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科学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

2015-07-23□柯

新闻爱好者 2015年8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频道题材

□柯 泽

(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新闻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高级记者,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

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首先,频道资源的丰富催生了专门的商业纪录片频道,重要的商业纪录片频道包括:1985年开播的美国探索发现频道,1995年开播的美国历史频道,1997年开播的欧洲和澳大利亚国家地理频道,1998年开播的亚洲国家地理频道,2001年开播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2001年中央电视台全力打造的纪录片栏目《发现之旅》。显然,没有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没有频道资源的拓展和日益丰富,纪录片这样一类专门的片种很难获得专门的播出平台。其次,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求得纪录片这一专门片种的生存,编导们不得不有意削弱传统纪录片的社会批判意识,将知识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作为纪录片创作和传播的主要卖点,由此形成了科学纪录片、地理文化纪录片以及历史文化纪录片三大基本题材领域。那些富有批判精神的现实题材纪录片逐渐退出纪录片创作领域。再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丰富了受众的信息来源,强化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强化了电视媒体内部不同类型节目之间的竞争。发生在电视媒体内部不同类型节目之间的竞争迫使纪录片改变节目创作和传播理念,编导们开始放弃传统纪录片的严格纪实理念,将电视特技、情景再现、舞台表演等非纪实性表现手段引入纪录片创作中,强化节目中的娱乐化元素,同时引入大片的创作和传播机制。

一、当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三大基本题材领域

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的艺术承担起社会批判职责是其天然使命。事实上,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纪录片也一直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履行这一职责,一些具有艺术才华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电视人筚路蓝缕,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独立纪录片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希望摆脱商业和体制控制,通过电视纪录片这种特殊艺术形式对社会和生活进行独立记录和思考,表达某种独立精神,实现纪录片的反思和批判功能。由此形成了几类典型的纪录片题材和主题开掘领域,如命运纪实纪录片、人文哲理纪录片、文化人类学纪录片以及新闻调查纪录片等,我们将这类纪录片统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纪录片。之所以把这些纪录片统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纪录片,是因为它们承继的是18世纪以来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关注现实中人物的命运,揭示社会矛盾和冲突,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由于这类纪录片题材过于严肃,主题过于沉重,在以娱乐为本质文化精神的互联网时代,受众对这类纪录片逐渐失去关注和兴趣;加之对现实题材,包括对新闻题材记录加工的成本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也由于这类题材的突发性特点,它们很难成为商业化纪录片生产和创作的稳定题材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探索发现频道、国家地理频道以及历史频道等商业纪录片频道的问世,纪录片已经成为电视创作以及传播领域中的主流片种之一。2001年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等纪录片栏目开播,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作和生产开始与国际商业化纪录片接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国际上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纪录片创作已经形成了三大基本题材领域,或者说形成了三类基本的节目类型,它们是地理文化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和科学纪录片。这三类纪录片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但是它们从一开始就是以受众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诉求,都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产物。这三类纪录片从一开始就有意与传统纪录片保持距离,甚至有意偏离传统纪录片的社会批判传统,以求得对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契合,由此形成了当代纪录片创作的基本面貌。

以栏目化生存的纪录片创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确保题材比较容易获得,题材比较稳定,记录和采访的成本比较低廉,同时要尽量避开意识形态,以求得最多受众的接受和认同。这恰恰是地理文化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以及科学纪录片这三类纪录片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因为地理、历史、科学以及文化都是一些相对比较静态的题材要素:它们已经存在于现实之中,静躺在那里,等待编导们去发现和开掘;它们储量丰富,可以说用之不竭;它们基本上不会具有太多意识形态色彩,或者编导们在采用这些题材时比较容易避开意识形态;它们的记录和表达成本也比较低廉。因此,它们迅速成为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三大基本题材领域。

二、科学纪录片的基本题材领域和价值取向

所谓科学纪录片是指那些以科学题材为记录和传播对象的电视纪录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学纪录片在当今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已经成为一个主流片种,美国探索发现频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率先大举进军科学纪录片领域,90年代以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历史频道后来居上,BBC的科学纪录片创作同样非常出色,而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远,风头盖过前者。从我们在市场上和央视等国内电视播出平台上接触到纪录片的情况来看,BBC已经开始在当今科学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中执牛耳,但是中国科学纪录片所取得的成就也不可小觑。

科学纪录片的题材一般涉及以下几个基本领域。

其一,介绍和传播科学知识、科技发明、科技创新,这是科学纪录片最基本的题材领域。西方有一种偏爱,那就是对科学知识、科技发明以及科技创新的热爱甚至偏爱。科学传统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应该通过电视纪录片这种手段来加以普及介绍。

