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游泳教学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2015-02-27景凤琦
景凤琦
(黑龙江财经学院体育军事教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分析游泳教学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景凤琦
(黑龙江财经学院体育军事教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院校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游泳运动正逐步得到到大家的了解和喜爱,但是因其本身存在着与其他传统项目不同的特点,使之教学难度较大,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游泳教学
一、游泳教学中环境的特点
游泳教学主要是在水中进行。由于水的压力、阻力和浮力同时作用于身体,从而使教学环境完全不同于人们平时所习惯的陆上环境。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水中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喝水呛水、站立不稳、漂浮不稳或难以浮起等现象,由此而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怕水心理和学习障碍。所以说在游泳教学时应特别注重水环境的特点,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熟悉水性的教学。首先、初学者首先要在水中练习行走和跳跃。尤其是在水中做跳跃动作时,除了直腿上跳外,还应该多做双臂向前平举,双腿屈膝高抬,含胸收腹提臀团身式上跳动作的练习。其目的是通过简化水中抱膝浮体动作练习来体会水的压力、身体的平衡及浮体后的站力动作。第二、闭气练习时,初学者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闭气的时间太短,头刚一进水中又很快地出水。这主要是因为心理紧张和吸气动作错误或吸气不够或水中吐气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强调吸气动作方法,要求学生张大口深吸气,把气吸到胸部,使胸腔扩张,然后口鼻憋住气低头进水,在水中不要吐气。这种方法应该先在陆地上做模仿练习。练习时为了能够感觉和体会到胸部进气,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胸部感觉一下自己是否深吸气,把气吸到了胸部,使胸部鼓起来。然后闭气一定时间后再用口鼻把气呼出,使胸胸腔内气体尽力去排出。第三、在漂浮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是手臂和肩部过度紧张和僵硬而造成身体难以浮起或腿部下沉。此时教师要讲清楚错误原因,增加示范讲解次数,通过动作示范鼓励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并用语言提示学生在漂浮时低头,肩部放松,向前伸臂。最后、滑行练习时,有的学生感到身体忽左忽右地转动,无法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地滑行。其改进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滑行时躯干保持适度紧张,而臂和肩或身体一侧则要避免过度紧张和僵硬。同时在滑行中尽量直线滑行以减少挡水截面,降低身体阻力的影响。除此以外,如果在滑行中身体已出现向左向右的转动,此时可以采用轻轻下压对侧肩部(即身体向左转动时轻压右肩)来调节身体平衡。
二、运动方式的特点
身体姿态方面,游泳运动的身体姿态是平浮或仰浮在水中,与传统意义上的运动中直立运动姿势和空间定向的正常感觉大不相同。平浮姿势和水的刺激又会影响前庭器官的感觉和分析,干扰初学者对所学动作的感知,这就大大增加了学习游泳技术的难度,游泳教学时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用力方式方面,陆上动作是利用固定支撑的反作用力使身体运动。而游泳动作是利用水的浮力支撑身体,并利用水对肢体所形成的不固定支撑的反作用力和升力来推动身体前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应对。首先、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对水中漂浮动作原理和知识有一定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深吸气的闭气练习。练习的目的是充分吸气使胸部扩张,以获得足够的排水量让身体平浮起来。漂浮时手臂和肩部肌肉不能过度紧张,头部不能高出水面,而且上体也不能挺胸塌腰,腰背部只要保持适度紧张即可。划水时手掌自然并拢,以加大手掌划水的面积。屈臂高肘划水是蛙泳技术特点之一。它体现在划水时肩关节固定,肘关节在整个划臂过程中处于较高的位置。这种屈臂高肘划水比直臂或其他划水方式更能提高游速。经常提醒学生在划水时手的攻角保持在30度-50度之间,因为这个攻角是升力系数的最大值。
三、运动过程中呼吸方式的改变
从呼吸的方式来看,游泳过程中的呼吸方式与陆上呼吸方式大不相同。游泳过程中的呼吸主要表现为游泳者在水面上用口吸气,吸气时为了对抗水对胸廓的压力,必须加大吸气肌的用力程度以达到快而深地吸气。呼气的过程游泳者是在水中用口鼻完成,所以说人不仅水陆呼吸不同,而且游泳过程中游泳者还要在臂腿动作的正确配合下有节奏地进行呼吸,这就增加了游泳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游泳教学时,呼吸动作的练习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逐步地进行练习。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到水中呼吸动作的方法,可先采用陆上呼吸模仿练习,然后再到水中反复进行练习。在水中讲解示范呼吸动作时要强调边抬头边呼气直到下颌出水面后把气用力呼完的呼气方法,以防抬体不抬头的错误呼吸动作。为了使学生在更接近于游泳运动姿势的条件下练习呼吸,可采用助力或夹板的辅助方法让练习者俯卧在水中,双手扶池边做呼吸练习。
以上是对游泳项目本身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游泳教学相对于其他项目的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参与、从事游泳的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特点,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并能够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自身特点,寻找出更合适,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安全、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游泳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