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78对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2015-02-27张文秀廖红林李春燕
张文秀 廖红林 李春燕
2 378对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张文秀 廖红林 李春燕
目的 探讨农村计划怀孕人群优生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以加强防范。方法采取3种分类方法对2 378对农村计划怀孕夫妇中167对(172人)存在的孕前优生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存在的优生高风险因素达7.0%;其中,性传播疾病和传染(或)感染性疾病为孕前优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与其他风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遗传因素和可能遗传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农村育龄人群优生的高风险因素主要为非遗传因素,必须认真落实孕前优生筛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孕前优生 ; 高风险因素; 出生缺陷; 农村
我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仍以每年2%的比例增长[1],不仅影响人口素质,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家庭成员精神上的压力。我站2013年对辖区内2 378对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实施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发现其中167对(172人)存在优生高风险因素。本文对检查人群存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半年内有生育意愿的淮北市3个区的农村育龄夫妇,共计2 378对。其中已生育一孩的有1 857对(78%)夫妇; 初婚无生育史的有521(22%)对夫妇。男性年龄18~47岁,平均(27.20±2.73)岁,女性年龄18~44岁,平均(2 5.05±3.23)岁。
1.2 检查项目 按照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项目要求,男方的检查项目为:病史询问(疾病史、用药史、家族史、饮食营养、生活习惯、环境毒害物接触及社会心理因素)、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和男科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尿液常规、ABO血型、Rh血型、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肾功能、梅毒螺旋体);女方的检查项目为:病史询问(疾病史、用药史、月经孕育史、家族史、饮食营养、生活习惯、环境毒害物接触及社会心理因素)、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淋球菌检测、沙眼衣原体检测、血液常规检测、尿液常规、ABO血型、Rh血型、血清葡萄糖测定、肝功能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检测、肾功能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检测、梅毒螺旋体筛查、风疹病毒IgG和IgM抗体测定、巨细胞病毒IgG和IgM抗体测定、弓形体IgG和IgM抗体测定)、妇科检查和妇科超声常规检查。
1.3 病史询问方法 由有资质的临床人员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诊断学》要求的方法进行问诊。
1.4 体格检查方法 由有资质的临床人员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诊断学》要求的方法对男女双方进行体检。
1.5 检验方法 各项均由有资质的检验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标本采集和操作。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采用ELISA方法;肝功能采用速率法;肾功能采用酶法;血清葡萄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梅毒采用金标特异性抗体检测;淋球菌检测、沙眼衣原体检测、风疹病毒IgG和IgM抗体测定、巨细胞病毒IgG和IgM抗体测定、弓形体IgG和IgM抗体检测采用金标法。
1.6 Torch近期感染判断标准 风疹病毒近期感染诊断标准:妇女血清中IgM抗体阳性,IgG抗体阴性/IgG抗体阳性;巨细胞病毒近期感染诊断标准:妇女血清中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和(或)IgM抗体阳性;弓形体近期感染诊断标准:妇女血清中 IgG抗体和/或IgM抗体阳性[2]。
1.7 高风险因素分类方法 首先采取细化分类方法,即把各种高风险因素按照名称进行罗列;第二种是按照性传播性疾病、传染(或)感染性疾病和其它风险因素分类、第三种是按照非遗传因素(主要包括传染(或)感染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中、重度贫血等)和可能的遗传因素(男女双方遗传病家族史、不良妊娠结局、出生缺陷分娩史以及女方存在的只能控制而不能治愈的疾病)进行分类。
1.8 检查结果判断 各项检查结束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评估根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专用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指导手册》(试用)把孕前需要通过医疗手段治疗、干预、孕期需要做产前诊断和不宜妊娠者[2]列为高风险人群。
2 结果
通过检查评估,发现有167对夫妇(172人)存在优生高风险因素。高风险因素检出率为7.0%(167/2378)。
2.1 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 对存在高风险因素的172人分别用以下3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2.1.1 细化分类 把各种高风险因素逐一列出,可详细了解比较各种高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在各种高风险因素里,占比例最高的为HBsAg(+)+HBeAg(+)+HBeAb(+)(或)合并转氨酶>60 U/L(占风险人群32%),其次为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占风险人群15.6%),第3位的高风险因素为淋球菌筛查阳性(占风险人群12.8%)。见表1。
表1 172例高风险因素细化分布情况
2.1.2 按照性传播疾病、传染(或)感染性疾病和其他风险因素进行分类 由表2可见,性传播疾病和传染(或)感染性疾病为孕前优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所占高风险因素比例分别为40.2%和39.5%,两者分别与其他风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72例高风险因素类型分布情况[n(%)]
2.1.3 按非遗传因素和可能遗传因素分类 把存在高风险因素的172人中有双方任一方遗传病家族史、不良妊娠结局、出生缺陷分娩史和女方存在的只能控制而不能治愈的疾病列为可能遗传因素,性传播疾病、传染/感染性疾病等通过有效的医学治疗手段可以治愈而转为一般人群的列为非遗传因素。由表3可见,优生高风险因素以非遗传因素为主(9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172例遗传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
3 讨论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为准备怀孕的夫妇进行健康教育与咨询以及健康状况和生育风险的评估,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环节,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3]。文献[4]报道,各地病残儿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非遗传病比例较高,病残儿中非遗传病达75.88%以上。与本资料(表3)分析结果(90.1%)相符合。病残儿疾病病种中,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近10年来所占比重虽有波动,但始终排列第一[5],也说明先天性出生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仅是遗传、环境或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造成的,而且可能与家庭、社会等因素有关[6]。从表2分析可以看出,性传播疾病在高风险因素中占比达到40.2%,其中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妊娠梅毒不仅可导致自发性流产、胎儿窘迫、非免疫性水肿、胎儿宫内死亡、死产以及新生儿围生期死亡,更能分娩出有严重后遗症的新生儿[7]。目前,胎传梅毒的报道较多见,由于胎儿生长发育中免疫机制尚未健全,胎传梅毒可致多内脏损害[8],胎传梅毒是女性梅毒严重结局[9]。