早期科学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基本题材领域主要涉及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的介绍和普及。如美国探索发现频道早期制作的科学纪录片非常注重普及科学知识,该频道拍摄了《宇宙新视野》《宇宙大爆炸论》《器官移植》《癌症》《盘尼西林》《优生》《基因学》《无线电讯》《电脑》《人造纤维》《原始地球》《大地板块与地壳结构》等大量节目。严格地说,这类节目并没有脱离传统专题片的创作模式,主要依赖资料画面和解说语言进行叙事,其中也少量吸收了一些同期声采访以及现场声音等记录性表达元素,在叙事策略上还没有发展到像BBC那样登峰造极的叙述特点。美国探索发现频道注重介绍科学史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而且采用比较宏观的视角,这类纪录片可以增进受众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强化受众对科学的热爱。

我国此类科学纪录片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央视做了许多优秀的科学纪录片及纪录片节目,比如说《见证》和《探索发现》,又如武汉电视台长期驻北京在央视做的一档科学节目《科技之光》。在科学纪录片中,科学知识、科技发明之类的题材所占比重很大,这些题材对科技的推动作用及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很大的。

其二,科学纪录片的题材还包括科学探险、科学探秘以及一些超自然现象。采用传统专题片方式,对一般性科学知识进行正统灌输,这种传播方式越来越脱离受众的口味和兴趣需求,很难取得满意的传播效果。这一现实推动科学纪录片编导不断去拓展科学纪录片的题材领域。与一般性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探险、科学探秘以及一些超自然现象这类题材更受欢迎,因为它们更具有新鲜性和刺激性,更能激发受众的科学探索欲望以及科学想象。例如BBC历时4年拍摄的12集纪录片《地球无限》,其中有很多探险、探秘的成分,主要集中在野外的生物探险、物种探险,也包括野外的地理历史探险,如探险一个洞穴或观察非洲大象怎样被狮子所围攻,其中包括了大量紧张刺激的场景。又如,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拍摄的《秘境追踪》系列,专门探索各种科学秘密,如《神农架野人》《未亡的恐龙》《深湖魅影》等。诸如UFO等超自然现象也经常成为科学纪录片的题材领域,这样的节目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培养人们的科学想象。

其三,科学纪录片题材还大量涉及科学史、自然史、艺术史以及人类文明史等领域。BBC拍摄的史诗般大型系列纪录片 《与龙同行》《与野兽同行》《消失的巨兽》等节目还原了亿万年前各种巨型野兽生活和进化的历程,并呈现了早期人类怎样与曾经存在的野兽为伴,怎样不断受到这些野兽的侵扰,怎样受到生存威胁,怎样同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历史。这样的纪录片也关乎科学,它们属于自然史和人类文明史。BBC拍摄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艺术创世纪》同样是非常优秀的科学纪录片,这部大型系列纪录片内容涉及艺术史,节目讲述了人类如何创造了形象艺术、绘画艺术,这些艺术又如何被统治者所利用。统治者利用形象艺术,使之成为控制臣民、操纵历史的工具,节目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艺术可以异化为统治和控制人民的工具,这样的纪录片也是科学纪录片,只不过它涉及的是艺术史。科学不仅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所以说它的题材范围是很广泛的。

纪录片《艺术创世纪》

其四,当今科学纪录片题材还开始涉及科学观念、科学哲学等这样一些比较纯粹、抽象的哲学领域。例如,法国知名编导雅克·贝汉执导的纪录片《海洋》以极其精美的画面呈现了海洋物种与环境的关系,然而其精髓却在于揭示了生态平衡的科学理念。又如,BBC拍摄的三集系列纪录片《时间机器》通过具体讲述数以百计的生动故事,深刻阐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与时间的关系。物种或者整个世界与时间的关系命题中包含着巨量的科学内涵,对这一命题的影视呈现和探讨无疑能够很好地启发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受众科学想象的巨大潜能。

与上述科学纪录片创作的题材领域大致相对应,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科学纪录片已大致呈现出几类基本的传播价值取向,它们分别是:传播科学知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科学想象和科学创新意识。

科学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取向之一是传播科学知识,这是科学纪录片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一切科学纪录片的共同特点。大多数受众首先是因为渴望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而接触和观看科学纪录片的,科学纪录片因为直观、生动、活泼、通俗等特点对受众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将科学纪录片的功能和价值取向定位为传播科学知识这一层面无疑能够最大程度争取到受众,也体现了科学纪录片自身的基本价值。

