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的线性和声技法研究

2015-02-26欧吉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舒伯特奏鸣曲调性

欧吉询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系,安徽 淮南232038)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的线性和声技法研究

欧吉询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系,安徽 淮南232038)

线性和声技法的形成、发展与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到浪漫主义中晚期开始得到作曲家的重视,成为调性音乐作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和声技法。以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为分析对象,以传统和声1本文所说的传统和声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应用的和声技法。为角度,系统阐述线性和声技法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线性和声在调性音乐作品中所起的结构力作用。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线性和声

一、线性和声的理论基础

线性形态是一个富有逻辑的数理概念。它之所以被引入到作曲技法分析的概念中,除表象特征以外,其内在的逻辑性也蕴含其中。线性和声是指在片段的和声进行中,和弦之间或局部的相邻和弦之间某个声部或某几个声部呈线性进行方式的和声进行。

在20世纪影响范围最大的理论分析方法无外乎就是申克音乐分析法。在申克分析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结构功能”,这是一个贯穿于整个申克尔理论的一个精髓。这个结构功能是由一个结构低音和一个结构线条共同组成的。在申克尔理论中,它的最基本的结构低音是由I-V-I这个进行的和弦根音组成的,而与结构低音相对应的是一个最基本的结构线条,并由这个基本线条会派生出很多种形式。但是,无论线条的形式多么错综复杂,其都是这个最基本的结构即I-V-I来支持和统一。因此,申克尔认为乐曲发展的最终的结构力就是由这样的一个基本线条和这个五度的低音跳进所产生的。那么这种基本线条以及其派生出来的多种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线性思维。可以说线性思维在申克尔理论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从极其复杂的音乐进行中去寻找最基本的结构线条是申克尔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最主要的目的。

阿伦·福特,美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在他的《调性和声的概念与应用》一书中,对线性和声作了重要的阐述。他的线性理论,是把和声分析的视角放在对和声运动进行全局的、深层而细致的研究,而不是放在局部或表层,这一点和申克尔理论是极为相似的。阿伦·福特对线性和声的论述主要从线性和弦与线性音程模式二个方面去阐述。前者是个体现象,而后者是一种整体的运动。二者的共同点就是无论是线性和弦还是产生在线性音程模式中的和弦,它们都注重于横向的线条关系,而纵向的排列以及和弦的功能意义都变的次要了,甚至和弦无和声上的意义。

在20世纪的音乐分析理论中,诸多的理论家都对线性理论作了一定的阐述,都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重视线性结构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力作用。这种结构力作用不仅仅存在于浪漫主义中后期以来的调性音乐作品中,同样也存在于之前的以传统音乐作品。那么之所以线性理论没有把传统音乐作品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因为这些线性现象仅仅是存在表面,而且在功能和声的单一和统一的影响之下,并不具有深层的和声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的线性和声

舒伯特,作为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其在和声应用上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继承和对浪漫的开拓,他的和声语言对19世纪中后期的音乐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引导性。在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应用了大量的带有线性结构的和声进行,它给和声带来了新的紧张度和色彩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冲击传统和声。

(一)线性和弦

线性和弦是指发生在二个主干和弦之间且各个声部或主要声部呈线性进行的一切和弦,这些和弦往往从和弦的结构和功能上都无法取得相应的意义,所以我们需要从旋律的功能对其进行解释,而纵向音响结构应居为第二位1阿伦·福特:《调性和声的理论与应用》,朱爱国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舒伯特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运用了大量的线性和弦,其线性和弦主要可以分三种类型。

1.自然音线性和弦

自然音线性和弦是出现在二个相同和弦之间,主要声部或某几个声部作自然音的经过性、辅助性进行的和弦形式:

例1第12钢琴奏鸣曲(D 840)第一乐章第2-4小节

上例中的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上的和弦为线性和弦,其中有二个声部呈辅助性自然音进行,它夹杂在二个相同属五六和弦中间具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2.半音线性和弦

半音线性和弦是出现在二个相同和弦之间,主要声部或某几个声部作非自然音的经过性、辅助性进行的和弦形式:

例2第一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第34-35小节

这类线性和弦也可以称作色彩性线性和弦。在上例中,第一小节的最后一个和弦的二个声部分别呈自然半音和变化半音进行,他同样夹杂在二个相同的和弦之间具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3.过渡性线性和弦

出现在二个不同和弦之间,和弦的声部为连接二个不同和弦而作过渡性声部运动,称为过渡性线

性和弦:

