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015-02-27阮淑华陈克华

关键词:老麻雀实效性课外阅读

阮淑华 陈克华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重庆409000)

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阮淑华 陈克华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重庆409000)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读写结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能在课中批注,学习模仿,并能创新,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

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实效性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密切相关: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比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疑告诉我们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中批注,张扬个性

课中批注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的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麻雀》第四自然段中有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句中的“落”将老麻雀的形象写活了,凸显了对孩子的爱,为此,我要求学生对“落”做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速度方面:“真是只勇敢、坚定、果断的鸟儿!”;感情方面:“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人物评价:“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如此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儿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的精妙运用深得体会。

二、模仿文本,激活思维

仿写是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从仿写到写作发展的主要渠道。

1. 学会锤炼小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承载着与文章内容或主题相关的信息。教材中每个单元里的课文都是有一定关联的,每学完一个单元,我常常引导学生给该单元列个小标题,孩子们兴趣盎然,在用字上煞费苦心,特别是那些诗化的语言叫人看了欣喜不已:《美丽的大自然我爱你》、《奇妙的动物世界》、《爱的奉献》、《英雄,英雄,我爱你》、《灿烂的文化瑰宝》等等。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拟题能力,又使学生的习作题目呈现出灵动与诗意。

2. 悟得妙词佳句

有的文章词句优美,可以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学习遣词造句;有的课文粗读起来,觉得很普通,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去掉不行,用其他词替代也不行。教学中,教师就要抓准这些词句引导学生品析、感悟。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学生习作也会大有益处,如《秦兵马俑》一课中,描写兵马俑神态的最后一个句子:“走近兵俑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析的:“似乎在这里能去掉吗?为什么?”然后用课件出示原句和划掉“似乎”后的句子,让学生对比读,看看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不难领悟到:“似乎”一词不能去掉,它告诉我们这是作者的一种联想,突出了兵俑雕刻得活灵活现,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塑、制陶艺术水平。如果去掉“似乎”,意思是作者听到了兵俑的呼吸声,这就不符合实际了。于是老师及时点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写文章不一定要文辞华美,朴实、准确的语言往往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3. 仿写典型段落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们也可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生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挑山工》一文,采用“悬念法”开头,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读者。我就让学生学习这种开头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有的同学这样写到:“这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敲我家的门,这是怎么回事呢?”

4. 习得表达顺序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因题材和体裁不同,表达的顺序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开国大典》中有一段话作者是以中心辐射周围的方法介绍会场的,这样的描写使景物关系一目了然,语言表达条理清晰,值得学习。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融合的:先读课文,从语段中找出景物,绘制出会场示意图,思考为什么要先写天安门广场,明确顺序;再通过引读、对图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整个会场的布局在学生大脑中渐渐清晰;最后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或校园,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来就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则言之有序。

三、拓展延伸,丰富素材

1. 课外阅读

如果说课内阅读是授之以“渔”的话,那么课外阅读则是求之以“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四百万字以上。可见,对课外阅读明确提出了量的要求。每逢寒暑假,我总会建议孩子们看一两本书(四大名著或儿童经典著作)或一部有影响的电视剧、电影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如写读后感等)。

这样的阅读,既有读的记录,也有写的成果,是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需要。因为只有多读胸中才会有本,只有勤写笔下才能生花。

2. 实践写真

我们提倡写真,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充满个性化和自然的情感流露。真实的美来源于学生的观察,动人的文章来源于生活的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灵性的文章。因此,我常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文:《我给妈妈洗脚》、《广搜错别字》、《走近生活》、《亲近大自然》……在活动中,孩子们用眼睛、更用心灵在关注、在观察,因而他们笔尖流淌的都是至真和至纯的情感,让你感受到的是一种真实、一颗真心、一份真情……

当然,读写结合训练类型远不止这些,更多训练类型的创生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朱作仁先生说得好,读写结合是一座“富矿”,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开掘,它定会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会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么志丹,陈洪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6)

[4]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吴亚南.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生活作文写作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施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老麻雀实效性课外阅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麻雀》教学设计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