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伴学习快乐成长
——小组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2015-02-27姜善香

关键词:老师建设学生

姜善香

(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山东烟台264002)

相伴学习快乐成长
——小组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姜善香

(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山东烟台264002)

本文对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反思,分析了形成小组的几个原因,指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不足和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懂合作";真心"想合作";真实"会合作"。

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探索思考

我校的“三制四段五步”教改和小组化教学模式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已经进入深入阶段,从入模到超模正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的困难和不足。现就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探索反思,以期望更大的突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创意有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它的建立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幼年的结帮,从众心态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一种主要的现实因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这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其实就是一种从众或者小团体。是利用学生很容易成团并喜欢从众的特点设计的。这其实就像中年年龄段的人所体验到的小时候的学习经历。小时候孩子多,既在一起玩各种游戏,也在一起学习写作业。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玩,写作业会你追我赶,如果写的慢,学习不好会被斥责甚至孤立。所以学习很有效率,也是一种乐趣。我想那时的学习小组就是现在小组建设的构思基础和雏形吧。

二、孤立的个体,封闭的世界

现在社会,大多数家庭就一个孩子,孤单自私,孩子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往,更没有组织和自我监督能力,自我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自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自主的创造,合作的世界

现在的社会需要有创造力并且会合作的人才。新的教育方略也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初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合作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新一代的教育改革不仅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在我们学校的小组模式化已经形成,有的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挖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和潜力却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感到有困惑、不足甚至弊端。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形式”轻“实效”。有的课堂上“放羊式”的热热闹闹,活而无序,流于形式。二是重“合作”轻“独立”,合作交流时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进程,能力差的同学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三是重“先进”轻“后进。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情感体验,程度好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中能力强基础好的表达强的抢尽风头包办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不自觉的成了陪衬附庸,反应慢的跟不上节奏甚至羞于开口自卑,逐渐沦为旁观者。

这些现象使个人之间小组之间发展不平衡,失去了合作的实效,变成了内耗,不能很好的达到合作的目的。针对以上现象我做了以下探索:

1、 真正“懂合作”

真正的合作过程是使学生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动的个体,而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同伴来实现目标。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所具备的基本能力。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操作的要点、小组中每个人分工的要求、表扬批评的语言等。其次要让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任务和目标,A层的目标可以高一些,任务可以稍重一些,C层的目标可以低一些,任务可以少一些但必须有,那怕极少的任务极低的目标。A层完成不了的时候倒扣分,并把没完成的任务交给BC层,BC层完成得好的加分,这样促进了各层的积极性。最后让他们明白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大家庭,组和组之间有比较和评比,层和层之间有比较和评比。每个人都是为了你们这个大家庭在努力。

2、 真心“想合作”

方法跟紧学生的步伐。老师在小组合作建设中有时会感到难以推动自己的设想和原先的计划策略,那就要因势利导,及时抓住并研究学生的心理,及时的调整方式方法,当一个方法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要及时采取措施补救。这样才会不断的推动学生想合作。

反馈反思评价、激励表彰及时到位。这是小组建设得以持久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因为学生渴望被认可,尤其是后进生和性格懦弱的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信心和动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行为的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反思,解题思路的反思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人生修养和习惯。

评价内容和方式大胆放手。家长心中的我、说说我自己、大家评评我、老师眼中的我、好朋友眼中我等等。方式方法上老师一般不参与,除非要在班里树立模范和典型,评价总结反思表彰一般都交给学生,因为学生都有从众心理,都怕不合群,所以他们更重视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形象。

3、 真实“会合作”

小组中每个人都有组里的任务,管好自己负责好自己的任务是必须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后进生的责任意识是培养的重点。小到一小块卫生区,大到批改作业。我曾经让后进生负责每天的基础知识批改,他们一开始很羞涩,认为我学习不好老师怎么会让我给别人判分呢,在犹豫和激励中他们忐忑的接受了,但从他们眼神中我看到他们受宠的若惊若喜。等他们把卷子交给我,我惊呆了,上面除了画出的错处,还有各种评语,比如:“以后请注意书写”“很好继续努力”“在家要多复习,不会的多写几遍”有的还画个笑脸等等。我从中看到了他们的用心和责任。他们在批改的过程中也通过查书、温习学习也有提升,而且态度变得认真起来,并且会督促小组内考得不好的好好复习。

课堂上比如语文有分有合的感情朗读,或者角色分配对演、男女生的竞争较量、小分队的辩论、每天争取的100分都是学生智慧的展现,在此过程中他们展现了自己的创造,人人都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展现了自己的合作,课堂也就激荡出闪亮的色彩。

总之,小组合作以团体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改善班级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体系。也是一个带给老师创新和科研意识的一次契机。它让老师在欣赏中提升,学生在温馨中成长。学生的自主和合作的能量来自于内心的渴望,思维的碰撞燃出激情的火花,心灵的探索焕发勃勃的生机,思想的激励带来蓬勃的发展。

最后以一首诗做结:小组建设能量聚,自主合作智慧高。触发激情享欢乐,启长技能共创新。

猜你喜欢

老师建设学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生写话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