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发行的战略地位不能动摇

2015-02-27陈建立

新闻爱好者 2015年8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报业党报

□陈建立

对党报信任的回归,应该说是数以亿计的信息受众在经受虚假新闻极端危害之后的理性选择。2015年6月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毕业典礼上,刚刚获授荣誉院士的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在接受内地权威媒体采访时,对目前60%的假新闻来自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情况深表忧虑。或者也正是鉴于众多新闻受众在对新闻取舍的认真比较后,才更能感受到党报党刊在传递信息、把握事实上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因此才能回过头,对学习和阅读党报党刊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对此,作为党报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把握读者自然回归的天然良机,在如何进一步深化党报改革、办好党报以及党报发行的战略布局和战术运作上采取大胆的举措。

一、党报姓党为民的属性不能变

真的不可小觑一张报纸的社会影响力。来自国内外的多条经验证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想把其政治主张和为民服务的宗旨、宣言转化为社会的动力、人民的行动,就必须有强大的舆论支持。从我国改革发展30多年的经验实践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证明了舆论的重要作用。当社会跨入21世纪时,大家对这个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憧憬,当然对我们党报的发行工作也寄予理想化的期待。殊不知,在西方价值观的悄然渗透与影响下,包括我们认知的那些所谓经济学家、国际问题专家等,也长篇累牍地论证和宣扬西方社会的“海市蜃楼”美景,致使国内各阶层不少人士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挣钱”经济,有钱能使“鬼推磨”。前几年,平面媒体的读者群、订阅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为了维系生计,或者为利益所驱使,一些拥有特权的行业报纸,往往抢在党报发行的前头,下达行业报纸的发行文件;还有,包括具有相当身份的人,也错误地认为既然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党报也应毫无例外地进入市场经济运行序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是天经地义。面对党报发行的艰难,2004年在河南省年度党报宣传发行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的王全书在讲话中,既痛心又带有预见性地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党报的发行工作,一定会像国家痛下决心对各类矿山的乱挖乱采现象进行治理整顿那样,必要时采取行政与法律手段并重的措施。”次年,在大发行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二〇〇五年党报发行工作的通知》下达,通知非常明确地强调“党报姓党的性质没有变,宣传发行好《人民日报》和各级省委机关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等四条硬性规定,打破了党委政府不敢大胆抓党报发行的尴尬局面。

二、冷静应对新兴媒体对党报发行的冲击

各种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可避免,但在新科技运用的背后,西方国家妄图借此对我国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造成瘫痪乃至毁灭性的打击。西方惯用的摧残一个、培养一批的伎俩又开始发酵。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西方百多年历史的平面媒体破产风潮突然刮起,如2009年12月3日,“美国芝加哥的论坛报业集团旗下经营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美国重要媒体,向特拉华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近年来美国首个大型报业集团申请破产案件。

诸如此类报纸破产的消息,不啻是给我国党报发行当头浇下一盆冷水,包括有着150年历史的美国《落基山新闻》的破产,这些信息的传播,即使不怎么关心报纸生存的人,也会从中品出滋味来。

战略赢家决非凭空而生。严格地说,共产党是靠最广泛的宣传舆论团结亿万人民群众起家的,对于那些无论是来自敌方的“明枪”,还是战略对手想要击败你的“暗箭”,甚至于用西方老牌报纸破产的消息妄图对我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各类全新媒体对平面媒体进行包抄堵截,从而达到迫使我们的舆论宣传主阵地不战而溃的目的,我们都能够识破它,并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谋略——时刻不能忘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省委、省政府引领全省人民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目标分步走的方略传递到亿万人民心中,同时也把宣传河南人勤劳、智慧、质朴、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的重任担当起来。人民群众能够识别出谁与他们亲,谁与他们远,而且很多有识之士都自觉不自觉地动员身边或社会力量,把订阅党报党刊当成分内事,真正体现出党报与群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然,对于各类新兴媒体的崛起,河南报业人并没有排斥,且非常理性地用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观念去适应它和驾驭它。即使在网络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就投入巨资打造了河南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第一网络门户——大河网;河南第一家手机报,也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最先推出的既时尚又快捷的电子媒体。加速了多种新兴媒体如大豫网、大河传媒等相继问世,加速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向全媒体时代迈进。《河南日报》坚守“时代高度,中原向导”理念不动摇,在可读性、贴近性上下功夫,真正站在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制高点上。一些有西方惯性思维的人判断,在美国经营了100多年的老牌品牌报纸,在经济危机中和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下一个个倒下,党报《河南日报》又能怎么样?殊不知省级党报和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民族独立意识的中华民族一样,可以用时代的思维和眼光,用我们自己丰富的办报经验,且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步伐,创下了日发行量超过50万份的优异成绩。

三、打造稳固的党报发行战略地位

就一家报纸而言,竞争的起点在头脑,竞争的终点在发行。由此可见报纸发行工作的重要性。2011年12月31日晚上10点,当《河南日报》发行量突破50万份大关,达到53.83万份的最新数字统计结果出来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报刊发行局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单从53.83万份这个数字看,确实是个不小的突破。而这个数字后来也一直被国家新闻主管部门以及省级党报同行看作是省级党报发行史上的一个奇迹。可是其背后的酸辣苦甜,又有几人知晓?

第一,53.83万份发行量的背后,离不开省委的关怀与支持。翻开《河南日报》的发展史,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展现在大家面前,即在面临重大社会变革时期,都有省委的重要批复与重要举措。当然,每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发展机遇,又总是《河南日报》站在时代的前沿,把省委的重要工作部署在《河南日报》的重要位置予以报道,并以社论、编辑部文章或评论员评论的形式,准确、精辟地进行阐释,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省委的战略规划转化为全省人民愿意投身其中的实际行动。

第二,形成人人喜欢阅读《河南日报》的良性互动效应。严格地说,全省相当大比重的人民群众接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和信息,很大程度上是以媒体为“桥梁”的。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还叫不出名字的新兴媒体“忽如一夜春风来”,获取信息的渠道无疑是多了,而可信程度则也降低了。在获取比较来自不同版本的信息渠道中,很多受众慢慢品出一个道理,原来最真实、最可靠的信息来源还是党和国家主导的“正规军”。

第三,贴近性。《河南日报》受全省读者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河南日报》从改进文风入手,在“三贴近”上下功夫,真正把河南一亿多人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在报纸的版面上。这样,既有了省委、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分步走的战略规划线路图,又有了亿万人民群众的诉求与心愿,两者的合力,就是战略、行动的完美结合,如此,还有什么障碍不能逾越?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四、巧抓机遇助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毫不手软惩治腐败,从经济的高速运转到新常态下的中速前行,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与担当,怎么会让13亿多各族人民不兴奋、不前行?党中央有权威,而担当传播党中央声音重任的《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舆论载体,则正是受众获得重要信息的可靠保证。基层广大民众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所作出的开拓与奉献,也需要通过可以弘扬正能量的媒体,进行报道与传播。这种信息上的互动与交流,真正形成了上下畅通的渠道,为党报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同时,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办好省委机关报,更好地搞好省委机关报的发行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与思考。《河南日报》一定要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崭新局面,并不失时机地进入新媒体领域,用十个指头和谐弹钢琴的办法,把河南群众为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奋斗的真情实景更好地报道出去。同时,我们也相信,具有大局意识、时代使命感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一定会用66年的办报经验,把党报办得更有生机。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报业党报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