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实践教学的启示及反思

2015-02-27宋小乔

关键词:建构主义外语经验

宋小乔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实践教学的启示及反思

宋小乔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事倍功半"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加强大学外语教学的实践环节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理论框架和所反映出的教学观念为我们弥补和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缺陷提供了良好的启发。然而,由于受实际条件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倡导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外语实践教学个体差异

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模式虽历经变革,培养出的人才仍存在学究味较浓、知识复合能力及国际视野狭窄等不足。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课堂教学为单一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学生被要求在课堂时间内完成绝大部分的学习活动;教师主要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对课程的讲授和对学生的指导,即便有课外复习和练习,也仅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强化。在传统思路中,课堂几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知识传授的唯一渠道、师生沟通的唯一桥梁和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

20 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 J)提出了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又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和所反映出的教学观念为我们弥补和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缺陷提供了良好的启发:在实践教学中,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而教师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另外,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应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要和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共同促进学习过程的进展。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由于受实际条件的影响以及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践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一劳永逸。我们在倡导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应反思它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我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外语角为例,绝大多数学生的进步体现在从最初的倾听者到参与合作者,但是在实际观察中,个体参与程度悬殊较大。比如,在持续记录30分钟的4人小组即兴对话中,有一名学生可贡献20句左右较为完整的句子,有两名学生则只能完成10句左右,还有一位学生只能说出几个词语。在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是短暂的,难以持续长久,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然而,最需要提高的人却是放弃最快的人,这一问题颇为棘手,引以关注。那么,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因此大打折扣。通过多次实践,总结了三个可行做法。

一、确定集体认可的“游戏规则”

这一点对保障后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每一次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利用必要的辅助手段(如奖惩机制)就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也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明白了自己具体要做什么事,怎样才能做完做好这件事。如果没有完成,结果会怎样,如果做完了且做好了,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如果能够做到事先心中有数,那么,他们随后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动力。毕竟,只有极少数学生对外语学习是基于纯粹的爱好,绝大多数学生是基于就业需求,而真正意义上了就业是在大四毕业之后进行的,那么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他们觉得为时尚早,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应该好好放松,故而能玩则玩,能懒则懒。所以,此时此刻一致达成的“游戏规则”应该是专业学习的一场及时雨。

二、夯实集体共有的专业基础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这一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了重重困难。首先,每一个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不相等的,甚至是参差不齐的。那么,这就直接决定了教师在组织协作学习的之时所提出的问题只能引起部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最终的结果必然不尽人意。因此,在短时间中夯实学生共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是共有的,人人皆知,所以即使有个别学生不小心“掉队”了,只要他愿意去询问,那么他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队伍。

三、大胆放手,但别“放”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实训环节,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但是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不能“放”心。如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回答有多么离谱,多么奇怪,教师都应该用心解释,用心引导,不可简单粗鲁处理之,长此以往,那将给学生带来不少的负面情绪。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因,使之迅速走出误区,而不使学生丧失成功的信心。学习虽为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但是教师依然有责任让学生爱学、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的意义。

[1]Piaget,J.1996,The Princip1es of Genetic Epistemo1ogy,Commercia1 Press

[2]张雅军,201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外语经验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