今。人们通过宗教祭祀活动,向社会成员传达自然神圣不可侵犯;通过劳动生产教育传授农作物生产的相关知识。把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成为近现代劳动教育的雏形。

(四)从“禽兽草木的崇拜”来看

对禽兽草木的崇拜,充分表达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例如:灵物崇拜是对某些物品的崇拜,相信这些灵物具有增强抵抗敌人,战胜邪恶力量的能力,增强社会成员坚强勇敢的意志以及保护家园的强烈意识。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逐渐演变为一种爱国精神的教育。中国古文明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爱国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这也始终是铸成华夏子孙不朽灵魂的精髓。

二、“图腾崇拜”中的教育雏形

图腾一词,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表示氏族的徽号和标志。图腾信仰是相信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认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这种动物或植物就是他们的图腾,是他们的保护神。图腾信仰曾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过,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意识,对当时教育有深远影响,在绘画、舞蹈、雕刻、建筑上打上了图腾的烙印。

(一)从道德教育来看

图腾作为氏族的保护神,增强了族群认同感,是联结氏族成员的精神支柱,决定了氏族成员思想行为的群体倾向,使得图腾群体内部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作为最早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规定了人们在氏族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人们在生活中必须依据的行动准则,是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

(二)从艺术教育来看

图腾促进雕刻教育的发展,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雕刻艺术可分为骨雕、牙雕、陶雕和石雕。图腾雕刻作为氏族社会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由已掌握雕刻技艺的长者向年轻一代教授雕刻技艺,推动了雕刻教育的发展,是劳动者手工技艺的传承教育;教育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同上长者也向年轻一代教授绘画图腾的技艺,是最早的绘画教育形式。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主要有勾线法、没骨法、填色法,在1978年河南汝阎村发现的鹳鱼石斧图中都基本具备了。在此,教育充分发挥了中介功能;教育促进音乐舞蹈教育的发展,音乐舞蹈最初形式是为了协调劳动时的动作、减轻劳动疲劳而创作。后来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发展起来。独龙族、佤族等每逢举行重大宗教活动,夜以继日,群集歌舞。宗教与劳动相结合推动了音乐舞蹈教育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得以进一步发展,延续到今天,音乐舞蹈教育仍然是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德智体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今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有助于人的身心发展。

三、“生殖崇拜”中的教育

人口繁衍对于氏族的延续和发展是仅次于解决吃饭问题的事。由于生活艰辛、疾病流行、灾害频生,原始社会儿童的夭折率也极高,成人的平均寿命极低,加以氏族间战争的破坏,保护和增殖人口成为氏族维持生存的严重任务。因此,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出了生殖崇拜,它是先民生活中神圣的严肃的社会大事,无需隐秘和禁锢,也毫无游戏和堕落成分。

(一)从女性生殖崇拜来看

当人类有能力探寻人口生殖的奥秘时,首先看到的是人人皆生于母亲,于是把女性神圣化,把女性和其生殖器官当作生殖之神来崇拜这是很自然的。我国近些年在红山文化考古中首次发现了可与其它世界性的时迁宗教现象比拟的女性裸体塑像,有力的证实了生殖崇拜在中国原始时代的存在。而通过这种对女性生殖崇拜,传扬了尊重女性的思想价值观。既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上升华为道德教育;又在社会生活中践行道德教育,以确立尊重女性的道德准则,体现了当下社会道德教育中尊重女性的原则。

(二)从男性生殖崇拜来看

随着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先民对生儿育女生理过程的更清楚的了解,人们逐渐意识到生育子女是两性结合的结果,而且由于男性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地位,逐渐出现了性交崇拜和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种崇拜又被固定配偶家庭制和父权制所巩固。新疆呼图壁岩画,有男女交媾的场面,有夸张的男性生殖器,有双头同人像,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作品。由此看见,教育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变,反应当时社会生活,并为之服务。伴随着道德教育内容的发展,社会成员的思想价值观也发生变化,反之推动着社会的变迁。