例3第一钢琴奏鸣曲(D 845)第一乐章第33-34小节

上例中,第一小节第四拍为线性和弦,和弦无功能意义,只为在主属和弦之间作一个过渡性质的连接作用。

线性和弦是横向线条思维的产物,因这类和弦我们无法用传统的功能和声的分析方法去看待它。首先从和弦的特点上看:第一,非三度叠置(见谱例1)。由于此类线性和弦位于相同的二个和弦之间,且个别声部呈辅助性进行,所以必然会带来和弦结构的非三度叠置。第二,无功能性(见谱例2和3)。我们知道在古典和声中任何一个和弦从功能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在浪漫主义时期却不如此,如果我们把上二例的和线性和弦放在所在调式并取得相应的功能意义的话,那么他们分别是导向降Ⅲ级的属七和导向Ⅲ级的属,然而其后面所接的和弦并非是副属和弦的临时主和弦。因此这二个和弦无法取得相应的功能上的意义。所以说“许多的线性和弦可以根据它们横向线性关系结构来最有效解释它们”2朱爱国:《阿伦·福特的“和声轴”及其和声教学的新方法》,《黄钟》1992年第1期,第59-68页。,也就是说这些和弦需要从旋律的功能对其进行解释,而纵向的音响结构应居为第二位。

其次从其运用的价值方面有以下三个作用:

第一,和声的张力作用。任何一个新的和弦结构的产生必然会带来新的和声张力,同样线性和弦也不例外,在二个相同的和弦中间运用一个非三度叠置的线性和弦,必然会给和声带来新的动力。(见谱例1)

第二,和弦色彩作用。正如前面所叙述的,在谱例2和3中的二个线性和弦虽然没有取得相应的功能和逻辑上的意义,但是这二个调外的离调和弦却能给和声带来新的色彩上的意义。

第三,连接“主干”和弦的桥梁作用。在谱例3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线性和弦不仅仅带来和弦色彩上的作用,而且还在二个主干和弦之间搭建一座具有新的和声推动力的桥梁。

线性和弦的运用,相对与传统和声而言,它首先冲击了传统和声中赖以生存的以三度叠置为结构的和弦框架,其次,他在冲淡了和弦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暂时失去传统和声的功能序进关系。

(二)线性进行基本方式

线性进行是指在一系列的和弦进行中,其中某个声部或某二个声部呈线性进行,和弦之间可以是功能进行也可以是非功能进行。线性进行在传统和声中的运用主要是依靠副属和弦、变和弦、大小调交替和弦的运用,遵循任何二个和弦之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线性进行仍然受和声功能的限制。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线性进行方式,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呈现出新的特点。他对线性进行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辅助线性进行

这一类的线性进行主要是指发生在二个相同的和弦之间,具有一定的辅助填充作用的线性进行。

例4第二钢琴奏鸣曲(D 850)第一乐章第30-32小节

观察上例,我们可以发现,这是建立在二个主和弦之间的线性进行,和弦与和弦之间联系紧密,分别运用同主音大小调和弦对置以及属变和弦作辅助线性进行。上例中的这一线性和声进行的和弦与和弦之间功能关系比较清晰,可以看出舒伯特对传统和声技法的继承性。

2.经过线性进行

经过线性进行主要是指发生在二个不同和弦之间且这二个和弦有一定的功能关系的线性进行,这样的线性进行具有一定的经过补充作用。

例5第十四钢琴奏鸣曲(D 959)第一乐章第9—13小节

在上例中,线性进行从A大调小Ⅳ级六和弦的低音还原F开始进行到属三四的低音B,这中间的一系列和弦都是为这二个和弦作一个经过性补充。在这个线性进行当中,二个和弦进行需要我们去关注。到降七级的离调和导七和弦进行到Ⅳ级的四六和弦,这二种进行方式在传统和声学中并不多见。所以说,在舒伯特的思维中,已经逐渐形成由声部的线条来决定和弦的形态,而和弦的功能以及调意义逐渐开始淡化。从上例中可以看出,舒伯特对传统和声技法的发展性。

3.连续线性进行

连续线性进行是指线性开始和结束的和弦没有内在的关系的线性进行。

例6第七钢琴奏鸣曲(D 537)第一乐章114-120小节

例6是在调性转换中的一个线性进行(有关线性在转调方面的意义,将在其后叙述),从谱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整个线性进行的和弦安排已经独立于调性之外,甚至出现了在调性中根本不存在的降属和弦,和弦结构完全依靠线性的声部进行来安排,和弦的功能和调性意义已经完全次要了,这一点则体现了舒伯特对传统和声技法的突破性。

从上面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舒伯特作为早期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对传统和声的继承、发展与突破。那么,线性进行相对于线性和弦,对传统和声更具有一定的冲击力。第一,调性对和弦的统治力量在进一步削弱,和弦无法在调性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第二,局部的和弦与和弦功能关系的消失。

