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2-27徐友善

关键词:细胞分裂染色体课本

徐友善

(马山县教研室广西南宁530000)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徐友善

(马山县教研室广西南宁530000)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差异,主要问题不是智力,而是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学生“会学”,是每一个教师所期待的事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创造性地采用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能力,往往会轻松、高效地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这一点被学生的学习结果证实。就此我谈一下个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高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信息。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处理、加工信息、这是一个在学习中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学习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处理信息、形成知识网络、并用来处理问题的内化过程。学生一旦有了这一能力,这一能力将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终生会学习,终生受益。

总结目前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高中生物教材方面即高中课本知识信息;另一个是现实生活中不断发展的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的生物知识信息(其通过各种多媒体传播)。而后者通过学生的收集和一些实践活动获得,或教师替代性介绍获得。我认为后者是对课本信息的一种延伸,可以作为课本知识考察的信息背影。按照目前高考的模式和趋势,课本知识信息,以及与课本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的生活现实中不断发展的生产、生活、科技信息是最基本的生物知识信息。此处以课本中《细胞的分裂》为例,着重介绍该体系知识信息处理的学习方法指导。

1. 生物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提取的能力

就是在学习一个新的生物知识内容时,有目的地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知识及知识结构特点,寻找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方案。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领悟本知识是一个过程性知识,利用分析过程的方法进行加工、掌握。掌握过程中每一步的发生情况,提取变化的主线。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去阅读课文的内容:课题的标题是《细胞的分裂》,那么要教材一定要求我们学生去理解细胞的分裂的内容和过程。我们在阅读时应注意理解细胞分裂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完了之后,会发现细胞分裂最根本的变化是,其染色体的有规律的变化。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微观变化。我们都知道,《细胞的分裂》的课堂教学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化规律,这就是本内容教学的重点任务。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是细胞分裂内在规律,学生能把握此内容,其实《细胞的分裂》的重点和难点已经被突破了。

2. 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教师一般通过利用课件或一些常规直观教具加以突破。增加直观性是生物教堂中常采用的。但是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我认为这一步充其量只是信息的输入,教师的意识在其中起着一定强制作用。即使马上让学生回答有些问题,回答正确,充其量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及时思维能力,是短时记忆在作用。还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没有真正内化是还不能体现出来的。

“教是为了不教”。学习能力固然是教不出来的,但可以培养出来,即通过教师的诱导,指引,以一定的方式和形式加以培养。如《细胞的分裂》的教学中,除了采用直观教学外,引导学生的以一定形式加工信息,并得以反馈显得很重要。我采用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一定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用最简单的简笔画画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即用线条长短、粗细代表染色体和染色质加以描绘,采用双重编码。学生能表达出来,一定程度上代表掌握。学生能画出细胞分裂的过程,说明已内化。通过利用自己已知或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一些现象的比喻,或生活中事例来理解课本知识,将之表达出来,通过内省、反思学习。

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相关生物学习的认知能力

高中生物的教学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简单化、直接化,并且对学习的要点理解清楚。

1培 养学生分析学习材料的性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很重要,分析学习材料的性质,实质上是分析了学习结果即学习任务分析。学生一旦知道学习结果,高中学生就会自动生成相应的学习策略。或者会产生对策略选择的内需,学习的主动会积极产生。此时,教师加以一定方法指导,易起到长效作用。正面的影响学生将来学习,达到正迁移作用。

2培 养学生及时扫清学习障碍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对相应学习信息获取过程中把握主干知识的同时,必然会遇到一些阻碍信息提取、处理的障碍。影响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突破障碍的能力。通过先行组织者的变通演示,教会学生如何突破困难。当然,实际问题的设置必然隐藏着一些未知或已知,但未必及时被提取出来的一些信息。如细胞分裂中染色体(质)的相关内容:染色体、染色质的关系(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形态)、成分、染色体(质)的数量、染色体(质)与DNA的关系、染色单体的问题、细胞分裂中的主要变化(染色体的变化,其隐藏在复杂的一些变化中)等,要及时解决清楚。这些问题的首先突破有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当然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3培 养学生常规思维方法指导和思想的提炼,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各门学科都有着其本身的科学研究方法、思维技巧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其提炼并加以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很多问题。例如: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中,从燕麦胚芽鞘具有向光性的原因,到决定植物向光性的本质因素,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到实现结论,层层分析推论总结;再引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去深化(用“物质→结构→功能”来思考推理分析,反推“功能→结构→物质”分析思考,对照)。这个探究过程有置疑、推理、分析、证明、总结、深化知识等过程,大大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其他实验原则还有科学性、模拟性等原则等,当然生物学中还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环境影响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理现象有其物质基础等思想,这些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会学”了,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会教”;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有了保障,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也同时实施了新课标的要求。

猜你喜欢

细胞分裂染色体课本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细胞分裂素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能忍的人寿命长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