遗产因素带来的残疾已经普遍受到了重视,但很多潜在的优生风险因素还没得到育龄夫妇充分的认知。大部分夫妇都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不错,即使有些小毛病也没有大碍。更何况有些感染(女性的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体感染)母体本身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但却可能给子代带来严重的先天性出生缺陷,如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弓形体感染。有文献分析,出生缺陷种类有76种,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5],而风疹病毒感染就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弓形体感染也是一种感染后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却可能生育出外观正常、但患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新生儿。
通过对高风险人群的随访指导发现,农村育龄夫妇对有些疾病本身及疾病对母婴的危害缺乏认识。例如,相当一部分育龄夫妇对占风险人群比例32%的慢性肝炎对妊娠、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缺乏认知,宫内感染是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10],而且慢性肝炎还会引起流产、死胎、先天性畸形和一些严重的孕期和产科并发症。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仅可以降低出生缺陷比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还可以降低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
妊娠期间的甲状腺疾病若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得当,可能会出现自然流产、甲亢危象、新生儿甲减、新生儿畸形等严重并发症[11]。有研究[12]证明,妊娠期的高血糖环境可增加巨大儿、产伤、肩难产、新生儿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等多种围生期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子代将来发生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增加。
文中的可能遗传因素是指本资料高危因素人群中存在的可能遗传因素,包括育龄夫妇双方遗传病家族史、不良妊娠结局(含出生缺陷分娩史)和女方存在的仅能依靠药物控制而不能治愈的疾病,虽然比例不高,但因素明确,致畸风险大,而且可以通过多种措施(遗传咨询指导、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加以防范,也应引起重视。
农村育龄人群文化层次低、流动性大,健康意识不强。首先这部分人处于性活跃期,再者长期的饮食卫生环境差,使得他们感染性传播疾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给优生带来了莫大的隐患。因此,对农村计划怀孕人群,除了为他们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还必须注重优生健康教育和防病治病知识宣传,增强他们的优生意识,才能减少优生风险因素,使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1] 赵双玲,高尔生,娄超华.上海市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36-118.
[2]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研究会.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指导手册(试用)[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70-71,1-3.
[3] 王奇玲,曾梅珍,郑瑞华,等.新婚育龄妇女对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9):602.
[4] 吴俊超,胡傲荣,杨洪清,等.湖北省随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10年回顾与对策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11):755.
[5] 许鹿妨,李建邦,梁玲飞.浙江省台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10年资料回顾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3):163-164
[6] 郑晓瑛.出生缺陷研究的再思考[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3):155-158.
[7] Zammarchi L, Borchi B, Chiappini E, et al. Syphilis in pregnancy in Tuscany, description of a case series from a global health perspective[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2, 25(12):2601-2605.
[8] 程颖.新生儿胎传梅毒77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5):293-294.
[9] 刘姝颖,李延庆,孟庆连,等.安徽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流行趋势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2):221-223.
[10]尹玉竹,周瑾,张培珍,等.新生儿乙肝指标预测宫内感染价值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12):716.
[11]胡继芬,陈璐,陈丽红,等.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指标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12):971.
[12 ]马静波,陈丽丽.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管理及饮食控制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52-3253.
(2014-08-18收稿 2014-11-06修回)
Analysis of eugenic high-risk factors distribution in 2378 rural pregnancy planning couples
ZhangWenxiu,Liaohonglin,Lichunyan
FamilyPlanningPublicityandTechnicalGuidanceStationofHuaibei,Huaibei235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ugenic high-risk factors distribution in rural pregnancy planning popul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prevention works.MethodsThe existing progestational high-risk factors distribution in 2378 rural pregnancy planning couples (167 couples involved)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ree classification method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progestational high-risk factors in the 2378 rural couples reached 7%. Among them,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the prime high-risk factors affecting eugenic practice, which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risk factors (P<0.05). The non-genetic factors and the genetic factors may be distribut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The main high-risk factors affecting eugenic practice among reproductive aged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are non-genetic factor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earnestly implement progestational scree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newborns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Progestation eugenics; High-risk factors; Birth defects; Rural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10.3969/j.issn.1000-0399.2015.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