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意识的启蒙乃至科学精神的培育对于受众乃至整个国家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纪录片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往往也是在进行科学启蒙,培育科学精神。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常常是被忽略的,尤其是近代以来,很少有真正的科学发明是在中国诞生的。中国古代的所谓科学主要体现为技术形态的东西,包括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主要是为了满足实用性的需求。中国古代传统缺乏对形而上问题的思考,缺乏对宇宙本原、世界本原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其中,有一个必然的联系就是我们关于基础科学方面的东西始终不能产生,比如现代的物理学、现代的化学,包括现代的微积分等。

科学纪录片的另外一个价值取向就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们知道,科学纪录片毕竟是面向一般受众的,像美国探索发现早期制作的一些科学纪录片会吸引一部分受众,但是仅仅沿袭传统专题片的创作模式,进行一些纯科学知识的介绍,效果上会大打折扣。一般受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科学纪录片去了解一些静态的科学知识,他们更希望从那些与科学相关的故事中去获得刺激和满足,那些涉及探险、探秘和超自然现象的故事尤其能够刺激受众,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受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并非所有科学发明和科学创造都是由人类的实用目的驱动而产生的,许多科学发明和科学创造是在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探究欲的驱动下而产生的。事实上,科学纪录片怎样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探究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说,任何传播都要有一定的受众心理基础,科学纪录片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研究琢磨受众心理。但凡是人都会有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将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看作人的本能,人的本能并非都是低级的,它们往往是非常强大的,而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科学纪录片能够很好地得到满足。

科学纪录片的第三个价值取向就是培养受众的科学想象和科学创新意识。科学想象是科学创新必备的基础条件,科学想象能否被激发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科学史上的许多重要发明首先都是科学想象,或者是科学猜想的结果。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源于爱因斯坦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想象和猜想,他的这种想象和猜想完全推翻了牛顿经典力学所描述并证实了的时空关系。根据爱因斯坦最初的猜想,当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或者等于光速时,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空间距离将缩短,而物体运动的时间将变得缓慢,这一大胆猜想后来被实验所证实。目前一些科学纪录片的题材从一般性地介绍科学知识、科学发明、科技创新拓展到探险探秘、科学观念、科学哲学等领域,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受众的科学想象和科学创新意识。为什么科学纪录片的编导们不畏凶险深入到野外去拍摄那些凶猛的动物,甚至潜入到海底去拍摄鲨鱼、巨鲸?他们那样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那样的画面和场面最能刺激人,最能培养受众的科学想象。

BBC制作的《时间机器》是一部极富创意的科学纪录片,这部长达三集的系列科学纪录片不仅仅传播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表达了许多非常深刻的科学观念、科学哲理,这样的纪录片不仅仅在传播科学知识,而且在表达一种更深刻的东西。

《时间机器》创意非凡,这部纪录片把物种跟时间的竞争关系作为主题来表达,编导精心选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当中大量与时间相关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将节目完整地串联起来。该片共分三集,分别是《世界的形成》《与时间竞赛》和《操控时间》。从哲学上来说,时间和空间就是物质、物种存在的方式,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间而存在,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时间之中,并与时间存在一种竞争性的关系,但这种竞争不能单纯理解为对抗,实际上物种与时间也是一种互相适应的关系。《时间机器》揭示了时间法则如何操控万事万物,揭示了万事万物与时间的辩证关系。透过这样一个哲理命题,透过具体物种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更多其他的东西,其中也包括很多人文的感悟。比如关于驯鹿的故事,驯鹿在繁殖过程中与时间的竞争包含着丰富的生命况味。又如节目中关于紫杉的世纪经历的讲述,节目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紫杉这个物种在历史的长河中跟时间在竞赛、竞争的历史,同时也隐喻了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韧性。

《时间机器》更深刻地揭示了进化论思想以及生态平衡思想。进化论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命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万事万物在与时间的竞争过程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自己。生态平衡,用中国的话来说叫做一物降一物,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彼此消长,万事万物彼此制约,共融于一个体系之中,形成了某种平衡,这个平衡一旦打破就不得了。反过来说,世界的和谐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达到的平衡,但和谐之中也还有冲突。

《时间机器》表达的这些观念虽然抽象,但是很有价值。人类历史或科学发展的历史的最底层是它的思想史,而一个思想、一个念头的触发可能得益于人的某一种思维方式,很多科学发现最早源于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所以说,这部纪录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纪录片,不仅仅单纯传播科学知识,而且是一种科学哲学、科学观念的传播。这些科学哲学和科学观念往往比人类已经创造出的科学成果更重要,因为许多新的科学成果是在某种科学哲学和科学观念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

