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渠清如许,源头在生活
——小学生习作的生活情境创设

2015-02-2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俞平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源头校园儿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俞平

要渠清如许,源头在生活
——小学生习作的生活情境创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俞平

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才能是有效的。如何从生活这个源头中获得活水,离不开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校园生活,尤其是社会生活中的事例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素材,只有在已形成的评价机制基础上的筛选才是有效的;只有基于一定评价机制上的生活情境创设,对于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才会大有裨益。

小学写作生活情境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评价机制

小学阶段的写作基本上都是预设情境下的写作,所以对于教师,我们的每节作文课就是一次“情境式教学”的探究。简单地说,每次写作都是学生生活片段的反馈。近年来情境式教学法在形式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一经形成都具有相对稳定性,情境教学亦是如此,万变不离“二情”,一是情感,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才不是矫揉造作的,这是核心;二是情境,即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这样的写作才是有的放矢的,这是源头。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情境式作文教学的“二情”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出发”。我想,写作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为情,即情感。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宣泄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品质,这是心境很好的调节阀。二也为情,即生活。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捕捉工作、去积累生活、去品味生活、去更好地生活。

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首先是创设情境,也就是要有生活,然后才是激发情感。只有源于生活的写作,才能“清如许”,才能高于生活。所以,小学写作课应该去繁就简,从源头、从生活着眼,让一草一木、一言一行跃然纸上,小朋友的作品才是灵动的。要有生活,必须要有生活视角,善于观察生活、挖掘生活。具体途径有——

一、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走向生活,融入生活,观察生活。校园是个大家庭,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儿童留心观察。

1.引导观察校园环境。校园是一个大乐园,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作为校园环境,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尤其是有的人文景观可供学生挖掘其内涵和背后的意义。比如,我们学校进行了原址重建,今年搬进了新校园,新的校园环境比之前的更美、更大,设施也更加完善。为了让孩子对新的环境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老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园,并可结合校园网站、景观设计意图等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相关景点,让学生对校园的每一处景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待到作文时,孩子们就能抓住校园的景物特点进行个性描写。

2.引导参与校园活动。校园更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和孩子们在校园学习生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德育处、少先队、教导处,还有所在班级每学期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孩子们的身心,锻炼孩子们的各项能力。老师要及时抓好活动契机,引导孩子们的抒写活动。比如,我们学校每年举办四大“尚美”文化主题节,即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期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留心观察老师、同学们的表现,以儿童的眼光去叙述这些活动。

二、帮助学生筛选社会生活

我们地处江南,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于苏州的园林,他们大多是不熟悉的;但对于每天所见的江南的田野,学生却也熟视无睹。所以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介绍田野的风光:早晨烟雾笼罩田野时的如梦如幻,中午烈日炎炎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忙作景象,傍晚飞鸟归林的其乐融融;春季万物吐绿、夏季蝉鸣蛙噪、秋季稻子成熟、冬季大雪纷飞……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挖掘素材、重现生活,而后进行必要的筛选。依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本乡本地社会发展情况及历史的沉淀进行必要筛选,其实就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因此,有效的社会资源的筛选是首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我们可以——

1.讲述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学生感觉特别真实,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如家庭成员间的点滴、小伙伴间的欢愉、邻里的帮扶……真实的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纷纷“翻阅”大脑,还原生活。这些乡土素材,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讲述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义。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好人好事也层出不穷;讲述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义,奏响主旋律是必要的。还原这些身边的先进事迹,对于小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比如,向小朋友们介绍我区同里中学杨立新老师与病魔顽强斗争12年,在四次开刀后,仍坚守讲台;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拿着教棒支撑着身体、用尽全部体力把声音传到教室每个角落;在弥留之际,昏迷中嘴里还蹦出了“实验室”、“硫化氢”这样的字眼……身边的英雄事迹最能吸引学生,同时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马上想出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任何细微的好人好事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当然也积累了素材。

3.讲述人文自然景观、名人名家。苏州,“人间天堂”更是人文荟萃。结合最近大运河申遗成功,叫小朋友们说说吴江还有哪些突出的人文自然景观?作为江南水乡文化的代表,大运河“特”在哪里?“优”在哪里?结合黎里古镇的开发,跟小朋友们一起与柳亚子等先贤对话……

指导学生挖掘写作的生活素材,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而且颇难实行的一门教学艺术。哪种素材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习作是检验的标准。因此,在选择写作生活素材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体现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倘若缺乏内在的原动力,学生往往会遇难而退,结果,丧失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当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无论选择何生活类素材,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激发儿童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2.抓住小学生个性,体现针对性。生活实例必须经过筛选才能体现其合理有效性,教师的引导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而不能空洞无物,同时要体现可操作性。再好的生活实例如果与学生实际背离,与教学内容脱节,不管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让学生“情随事动”,体现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了才会“行动”。生活实例的选择要体现“以情动人”。去激发学生的情绪,要用作者的感情、生活的真情去熏陶学生的情,使之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写作是儿童表达的需要,儿童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写作也锤炼了儿童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善于童话作文的吴勇老师说:“儿童写作,强调的是‘人’为‘文’,将儿童的生活、实践、阅读、梦想、情趣等有机地糅合在写作课程资源之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此,生活是一切的源头,先有源头才有活水,才有佳作。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由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吴勇.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28009893.

猜你喜欢

源头校园儿童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向源头学诗艺
常回源头看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源头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