四、灵魂和祖先崇拜”中的教育雏形

(一)从“灵魂崇拜”来看

由于对死亡缺乏科学知识,原始社会人认为死亡是灵魂离开肉体,人虽死,但灵魂仍然存在。因此在人死而灵魂尚存的观念下,就出现了一个如何对待灵魂的问题,从而出现了一套送灵魂和安葬仪式的宗教活动。鄂伦春、赫哲族等都有自己的一套送灵魂仪式和安葬仪式。氏族墓地以及陪葬物品的发展,都是原始社会人类灵魂崇拜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宗教活动不仅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和崇敬,也灌输了尊敬长辈、加强氏族团结的思想。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长者采用安葬仪式和灵魂仪式的实践锻炼法,对氏族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尊敬长辈、团结协作等道德标准得以确立。随着送灵魂和安葬仪式的发展,民族风俗习惯初步形成,得以让本民族区别于它民族的特点延续发展。民族教育的雏形出现。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研究民族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祖先崇拜”来看

祖先崇拜是人类对自己血亲先辈的敬仰,它是在鬼神观念的基础上发展的。其宗教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血缘关系,明确上下辈分,追念共同的祖先;二是宣扬祖先的功德。仰韶文化出土的妇女偶像②,我国古代把灵石当做女性神灵的膜拜对象③、西双版纳傣族的每个村社都有自己的祖先,称“丢拉曼”即寨神的意思。这些祖先受到社会成员的崇敬,他们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了氏族部落成员,使人们能够以其为榜样,学习大公无私,尊敬长辈、勇敢无畏的精神并身体力行。祖先崇拜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包含了现代德育中的提高道德认识的德育模式、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模式和促进道德社会化的德育模式,体现了现代德育模式的雏形。

五、术与巫师”中教师雏形

巫术是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或者是进行原始宗教信仰的技术。而具有实行巫术技能的人就成为氏族的巫师。作为原始宗教的解释者、宣传者和执行者,在氏族中处于特殊地位。

一般来说,巫师都受过训练,掌握一定的宗教知识,会实行巫术。巫术的传授多采取师徒传授的形式。由此可见,巫师作为教师最早的雏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步发展成为教师。通过手眼相传、口耳相传、结绳、简单文字记载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施教,维护宗教统治,进行思想统一,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此外,巫师与医药、文化、历史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巫师往往利用已有的医药知识为自己的宗教活动服务,从而也保留了一些医药知识。如在彝族毕摩的经书中就有《采药种药经》、《献牲献药经》。巫师也能背诵氏族的谱系,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巫师一般都掌握许多历史知识,通过代代相传,他们保存和积累了大量的历史传说。并且为了记事的需要,巫师也开始发明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巫师作为教师的前身,属于知识分子的一部分,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赋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有历史根源的,原因在与教师是文化教育的中介者,很难想象没有巫师的出现和教师的发展,教育是否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

原始宗教教育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体现了当时生产力条件下,教育形式已初步形成,并且体现了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为中国教育的发展鉴定了基础。理解原始社会的宗教教育有利于更好的分析近现代教育。对当今教育有如下启示:第一,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应具有多样性,生活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俗教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二,保留民族风俗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是保留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关键;第三,教师教育应与时俱进,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与知识技能素养是任何时代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人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必定伴随人类产生到消亡的始末;第五,教育是中国古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生命源泉,是教育动力论的活范例。

[1]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2]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中国原始社会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461~490

[3]牟钟鉴,张践著.中国宗教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5~28

[4]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5

[5]周小亮,管京.原始社会思想道德教育途径、特点极其对当代的启示[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4):69~70

[6]黄蓉.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J].鸡西大学学报,2009,9(2):20~21

【注释】

①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第27卷第6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②考古研究所渭水调查发掘队:《陕西渭水流域调查简报》,《考古》,1959年11期

③孙作云:《中国古代的灵石崇拜》,《民族杂志》第5卷1期

黄晓雅(1993-),甘肃徽县人,汉族,本科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2级教育汉班,研究方向:教育史

猜你喜欢

雏形氏族崇拜
Life of a Veteran Carver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我最崇拜的人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