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分层发展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2015-02-27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朱桂英
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 朱桂英
关注差异,分层发展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 朱桂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的研究着眼于科学分析班级学情,教师就高年级阶段各种类型的作业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巧妙安排作业完成的时间和方式,对同一样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预习作业可多可少、完成练习可快可慢、习作训练有难有易、课外阅读有多有少、语文实践同伴互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完成各项语文作业。
关注差异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长期以来,随着小学生升入高年级,由于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大,有些后进生自然会感觉学好语文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也会造成分化现象,而这种现象成了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顽症,给教师开展工作带来了莫大困难。如果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一刀切”模式布置学生作业,会让学生对作业索然无味,因为这种方式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我校以外来人员子弟为主要生源,每年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学生转进转出频繁造成流动性大,再加上各地教材不同,各地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班上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化现象更加突出。如何因势利导,让优等生乘势而上,中等生稳步前进,学困生摆脱困境、迎头赶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下面就此课题提出“关注差异,分层设计,共同进步”的设想,并在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布置方面作出了创新举措。
一、尊重差异,预习作业可多可少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进入高年级以后,在语文预习作业的布置上,如何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进步又不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给他们选择的权利。通常每次新授之前,将预习题目根据难度指数划分,以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三个层次呈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取了好听的名称。其中“星星题”是最简单的,通过使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在写字本上抄写新学的字词。
二、面向差异,完成练习可快可慢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有慢。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难度大的后进生受不了,难度小的优等生吃不饱。量多对优等生如鱼得水,一挥而就;对后进生会弄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目的。因此,布置作业时,应灵活地面对不同学生,从难度方面给予不同的分配,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
三、分析差异,习作训练可难可易
如每次上习作指导课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目要求,确定写作对象,选择写作素材,安排好习作的结构,然后着手写习作草稿,并提出四条建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首先是习作基础差的学生,建议参照习作范文进行仿写,开头结尾可以借鉴,只要把中间典型事例更换。其次是由学生根据黑板上老师列出的写作提纲完成草稿,由老师批改草稿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建议进行草稿修改。第三,是让学生自己列出写作提纲,写完后邀请老师帮助修改草稿后誊写。最后一类,同是习作能力强的两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独立完成草稿后互相修改,自己邀请同学写评语并写出阅读同学评语后的反思。这样的分层可以给基础好的学生创造同伴学习机会,给发展型学生一定的指导,给困难型学生减缓习作的难度。有了例文的引路,学困生容易上手;有了教师的指导,发展型学生也有了信心;有了同伴的互相合作,拓展型学生更加游刃有余。因为习作训练进行了分层指导,学生对习作消除了畏难心理,提高了学习习作的自信心。
四、利用差异,实践作业倡导合作
例如,学习《师恩难忘》一课后,笔者布置了以下实践性作业:(l)搜集赞美老师的诗歌,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诗歌朗诵,作为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2)可以自制贺卡,根据贺卡图画,仿写歌颂老师的诗歌,好朋友之间合作完成;(3)可以通过采访班级中的同学,用日记形式记录一件老师关心同学的感人事例;(4)可以由一个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庆祝教师节”主题小报,由小组长列出任务,大家各自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完成,可以是排版、写美术字、画画、查资料、摘抄等。学生在这样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做作业,会非常有兴趣;会坚持到底;会随时审度自己在这项作业中的能力地位,既而自己选择调换作业难度或继续克服此项作业的难度;会团结合作;会有自知之明;会不断地自我调整和自我超越,老师也就顺理成章地达到了有效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巧用这种差异,使教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切实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