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考试招生给高职院校带来挑战及对策
2015-02-27吴宪洲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吴宪洲(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分类考试招生给高职院校带来挑战及对策
吴宪洲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积极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大政策。这一考试制度的实施,对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将带来实质性的挑战。高职院校如果不狠抓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将快速显现。
单招高职院校对策
一、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是高考制度的创新
2015年招生季开始,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分类考试招生,这是高考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分4种形式,包括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以及实施面向“三校生”单独组织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统考及录取。主导权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将淡出全国性统一高考,这对于保障高职院校生源、减轻部分高考考生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陕西省决定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试行大专-本科联办办学模式,即由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本科高校,举办一定数量的本科生,由高职院校与联办本科学校招生,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考核、就业指导,颁发联合办学的本科院校文凭,从某种角度看,这是意在架通职业教育从高职到本科的“立交桥”,对高职院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出路。
二、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对内涵建设是个挑战
分类考试招生给高职院校的生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也带来严重的挑战。首先,最大的挑战就是生源质量的不确定性。即由高考统考生源变成单招生源和综合评价生源。简单地说就是从低门槛招生转变成无门槛招生,从原来的末端生源变成了无标准生源。
其次,生源的参差不齐给内涵建设带来严重困难。高职教育质量一直饱受诟病,究其原因是没有质量标准。于是,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比就业率,甚至社会上流行,中职学校就业率比高职院校就业率高,高职院校就业率比本科的高。就业率并不能代表教学质量,更不能与内涵建设划等号。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有效管理、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而就业率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行业的发展实际。
第三,给组织教学带来挑战。分类考试招生因为生源的“来路”不同,在实施具体的组织教学过程中,很可能造成某种不协调。比如教材采用、课堂施教、质量考核等组织教学的一系列环节。文化课基础好的生源和文化课基础差的生源同堂施教,文科生与理科生同班授课,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因此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可能成为“一锅夹生饭”,最终难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
毋容讳言,这些年的高职院校大多进行的是外延扩张发展,没有或者说很少进行内涵建设,即使个别院校有内涵建设,也是停留在表层甚至是虚拟的运行。单招后的高职院校如果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内涵层面,换句话说,如果内涵建设只是一个口号或“纸上谈兵”,那就真的要面临生死危机了。
第四,对学生管理是个挑战。实行高职教育单招后,统考生、单招生、综合评价生、“三校生”等同班相处,除文化课的参差不一外,还带来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态度意识、生活习惯的不同。这些因素的差异化越大,其冲突越大,共识就越小;在一个组织内的管理难度就越大。考试分数反映的不仅仅是文化课成绩,大多数情况下,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内涵建设尤为重要,分类考试招生之前和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都要预先把教改的内涵建设设计、实施到位。
三、高职院校如何应对分类考试招生
1.建设精炼高效的领导班子。高效就是工作效率高,能担当,有能力,敢作为,懂教育,得民心;精炼就是少而精。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下,由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一个校长,一个或两个副校长。管教学的和管学生的副校长一人来当,避免工作中扯皮推诿。大力精简系部中层干部职数,最大程度地去教育行政化,一心一意投入教学;在严格考核干部,对渎职或失职的严肃问责,在考核形式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充分利用高职单招考试,吸引对职业认同的高中生报考高职院校。目前的学历崇拜对高职教育是个“无情杀手”,尽管单招与普通本科招生分时进行,但吸引来的不是正态竞争,而是逆淘汰,即是那些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劣质生源”在竞争。假如单招考试带来的只是生源门槛的降低,而没有找来职业兴趣生源,那势必造成“毕业即失业”的窘态,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如何吸引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根本的出路是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总体来说还是教育体系里的弱势群体,生源、师资、设施、经费、领导无不如此。让民满意,特别是让社会弱势群体满意,能为他们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就是满意的最高标准。
3.加大内涵建设力度,首先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热爱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的、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引进高职院校。没有一支优秀的高职教师队伍,内涵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内涵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材。要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适合高职生源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材,把脱离职业教育的、脱离学生实际的、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教材拒之门外。加大实习实训设施投入,高职教育的质量从某种角度说,不是课堂讲出来的,而是在实际劳动环境中练出来的。另外,要扭转高职院校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探索能真实反映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方式。
4.加强学生管理是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的,是从学生管理角度说的。如前所述,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来源渠道多,文化基础差别大,管理既不同于高中,更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是第一位的,教学是第二的,管理是教学的保证,只有管理到位,管理有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培养目标。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教师不只是“教书”和“传授知识”,而是要在教学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做人的教育、成才的教育、法制教育等等;至于学生管理岗位上直接从事学生管理的人员不但要熟悉管理知识与技能,还要通晓基本的专业知识。加强学校常规化管理。学生要坚持上早操、上早读,课堂教学要小班上课,每节课不超过50分钟,以利于学生保持上课的精力和知识的消化。班主任早上和学生一起出操,晚上巡视晚自习,不定期检查晚上就寝。总之,要教学与管理互相融合,不能教学与管理两张皮。
吴宪洲(1957-),男,陕西临潼人,讲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