(三)线性和弦对调性转换的过渡作用

在线性思维影响下,任何和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到所要和弦。因此,这为调性转换提供多种可行的方式,如下例:

例7 a)第七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107—110小节

在上例中,前后两调为相差七个调号,在这种远关系的调性转换中,我们无法去寻找传统和声转调过程中的“中介”和弦,整个调性转换依靠线性思维所产生的相当于后调转调和弦的一个线性和弦来完成调性过渡。请看下面的和声缩谱:b)

我们把这个终止四六和弦作为A大调属七和弦的倚音四六和弦。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从前调的属九和弦开始到后调的主和弦的出现,其中间的后调的属七和弦是一个线性和弦,这是一个声部呈半音进行的过渡性线性和弦,各个声部都呈线性进行,自然而平稳地进行到后调的主和弦上。那么这个和弦在整个进行所取得的意义就是成为二调的连接过渡,在线性思维的影响之下,传统和声的那种严谨的规则性在逐渐被打破,并由此而带来单个和弦之间的“陌生”感。在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把线性和弦作为二调的转调过渡,造成转调环节中某个和弦在前调或后调的游弋性的线性思维转调应用的比较多,在下面的调性转换的过程也是这样。

在这样的一个进行中,后调转调和弦的前一和弦,无法在后调中取得相应的功能意义,但在横向线性思维的作用下,直接接后调转调和弦,完成转调:

例8第十二钢琴奏鸣曲(D 840)第三乐章第93-98小节

从例8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二个互为关系大小调的转调中,舒伯特用了一种特殊的转调技巧,使这个“平凡”的调性转换变的不平凡。在调转换处,作曲家运用了对bⅢ级的离调,这个近似乎古典和声中的“中介离调”的转调技法,我们却无法在后调中,寻找前调的这个bⅢ级的功能意义。也就是说这个B大调的bⅢ级在#g小调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舒伯特运用这个到bⅢ的离调,使调性首先偏离了B大调的调性,然后运用线性思维引导出一个相当于后调转调和弦的半音过渡线性和弦,使这个调性关系最为相近的二个关系大小调的调性过渡变得具有戏剧性效果。

在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线性和弦在调性转换方面的运用已经成为他惯用转调手法。线性思维使和弦进行更加多样化,不再拘泥于功能进行,这样就对传统和声转调技法中必须存在 “中介和弦”的进行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性。

结语

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其丰富的和声语言是对古典和声继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发展创新。作为古典与浪漫交替时期的人物,他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角色。首先,从对古典和声的继承方面,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还是以传统功能进行的和声为主,仍然强调属功能和弦的统治地位。其次,作为浪漫主义早期的作曲家,他又在继承古典和声的基础之上,呈现出许多浪漫主义的特点,如,变格进行地位的提升、色彩性和弦的运用,出现很多戏剧性的和声对比效果,通过线性思维使和声在局部上淡化功能进行等等。

我们知道,线性和声尤其是半音线性和声的应用给和声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是和弦功能关系的淡化直至消失,调式音阶、调性范围和调性关系的扩大所带来的调性概念的扩展,于是并有高度的“十二音”变音体系到到来和最终泛调性和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的建立。那么,舒伯特的线性和声的应用阶段属于是一个初级阶段,是对传统和声的逐步冲击阶段。他的线性和弦使单个和弦之间功能关系变的无逻辑性,在此基础之上的线性进行带来的是局部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丧失。与浪漫主义中后期的线性和声相比,他应用的范围仅仅是局部的线性,其次,线性和声之后必然是明朗的传统和声功能进行,也是说线性和声仅仅是为传统的功能和声起到“点缀”作用。但是,从舒伯特所处的时代上看,他的和声语言对传统和声的突破与创新为对其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大小调和声基础上的高度发展的半音化,是19世纪留给20世纪的重要成果”1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的话,那么舒伯特就是这一成果的奠基人之一。

Study on linear harm ony techniques of Schuber t p iano sonatas

OU Jixun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linear harmony techniques undergo a long process.It was from the midd le and late Romantic Period that composers began to value this technique which became a vital harmonic technique of tonal music composition.This thesis selects Schubert Piano Sonatas as the analytic target to systematically expound the app lication of linear harmonic techniques to Schubert Piano Sonatas and the structural force of liner harmony in tonalmusic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 harmony.

Schubert;piano sonatas;harmonic techniques;liner harmon

J61

A

1009-9530(2015)04-0089-04

2015-01-12

欧吉询(1981-),男,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舒伯特奏鸣曲调性
手机上的奏鸣曲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春天的奏鸣曲
界定·分析·理解
——泛调性音乐分析引论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饥饿奏鸣曲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祭献奏鸣曲(组诗)