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花园
——让山里的孩子动起来

2015-02-27向可琼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开县闰土秋雨

向可琼

(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中心小学 重庆开县 405404)

走进花园
——让山里的孩子动起来

向可琼

(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中心小学 重庆开县 405404)

秋雨唰唰地下着。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我们岳小一行在领导的带领下冒着霏霏细雨,一路颠簸,来到八百公尺以上而又偏僻的花园村校。孩子们的一声声清脆、质朴的问候:“您好”!迎我们走进办公室:揭示牌是那样简单,却那样显眼,清晰地显现出花园老师的名字和学校井然有序的任务。走进每间教室,破旧的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地板一尘不染,墙壁不是怎么光滑,但是却张贴着老师们的杰作——一幅幅颇有哲理,富有激励的条幅引人注目。

1.摸摸手——让孩子心动

这次我们岳溪镇中心小学四位教师为他们带来了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四堂课。随着悦耳的铃声,我走进了六年级教室,只见十四个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都呆呆地望着我,教室里出奇地静,于是我微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是向老师第一次来到花园,感觉花园好美呀!秋雨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我想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一定会孕育出可爱的你们。”可是孩子们毫无反应,怎么办?我不禁为自己的这堂课担心起来了。陡然之间,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于是便给孩子们讲起了笑话,笑话完了,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依然没有同学有一丝反应。我有些为难了:完了,这节课怎么完成任务呀?这台戏怎么演?没有了主角,没有了演员,我这个导演怎么办?不行,我得想办法让她们开口才好。于是我灵机一动,问他们班的班长是谁?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指着班长说:是他。此时我仿佛找到救星一样,亲切的握着班长的手,玩笑似的说:“班长啊,我的这节课就靠你啦!你能帮我吗?”班长腼腆地点了点头,然后我继续要求:你能大胆地告诉你们班的同学这节课好好表现,不会让老师失望。班长果真大声地告诉了他的同学们。孩子们也大声回答了班长。我心里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2.激发兴趣——让孩子主动

秋雨仍沙沙地下着,难道是在为我们演奏吗?一向在课堂上自信的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这堂课的旅程,当我说到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个健康而又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孩子们就跟着我的手势看着我板书的课题齐声说道:“少年闰土”。接着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看插图,并相机提问:图上画了谁呀?一孩子小声回答是“鲁迅和闰土”。我及时表扬他回答非常正确,跟急我加大难度提问:谁是闰土?能结合你上节课的学习,抓住闰土的外貌描述一下他吗?孩子们很快都能从图上找到了闰土,然后在我的帮助下说道:就是那个头戴小毡帽,项带银圈,圆圆脸蛋的小男孩儿。这样把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这节课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链接。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问题:孩子们真能干,真会学习,能把上节课学到的知识用到了这节课上,真的很棒!那你们一定能观察到闰土的表情和神态,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一孩子回答:全神贯注。我随即说道是谁听得那样认真呢?孩子们说是作者。瞧,闰土的动作,可以说是——一孩子又说“手舞足蹈”,很好!再看看他的眼睛和面部表情吧,一孩子又说他们很激动,恩,说得好,老师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眉飞色舞。学生满意地点点头。此时孩子们的思路已经打开,我抓住这个大好机会紧追不舍,提问:他们这样激动,猜猜他们在干什么呢?一孩子说是在聊天。他们在聊些什么呢?看作者听得全神贯注,一定会是——孩子们补充道:稀奇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我找到了切入点:孩子们积极走进课文,去了解闰土给作者讲述了哪些稀奇事,读书时,我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朗读的要求:提出快速读6——15自然段,并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几件事情。很快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知道文中闰土给作者讲述的四件事情,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3.精心设问——让孩子灵动

为了直奔重点,我再一次质疑:哪件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孩子们的回答是花样百出,居于此,我没有直接否定孩子们的答案,也没有把正确答案强加给孩子们,但是我知道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课堂上要质量,我们只能是将所有的心思都聚焦在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所以,我很民主地表达了我自己的看法:我同意看瓜刺猹这件事情给作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为什么呢?孩子们一会儿就明白。为了突破看瓜刺猹这个重点,我精心设计问题:闰土家的瓜遇到什么危险?猹是一件什么东西?闰土在月夜怎么看瓜刺猹的?问题一步步深入,逼近重点:找出闰土看瓜刺猹的相关语句:“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可是孩子们一副茫然的神情,我当即范读,让孩子们认真倾听,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听到了什么?一孩子回答:老师读得很有节奏,有时轻,有时重。我高兴地表扬孩子真是很会听讲,我穷追不舍:我把哪里读得重,哪里读得轻?孩子们都说:你把那“捏”读得很重,把“轻轻”读得很轻,那你从这些词中明白了什么呢?我提示孩子们结合上下文去体会这些词。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知道猹那样凶猛、伶俐,闰土在夜晚还敢捏胡叉刺它,多勇敢啊,从“轻轻”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我采取了假设引导:如果闰土不轻轻地,会有什么结果呢?孩子们说猹会跑了。是的,可见闰土是多么聪明啊!我总结到:我们刚才就是通过抓住这些字词体会到闰土的勇敢机智。你能用你的朗读来传达出这种感受吗?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在作者脑海里残留了三十年之久,而今仍那般清晰记得:再引读课文第一段:“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4.联系实际——让孩子感动

为了突破难点,让孩子们体会到作者对少年闰土生活的向往,我让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少年闰土给作者还讲述了哪些稀奇事儿?并告诉孩子们,闰土和你们一样就生活在广阔的天地——农村,于是孩子们思维活跃了:有的说冬天堆雪人,夏天捉蛐蛐,秋天爬上树摘果子吃……主题进而得到升华:这样的生活是作者见也没有见到,听也听没有听到的,因为作者是一个少爷,长期生活在院子里,作者和闰土比起来就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成语故事——孩子们齐声说道:坐井观天,作者犹如那只井底之蛙,当然对闰土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再一次通过孩子们的朗读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此时一张张笑脸迎来了悦耳的下课铃声。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

猜你喜欢

开县闰土秋雨
秋雨
秋雨
记得告别时秋雨淅沥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开县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研究
《故乡》的呐喊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