三、科学纪录片的叙事艺术和传播策略

经过30多年的摸索,当代科学纪录片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叙事模式,这些叙事模式的形成深受市场化的影响,是对受众需求和市场需求的主动反应和适应。同传统纪录片相比,科学纪录片的叙事并没有完全走纪实性的道路,也没有完全沿袭传统专题片那种画面加解说的模式,而是融合了二者的优势,在保证画面语言和解说语言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吸收了人物采访同期声、现场同期声、现场纪实片断、长镜头、跟拍等纪实性元素,还创新发展了其他一些表现技巧和手段。概括来说,科学纪录片的叙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叙事故事化、情节化,节目以故事取胜。早期科学纪录片很少涉及具体的人物和故事,它的兴奋点不在故事,而在于知识本身,因而它们往往沦为电视版的教科书。这种叙事方式其实是不讨巧的,这样的节目比较单调、枯燥,容易给人说教的感觉。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目前大多数科学纪录片的叙事非常注重故事化、情节化,注重以故事和情节来结构影片,在故事讲述中传达科学知识,表达科学观念。美国探索发现频道制作的两集巨片《真正的夏娃》(2007年)追溯到15万年前人类起源以及大迁徙的历史全景,但是全片的叙事完全是故事化的:电脑合成的夏娃形象栩栩如生,人类大迁徙过程中遭遇的劫难通过情景再现被演绎得如好莱坞大片,对现实中人物的报道也采用故事化模式。该频道的另一纪录片《我们的故事》包括独立的两集《不断自我设计的人体》和《空前的骤变》,主题涉及人体科学中人类的进化,即使是如此专业的知识,节目也完全采取了人物化、故事化、情节化的叙事方式。

其二,悬念策略。科学纪录片的叙事十分讲究悬念,节目中的答案往往不是和盘托出,而是故意制造悬念,底牌在最后才出现,甚至最终并无底牌可亮,特别是那些涉及科学探险、探秘题材的节目。诸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 《神农架野人》《雪人追踪》《夜空中的利爪》《深湖魅影》以及《谁在背我飞行》等节目完全是在悬念框架中去设计并完成的。运用悬念叙事主要是制造某种效果,其目的是吸引受众。

其三,电视特技、情景再现、舞台表演等非纪实性手段的运用。为了强化传播效果,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当代科学纪录片普遍采用电视特技、情景再现、舞台表演等非纪实性手段。使用特技主要是为了强化视觉效果,有时候也是为了还原历史场景。BBC拍摄的《地球无限》中使用了大量特技,如鲜花的快速盛开,原始丛林树叶的快速变色,这类特技非常直观地呈现出季节的变化,获得了极佳的视觉效果。在许多科学纪录片中还大量采用特技来还原历史情景,如《消失的巨兽》通过电脑特技制作出一万多年前地球上曾经生活着的各种野兽的生动影像,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科学纪录片还经常使用真人扮演的方式去再现某些历史情景,在《消失的巨兽》中生存于各种巨兽包围中的早期人类的影像并没有采用特技动画的形式加以呈现,而是以真人扮演的形式再现了人类早期的艰难历史。《真正的夏娃》同样使用了大规模的演艺人员再现了人类起源以及迁徙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纪录片还越来越多地将人为设计的实验环节带入到节目中,使之成为节目的重要情节,丰富了节目中的视觉再现元素。例如,在 《人类本能》(BBC,2006年)中,为了了解男性和女性对“一夜情”的不同反应,编导分别安排一名年轻女性和一名年轻男子在大学校园中去搭讪不同的异性。为了验证财富和社会地位对年轻女性的吸引力,编导甚至直接安排节目主持人分别扮演穷鬼和阔佬招摇过市。在《天有风云》(BBC,2006年)中节目主持人唐纳·迈克印雅更是身兼生活主角以及实验对象两职,频繁穿梭在生活现场以及实验室之间,全片几乎成为他个人的独角戏。还有一类特别的科学纪录片是关于未来可能情景的构想,这类构想也往往通过动画特技和真人扮演的方式加以呈现。例如,美国广播公司2009年制作的纪录片《2100年的地球》设想一百年后,由于人口爆炸、资源枯竭、气温骤变,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大灾难之中人类无处可逃,死亡是唯一的结局。这部纪录片以动画特技和真人扮演的方式呈现了人类消亡以及地球毁灭的整个过程,视觉效果令人震惊。综上所述,这类特技、实验和表演元素的介入完全违反了传统纪录片非虚构的原则,但是其戏剧性的效果是在非虚构原则制约之下难以获得的。

在传统专题片的套路之中寻求纪实性的突破,不为传统纪录片纪实观念所束缚,将特技、实验和表演等“伪纪实元素”糅合到节目中以强化纪实效果,这可能是科学纪录片乃至全部商业化纪录片市场努力以及艺术探索的必然结果。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频道题材
蜗牛看牙医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寒假快乐频道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频道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