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5-02-27丁凤云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实验小学吉林松原1380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老树生活化生活

丁凤云(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实验小学,吉林松原 13800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丁凤云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实验小学,吉林松原138000)

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小学生欠缺生活能力,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既可以使阅读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又能教会学生生活上的技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教科书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体。生活中储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我们不应该固化在教材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教材,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语文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创设生活化语文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

二、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1教学资源取之于生活

联合课文内容、坚固语文常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举行争辩赛、读书知识能力比赛等。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良的广告词、影视歌曲,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

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古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开展留念性语文实践活动。

2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难免晦涩难懂,需要学生理解了才能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自然生活中来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等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回归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例如:《燕子》一课,在学生充分想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中尽可能地呈现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上《春天在哪里》的歌声,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就可能在他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学形式生活化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可以通过看、想、动手来获取教学知识。要突破原来的固定座位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变换来调整座位,或者到户外进行实践。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动中产生经验与顿悟,在感情的体验中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让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游览、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柯岩的《老树的故事》这首儿童诗前,带领学生到操场去体验,让同学们摸一摸老树裸露的老根,搂一搂老树粗壮的枝干,在树下听一听小鸟欢快的叫声,估算一下老树的年龄,想像一下有关老树的故事,并与老树合影留念,借此感受和体验人与树、树与小鸟、人与小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和和睦相处的氛围。这样同学们对诗句的理解就容易、深刻的多了。再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可以布置学生对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们充分的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4学生实践活动生活化

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适合学生的活动方式。要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兴趣,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美德也在学生的心灵中扎下了根。人的行为习惯需反复训练,即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复杂过程,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真正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常化,直到学生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活动应是全方位的,不能是单一的,也只有全方位的实践活动,才能使一个个天真自然的孩子,慢慢地成长为比较完整的、具有美好心灵及品格的人。

例如:《捞铁牛》这一课,先播放有关《捞铁牛》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分析在录像中看到的内容,再分小组组织活动,用弯钩、筷子、石头、磁铁、细绳等材料体验捞铁牛。通过实验的结果让学生讨论怀丙捞铁牛的方法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再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这些体验的积累,将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他们改正缺点,积极创新,改进方法,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5考试内容生活化

语文考试与生活接轨,首先必须明确语文考试所要考查的核心是什么,只有清楚这一点,把握好走向,才能使语文考试的生活化取向沿着一个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语文考试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生活化的试题必须立足于语文,而不能被生活或其他学科泛化,游离于语文,减弱语文考试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有体现地区性生活的,如,假如你是导游,带外地旅游团在你的家乡游玩,你将怎样介绍家乡的风景、习俗……让游客了解和热爱你的家乡。再如,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这些题目都能使学生联系实际,又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我们要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充分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生活自觉进入语文教学。创设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李成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 (03)

[2]倪雅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3)

[3]沈冠军.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4]顾云青.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J].快乐阅读,2015(10)

猜你喜欢

老树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苍鹭与老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树当风叶有声
老树的绿指甲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